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校训是什么,同济大学教风学风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6-08-28 20:37:09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同济大学校训是什么,同济大学教风学风怎么样》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教育学习】栏目,于2016-08-28 20:37:09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同济大学校训是什么,同济大学教风学风怎么样。学校的校训代表着这所学校的追求。如下是大铁棍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校训”,在英语中称为“Motto”,这个词起源于意大利,有座右铭、箴言之义,用在学校校徽上即是校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现代意义上的“校训”,指的是“学校规定的对师生有指导意义的词语”,是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具体到某一所大学来说,校训建立在这所大学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体现了自身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它是大学展示的“文化名片”,绵延的“文化基因”。

  日前,教育部核准了《同济大学章程》,章程中明确规定,同济大学的校训是“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这个成语来自于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孙子·九地》中写道:“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自此,“同舟共济”遂成为表示协力同心、共渡难关的经典成语。


  很多人认为,同济大学既然校名取自成语“同舟共济”,那么以之作为校训便是理所应当。但在同济人看来,“同舟共济”校训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它是同济大学自身办学历程和同济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自从1907年同济建校伊始,学校便与国家命运、民族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辈、同济校董袁希涛先生对学生们提出殷切期望:“中国之大患,曰贫曰弱,救弱莫若医,救贫莫若工。务望诸君,各求深造,以养成将来救国之人才”。同济人不会忘记,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抗战开始,8月底,日本飞机轰炸同济大学当时校园所在的吴淞地区,将学校的大礼堂、办公室、工学院、理学院、电机馆、解剖馆、生理馆、材料试验室、实习工厂、图书馆及教授与学生宿舍等建筑,尽数破坏。当时的有关资料这样记载:“全校房屋15幢均被炮弹及炸弹轰毁,无一完整者。大礼堂被日飞机掷弹炸穿7个大洞,医学院生理研究馆、中学部、教师宿舍及新筑将竣工之宿舍共被日飞机掷弹炸穿12个大洞,此外,被日军炮弹攻穿与机枪打破之板壁窗户尚不知其数。屋瓦横飞,梁崩栋折,尤以附设工厂大部分竟至塌为瓦砾场。”

  自此,同济大学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内迁办学岁月。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学校先后迁往浙江金华、江西赣州、广西八步、云南昆明等地,一路颠沛流离,受尽苦难。直到1940年秋,学校迁往四川省南溪县李庄镇才稳定下来,开始了5年半的内地办学时期。在此期间,一批批同济师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奋战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线。

  同舟共济,也体现在同济与上海城市发展心魂相守。同济因上海开埠兴市而创建,因上海繁荣兴旺而发展。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洋山深水港兴建,浦江大桥设计建造,地铁工程贯通,越江隧道掘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发,苏州河治理……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大工程,浸透着几代同济人的心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