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中生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二)

发布时间:2016-03-04 14:01:0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家有初中生读后感,曾国藩家书读后感(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经典文学】栏目,于2016-03-04 14:01: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读《曾国藩的家书》,不难联想到现在的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问题也不容我们回避和粉饰。如邓小平晚年提出的教育问题。“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我们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现在的社会、家庭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孩子们不堪学习重负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但教育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信仰缺失、极度自我、道德沦丧、浮躁空虚等,教育问题不荣乐观。曾国藩作为国之栋梁,是人们眼中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亲。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


  《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是一味地让孩子学技能,导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要去敬爱自己的父母。这样又怎么去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深思。

  曾国藩认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曾国藩就是这样的有志之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读书学习日不间断,坚持用小楷写日课(即日记),一有什么想法就记下来,以使自己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他不仅自己这么做,而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们:“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的确是一位楷模兄长。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为师当严而有恒。(如此真切的道理,似乎每一个父母都能告诉孩子,可是,我们作为为人父母能够把自己的严格教育坚持下去,直到变成孩子的自觉行动吗?)

  为了激励自我上进,曾国藩曾为自己制定了“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我在想:一个有作为的人,无不是高度自律的人。对于子侄,他认为:“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这与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劳动教育一脉相承。

  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 “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而今,我们的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无忧,更多地学会了享受,但不懂得孝顺;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习功课和特长……相比之下,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实践层面的道德教育落实不够,有多少孩子热爱劳动,生活自理,礼让谦恭?所以,在小学,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重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才是完整的教育。旧时代的《弟子规》就在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培养孩子们有修养、明事理方面做的很好。《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也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娇宠有加,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怎么会去担负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又何谈“平天下”呢?

  掩卷深思,《曾国藩家书》富含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为师者,为人父母者深思……

  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的曾国藩家书读后感900字,希望大家从中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