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辜鸿铭读后感,读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感(二)

发布时间:2016-03-02 17:39:0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记辜鸿铭读后感,读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有感(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经典文学】栏目,于2016-03-02 17:39: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我们知道,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面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巨大的反差,使国人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到那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于是,开始批判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就成为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主流思潮,其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五四时期、全国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儒家思想先后遭遇过数次大劫难。自此,中国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如今似乎也陷入了,与一战时期西方所面临的相同的文明危机:文明秩序的维持。

  辜鸿铭,这个晚清时期,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精通西学却又极端迂腐保守的,留着小辫子的古怪老头,对于当时西方这种由人类激情引发的军国主义,对人类生存所造成威胁的解决之道,也有着他独特的视角。他认为其解决的良方在于东方,在于中国这个古老而平和的国家,这个2500年来没有心灵和头脑内在冲突的国家,这个以儒学代替宗教,信奉君主之法,过着孩童般精神生活的民族之中。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他认为,想要有效消除由人类激情所引发的对人类生存的危害,其关键在于如何消除人类的恐慌,赋予心灵安全感和永恒感,从而消除人们因对生存的不安,而激发的不断膨胀的对物质及权利的欲望,即从而达到有效的控制、调节人类的激情的效果。在给予心灵庇护感的功效上,宗教是毫无疑问的首选,但辜鸿铭在文章对此予以了驳斥,其原因在于在科学已得到相当发展的当时,人们早已对神明失去了过去那样的敬畏之心,所以宗教早已失去了回归的根基,而必须向东看,向中国人学习。

  文中,辜鸿铭对宗教的回归的驳斥,令我对现今国学回归狂潮产生了疑问:国学的回归,其根基还在么?它的复兴,是否能真正有效的解决现今中国人所面临的问题呢?


  如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已受西方文化侵袭多年,大多信奉达尔文“弱肉强食”的进化理论,已与过去的西方相仿,生活追求过于的物欲化,而致使精神空虚,心灵无所依归,产生更多的不安,也就迫使自己去寻求更多的物质及权利,以期获得心灵的片刻安宁。但我认为,相似不等于相同,中国过去文化的精髓——国学,也已不能如过去辜鸿铭给西方所指之路那般,同样适用于现今的中国。辜鸿铭在文中指出,虽然中国没有宗教,但儒学是一种另类的宗教——国家宗教,它是通过教导人们对君主存有绝对信服,从而使人们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并将自身命运与国家相联系,通过对国家永续的确信,从而获得生命永恒存续的感觉,以此来赋予人们温顺、平和如孩童般的精神生活,从而化解心灵跟头脑的内在冲突,达到控制、调节人类激情的效果。

  中国的国学大体指的是孔子的儒学,其儒家文化的根本在于君子之道,即“忠孝”二字,也是过去辜鸿铭认为可以抑制人类激情的根本之所在。而如今,早已是无君之国的中国,我们理应对谁保有绝对的忠诚?如今,建国不足百年的中国,对过去那段动荡的时期依旧记忆犹新的人们,如何能够确信国家的永续?所以我认为,在现在这个科学知识普及,信息迅达的时代,国学也同样的失去的了回归的根基,同样的不再是解决现所面对的文化危机的良方了。

  年初,在一个文化群内,曾听到一个朋友说道:“现在国学圈流行混搭。混搭族的先生小姐老头老太太们,喜欢把佛家的帽子戴儒家脑门上,把儒家的衣服披在道家身上,把道家的工具塞在佛家手里。还有更能混搭的,连诸子百家一起扯进来互相穿戴,互相交配,然后组成一个个四不像的怪胎。—— 千万不要告诉我这叫理论创新,或者本无差别!我呸!”。他本人也曾是国学的推行者之一,对现今的国学推行感到无比痛心。他认为,现在大多人把儒家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和形而下的经世致用混为一谈,于是衡量儒家思想的标准成为了唯一,那就是实践。儒家的实践,说白了就是经世致用,就是功利主义。儒家往往是国学的代称,这样国学的标准也就成为了——实用!也就完全与重新推行国学的初衷相背离了。

  在2008年12月10日的南方都市报上曾刊登了一篇名为“《百家讲坛》的倒下与国学热的虚幻”的文章,作者在结尾写道:“在这轮国学热中,我的确不知道有多少机构和专家诚心诚意地传播了传统文化,又有多少学子兢兢业业地读了几部古代经典。当然,我知道也总是有一些人在努力。北京出版社出过一套《大家小书》丛书,翻印了不少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学大家为普通读者写的通俗读物,就非常值得推广。我们从中可以知道,传统文化本来应该如何去普及;也可以看出,《百家讲坛》等强调的雅俗之争,其实是多么虚假的问题。”

  现在看似气势如虹,如日中天的国学热,在我看来,不但没有有效给人们带去心灵的宁静,相反将其推向了更为功利的境地。儒学,早已失去了过去作为国家宗教的根基,早已不能如孔子生活的扩张时代那样,使现在同样充满着矛盾、冲突的中国人的心灵跟头脑获得救赎。而不讲求适合,一味的炒热,更多的是致使旧时代的糟粕回归,而非精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