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名家杨志刚大弟子:邳建新讲述红桥文化馆我们那拨人

发布时间:2018-05-13 13:24:24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相声名家杨志刚大弟子:邳建新讲述红桥文化馆我们那拨人》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明星人物】栏目,于2018-05-13 13:24:2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相声名家杨志刚大弟子:邳建新讲述红桥文化馆我们那拨人
邳建新,生于上世纪60年代,年轻时是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一名出色的相声演员,师从相声名家杨志刚先生,曾被评为“天津市青年十大笑星”。上世纪90年代举家移民美国洛杉矶,他和从台北移民洛杉矶的著名相声前辈吴兆南搭档,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相声带到了洛杉矶的华人世界,本人被当地媒体誉为“洛城笑星”。
 
“我在洛杉矶呆了19年,我还是喜欢天津,天津的朋友多,师兄弟也多。我跟谦祥益文苑的老板史清元也说过,希望明年第八届相声节的收官演出能在洛杉矶举行。”
 
【讲述】 
 
红桥文化馆  我们那拨人
 
小时候,我家住在老城厢北马路,华北戏院后面的胡同里。我父亲是天津捷化评剧团的首席琴师,两个姑姑也是评剧名家,大姑艺名筱桂君、老姑艺名筱君妹。我从小学京剧,天津戏校到我家里来要我,但我父亲和家人都不同意我再干这行,就没去。老人有老人的理念,他们那个年代唱戏的都比较苦。但我还是喜欢文艺这一行,我跟着父亲学板胡,中学时参加了学校的民乐队,又慢慢喜欢上了相声,哪儿有演出就去看,跟着收音机边听边学。
 
1980年我高中毕业,顶替我母亲到纺织局系统的第一毛纺厂,离市区很远,在柳林。不久后又调到织物厂,那家企业效益不错,生产“飞天牌”床单,销路很好。
 
河北区文化馆曲艺魔术团招演员,我报名参加考试,结果真被录取了。那个团的负责人是相声演员吴云林先生,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捧哏大师白全福先生的弟子。吴老师是我开蒙的老师,教了我《打灯谜》《地理图》。吴老师去世后,我师爷又帮我转到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在那儿拜杨志刚先生为师。杨老师也是白先生的弟子,我又是我老师的掌门大徒弟,所以现在他们都喊我大师哥。
 
那个年代拜师形式也简单,就是给师父鞠个躬。但是学是真学。学艺前,师父告诉我一句话,未曾学艺先学礼,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学艺。我跟师父学了很多传统段子,像《报菜名》《山东二簧》《汾河湾》《八扇屏》《结巴论》《数来宝》《大保镖》《戏迷》;还学了很多新节目,比如《我要减肥》《镜子》《老外传》《老外后传》《全新导演》《赞引滦》,很多都是我师父自己创作的。每次去学徒时我都带一个小录音机,把师父教的全录下来,回家再一字一句仔细听,认真琢磨,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动作。
 
我们红桥区文化馆相声队主要在河北大街的天桂剧场,大红桥桥头的文艺厅,西北角的民族文化宫等剧场演出,节目包括小品、话剧、相声,每个人都是多面手,不同类别的节目都要拿得起来。一年要演两百多场,有时候一天从下午到晚上连着演,演出结朿后都得晚上10点多。再加上排练,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也顾不上上班了,跟厂里请了长假。演出一场拿到一份误餐费标准的补助费,开始是两毛五分,后来涨到七毛五分。就是喜欢相声,爱相声,怎么办呢?
 
1982年天津成立相声研究会,新人新作在一宫做汇报演出,我和搭档牟玉春合说相声《老外传》,得到了马三立、侯宝林两位艺术大师的赞赏。那年我20岁,在所有登台演员里是最年轻的。《老外传》之后,紧接着我们又推出了《老外后传》。
 
天津各区都有一个文艺团体,市里面定期搞比赛,搞文艺汇演。那几年,我和牟玉春参加过天津市文化新人月的展演,获得过“新秀奖”和“天津市青年十大笑星”称号。我主演的小品《停在时间上的人》获得过天津市喜剧小品十佳大奖赛一等奖,《老倔》在第二届海河之秋艺术节演出中拿过一等奖。冯巩和刘伟都是制线厂的职工,他们经常在一宫演出,我们这一拨年纪差不多的,还有戴志诚、郑健、苏明杰、徐永刚、夏景华、高吉林等,我们都经常一起演出。大家都管我喊“小裴”,因为“邳”这个字容易被念成“裴”。报纸登演出节目单,打演员的名字,这个字也打不出来。那时电台都用一种“广播录音磁带”,跟现在的录音磁带不一样,很大,收录的节目也少,录音磁带上我的名字还经常被写成“邱建新”。
 
1985年,有个朋友邀请我去河南,跟着河南省广播电视艺术团走穴。我在那边的搭档是河南当地曲艺团的老演员,叫魏远。我们在河南与湖北接壤的区域,在乡镇、城市的剧场演出。那时人们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看演出,要是我们的大巴车在路上走得慢了,晚到一个小时,剧场里的观众也都在那儿眼巴巴地等着。在河南挣钱不少,演一场差不多200块钱,有时一天演两场,确实赚了不少钱,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都没有概念了。那时候也不是为了赚钱,要是为了赚钱,钱不就都留住了吗?我年轻,喜欢走南闯北。就是不停地、盲目地做事,也没有主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用天津话说就是“惹惹”。
 
从河南回来是1987年,文艺演出变成了以唱歌、跳霹雳舞为主,最多有点儿小品,相声开始走下坡路。当时各企业都办“三产”,我们厂工会办了一个“飞天乐园”,就在金钟路跟增产道交口,有几座楼房,里面有录像厅、舞厅、咖啡厅、电子游戏厅,规模很大,相当于现在的娱乐城吧。因为我在文化系统认识人比较多,单位就把我调到飞天乐园做业务经理。乐园开业后生意红火,那时候特别流行跳舞,一天跳好几场。咖啡厅其实就是冷饮厅,卖汽水、冰激凌。飞天乐园差不多干了两年,因为企业的领导对这个“三产”的意见不统一,最后就停办了。
 
初到洛杉矶  都是尴尬事
 
1998年,我全家移民去了美国洛杉矶。那时候我姐姐在洛杉矶开车行,卖汽车。她让我在她的车行干,我说我不干,我要自己去闯。就跟《北京人在纽约》一样,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去一家中餐馆当服务员。来美国之前我从没做过饭,米饭都不会蒸。老板考我,给了我两个胡萝卜让我切丝儿,我切不好,那就只能从打杂开始,一个月900美金。干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在餐馆里厨师挣钱最多,就跟老板提出,到后厨房去学炒菜。老板同意了,他本人就是厨师,手把手教我。我也是每天拿着炒锅不停地练。大概过了半年,我就学会了炒菜,速度相当快,也有范儿,菜也有味儿。
 
刚到美国时一句英文都不会,也闹过不少笑话。我带我太太去麦当劳买早餐,人家正餐有图示号码,早餐只有单独的图片,写着面包、煎蛋之类。我们也不知道,就跟着排队,排到自己的时候抬头一看,坏了,没有号码,想吃什么说不出来啊!那时候还特别要面子,干脆不吃,领着太太转身走了。
 
那时候没有数码相机,用胶卷照相机拍完后要去超市冲洗照片,把胶卷给店员,店员登记你的名字,过半小时后再回来取洗好的照片。我登完名字走了,回来时人特别多,一个黑人服务生过来帮忙,冲我喊Your name,Your name!我心想,问名字不应该是What's your name吗?我站那儿发呆,想了半天,挤出一句话,I don't know!周围的人都乐了,太尴尬了。后来这些都成了我的相声段子。
 
语言不通还不算什么,最难的是不适应那种生活节奏。在天津时,每天演出完了几个朋友就去喝酒、吃宵夜。刚到美国时我正年轻,想玩儿,恨不得回天津。有一年我回来了三次,都不想再去美国了。后来觉得有责任,要养家,才坚持下来。
 
我在那家中餐馆一直做到了总厨,管两个店,将近20名员工。这时候我想,还应该有更好的发展,我就跳槽去了一家美国人的物流公司,管运输,做得还不错。我的小孩儿在南加州大学毕业后做了护士,因为美国男护士少,所以月薪还是蛮高的,但毕竟很累,很辛苦。有一年他去旅游,回来告诉我,老爸我特别喜欢导游这个职业。我说,你要是想做的话,就到旅游公司去上班,学一学,确定你是不是真的喜欢。于是他找到一家旅行社,有个师傅带着他去当导游。又过了一段时间,他说确实蛮喜欢的。我说,你想创业,我就扶植你一下,咱们一起成立一家旅游公司。
 
我从物流公司辞职的时候,很多同事都觉得太可惜了,因为我做得确实很不错,年薪也不低。但我还是决定要帮儿子创业。旅游行业我也不懂,我就去旅游公司应聘当导游。招聘的人问我:“你说你能胜任这份工作,你有什么能力吗?”我说:“我就凭着我个人的知识,我的口才,我没问题。”从小学说相声,在文艺圈里摸爬滚打,对咱就是一种磨练,所以特别能适应不同的环境。
 
带完第一个旅游团,老板就不撒手了,对我另眼看待。但我不是干导游来的,我带团走了两三趟,摸清路数后,我又辞了职,自己开公司,为公司起了个名字——龙腾,招聘了一些有经验的人,一下子就做起来了。
 
我做人做事都坚持一条原则——我能通过做生意变成朋友,不会把朋友变成生意。可能我们不认识,今天我们做了一单生意,将来我们变成好朋友,今天你来是花钱的,可能两三年过去后你再来,打个电话,我免费去接你。但我绝不会把朋友变成生意,今天别人给你介绍个朋友,明天你跟人家做生意,这种事我不做。如果说我还算有一点小小的成功,我的公司能经营下去,这一条就是我的成功经验。不可能做每件事都想赚钱,我们在这方面为别人服务,可能在别的生意上就会得到回报,人家也不会忘记我们。我们要做自己的品牌,用实实在在的价格,把客户永久维系下去。去年咱们天津的龙舟队去洛杉矶比赛,我们旅游公司接待,他们非常满意,他们说,下次再来比赛,必须要找龙腾公司。
 
 
文章来源:苗阜王声相声大全=http://www.datiegun.com/xiangsheng/miaofu/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