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路旁的橡树说课稿(二)

发布时间:2016-03-26 23:50:0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人教版新课标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路旁的橡树说课稿(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教育学习】栏目,于2016-03-26 23:50: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二)、初读初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

  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

  板书: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工人们 保树

  马蹄形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

  (三)、引发质疑

  1、简介本文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2、引发读文中的矛盾。

  1)、导入:这么一位享有盛誉作家,却在文章中落下了一个“败笔”。

  课件出示句子:它像箭一们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师:你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的矛盾之处?

  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同一句中,出现了“笔直——弯曲”这一矛盾之处,这“只在一个地方”是指什么?

  3)师再切入: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这样写呢?

  (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

  (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

  1、确定研读目标。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只在一个地方”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弯曲成马蹄形?”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交流研读体会

  3、片断品读4-7自然段。

  1)、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

  A、(1)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2)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人们也学生地叹着气。

  师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研读,感受工程师和工人们的无奈和犹豫不决,板书:犹豫不决。

  B、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板书:义无反顾。

  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

  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

  2)、试写。

  3)、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五)、情境渲染,提升主题

  1、课件播放一组人与自然和诣相处,保护环境的图片。

  2、最后定格在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说话训练。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 ),它像箭一样( ),因为这里挺立着( )。

  ( )(什么人)过往到这里看到( ),( )地赞叹:( )

  3、进入情境,主泛交流。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4、师:这么多人事先没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5、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6、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板书: 8、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修路

  路旁的橡树

  犹豫不决 工人们 保树 义无反顾

  马蹄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