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基本知识大全(十三)

发布时间:2016-03-31 14:17:48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6年最新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基本知识大全(十三)》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教育学习】栏目,于2016-03-31 14:17:4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8.预防游泳时的肌肉痉挛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

  (2)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往四肢撩些水,适应一下池水的温度,然后再跳入水中。

  (4)游泳时如肋间肌肉痉挛(岔气),可做几次深呼吸,如不能缓解则应迅速上岸。

  (5)腹部疼痛时应立即上岸,做腹部拉伸运动并用手按摩腹部。

  9.游泳时耳朵进水怎么办

  由于水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易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又由于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耵聍(俗称耳屎)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地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道甚至鼓膜。

  耳内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最常见的方法是:

  (1)单足跳跃法:患耳向下,单足跳跃,借助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

  (2)活动外耳道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郭,或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均可使外耳道皮肤不断活动,改变水屏障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向外从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探入外耳道,接触到水屏障时即可把水吸出。

  由于游泳池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易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耳内进水后处理不当,如不洁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几种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耵聍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

  如果耳内进水后出现以上症状,应暂时停止游泳,并去医院检查,对症治疗。

  10.孩子恶心呕吐的处理办法

  孩子游泳时由于鼻子呛水、喝水、疲乏、情绪紧张,有的会造成暂时性的反胃。此时应及时上岸,用手指压中脘穴、内关穴或服几粒人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