《你有被假的名人名言忽悠过吗》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教育学习】栏目,于2016-03-09 14:34: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先来看几条“名人名言”: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哈佛校训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白岩松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小布什
这些都是曾经广泛流传的“名人名言”,后来被证实为杜撰。最近,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一封“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信”或者“爱因斯坦临终遗言”被复旦大学一位教授查证为伪造。(“爱因斯坦致女儿的临终遗言”是真的吗?)信的主题强调“爱是光、是引力、是力量、是上帝,上帝是爱”,还把质能方程E = mc2的质量换成爱,如此等等。
事实上,现在网络上充斥着伪造的名人言论,比如白岩松曾对网上流传的“岩松语录”进行了一一辨认,鉴定结果是,很多并非出自他本人。白岩松坦言,“不仅躺着中枪,行走坐卧都中枪,自己受伤无所谓,别人受骗才可怕。”
还有一首名为《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的小诗,在网上被称为“莫言最美的诗歌”: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前,这首诗就在网上以“余秋雨”作品的名义出现过,莫言火了之后又变成了莫言的作品,现在网上两种版本都有。
为什么会冒出这么多伪造的名人言论,而且如烧不尽的野火一般在各种网络平台肆意蔓延?
击中了人们的内心,人们愿意相信
据笔者观察,伪造的名人言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心灵鸡汤式的感悟,如文首提到的爱因斯坦伪遗言,将爱奉为“宇宙中无穷无尽的能量源,科学家都没有找到合理解释”。(这和台湾反核游行中“用爱发电”大队想到一块儿去了。)第二类则是对社会现象的点评,比如所谓的撒切尔名言:“中国是一个无需重视的国家,它只生产洗衣机和冰箱,不生产思想。”
台湾反核游行中的“用爱发电”大队
心灵鸡汤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很有市场。鸡汤文最初也是舶来品。它来自美国从1993年到2008年出版的系列畅销书《心灵鸡汤》。这些书大多用简短的故事讲述着积极的人生道理,还细分为针对特定人群的鸡汤,比如:母亲鸡汤、囚犯鸡汤、祖父鸡汤、祖母鸡汤、儿童鸡汤,林林总总。目前仅在美国和加拿大《心灵鸡汤》的销量就超过了 1.12 亿本,差不多有 200 本书被印刷并译为超过 40 种语言。直到现在,心灵鸡汤仍然是微信朋友圈里的“爆款”。
调研公司凯度集团连续第三年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心灵鸡汤”类文章在社交媒体特别受欢迎,50个最热门公众号中有19个是情感类账号。
临床心理学博士史蒂芬·布莱尔思说,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也就是说,心灵鸡汤迎合了人们偷懒的心理,认为做到了几点就如何如何了,到具体操作层面才发现,你或许连一点都做不到。
而对于第二类点评社会现象的“名人名言”,比如小布什那段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言论,一度颇受推崇,甚至成为多个城市高中历史试题。实际上是一位网友于2002年在天涯论坛创作的,当时这位网友还声明是“代拟”,但还是被当做小布什的言论广为流传。这类言论一般切中当下社会弊端,人们看到后觉得言之有理,顺手转发分享,至于是不是名人说的也不在乎。
炮制伪名言借机营销,而且难以追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说,“这类鸡汤很多都出自段子手,他们通过微博、微信分发出去,博取点击量和粉丝量,吸引大家对产品、商品的关注,最终实现盈利的商业目的。”而更有甚者,为了扩大影响力,仰仗权威端出“伪名人鸡汤”。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推送、转发心灵鸡汤最积极的往往是一些房地产公司、美容院等商业机构。
这和养生类信息泛滥是一个道理。比如类似《男人女人身体有个部位越丑越健康》《心脏最怕什么,看完已经吓死了》,大都来自一些来路不明的公司,内容可信度比较低,主要为了卖产品。为了吸引眼球,“震惊”、“神奇”等词汇经常出现在标题中。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表示:“以微信为例,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微信上健康类账号中,养生方面的营销账号占94%,像生命时报、丁香园这种传播严肃健康知识的账号仅占6%。”
在传统纸媒,出现虚假信息要追责并不困难。《知音》杂志经常刊登一些名人的爱情故事、奇闻轶事等,为了吸引眼球,经常杜撰一些名人故事,其中很多是虚构的情节。比如崔健曾怒斥《知音》杂志2008年刊登的《崔健雪藏女儿15年》纯属杜撰。《毕淑敏母子环游世界114天:眺望更高远的人生》一文被毕淑敏指出假冒自己名义发表,将湖北省妇女联合会《知音》杂志社诉至法院,获赔10万元。
对于这种白纸黑字的传统媒体侵犯名誉权,要举证很容易,但是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令人咋舌,一传十,十传百,即便发现是谣言,要追究始作俑者也极为困难。何况杜撰一条语录,罪责太轻,都不值得费时费力去对簿公堂,名人往往只是苦笑或自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