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体育专业项目有哪些,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前景分析(二)

发布时间:2016-10-05 18:10:33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上海体育专业项目有哪些,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前景分析(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教育学习】栏目,于2016-10-05 18:10:33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目前,我国体育学类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7个专业。

  培养大批体育教育人才,文体类职业明显上升

  目前,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向教育领域输送的人才最多,并且在2015届时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呈现大幅提升。

  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的统计显示,“教育业”是吸纳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最多的行业类,比例为63%,比2014届该比例(44.4%)高18.6个百分点,比2013届该比例(56.7%)高6.3个百分点。“中小学教育”是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类,比例为40.2%,比2014届该比例(31.7%)高8.5个百分点,比2013届该比例(35.8%)高4.4个百分点。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比例提升,可能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机构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增长有关。

  不过,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收入并没有优势。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3875元,比2014届(3724元)增长151元,比2013届(3268元)增长607元,始终低于全国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平均水平。虽然月收入上不具有优势,但是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不仅在最近三年稳步提升,而且始终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这种收入虽低但满意度高的特点,很可能是受到超过四成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影响。因为这也符合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就业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体育”类职业作为2015届体育学类本科生从事第二主要的职业类,其从事比例在最近三届也有明显提升,2015届的该比例为10.4%,比2014届该比例(4.7%)高5.7个百分点,比2013届该比例(4.0%)高6.4个百分点。这一比例的提升可能是受到了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影响。

  专家分析认为,成为教师是绝大多数体育专业学生的方向,也是比较传统的就业方向。近几年来,休闲文体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如户外拓展的教练员或营销员。户外拓展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是从2010年前后出现的,当这些规模企业站稳脚跟之后,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针对户外拓展、真人CS等各种户外运动项目的培训、演练,这是体育专业的同学们看好的行业之一;健身教练、救生员也是方向之一,随着社区体育的兴起,健身领域还在不断发展。此外,体育运动器材行业的销售、营销、管理岗位,也是体育专业的学生理想的就业领域。

  该不该综合化发展,体育院校走向何方?

  对大多数体育学类专业学生而言,最残酷的还在于就业率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

  麦可思对2013届至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显示,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低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为89.2%,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92.2%)低3个百分点。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无法学以致用问题也相对突出,对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显示: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8%,与全国平均水平(69%)基本持平。对比该专业类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还可以看到,“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7%)、“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26%)和“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24%),是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因为工作岗位有限才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比例,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高9个百分点;因为不符合职业期待才从事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比例,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以上数据分析似乎说明,目前,社会储备了数量较为丰富的、热爱本专业的体育学人才,但是其中一部分毕业生因为与专业相关岗位少而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相信随着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社会对体育运动的愈发重视,未来体育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不过,体育学类专业毕业生灵活就业比例相对较高,受雇半职工作、创业比例高。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从事半职工作的比例为3.1%,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1.0%)高2.1个百分点;2015届体育学类专业本科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6.1%,比全国本科平均水平(2.1%)高4个百分点。

  体育院校该不该综合化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池建教授在去年举办的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上表示,现在的体育院校中有很多非体育专业,如体育传媒、体育英语、体育管理等,这些专业主要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变化产生的结果,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院校考虑到自身发展和招生等因素,开拓一些新兴的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也是在当时形势下一种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选择。但是,这种追求综合化盲目扩张专业和规模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办学特色的弱化和办学质量的下降。

  池教授认为,当前,专业体育院校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找准自身定位,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作为一所大学,特色始终是生存和发展之本,体育院系的特色是体育,必须抓住这个根本,形成自己的特色。体育院校应该坚持“体育为根”,在兄弟院校中的地位、在世界中的地位才能体现出来。对于具体的专业来讲,就是要办好体育教育训练学,在此基础上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盲目追求综合化发展,导致原有阵地、特色和品牌丢失,就会有生存之忧,从而失去独立存在的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