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将有四五万人下岗(三)》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3-11 14:23: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嘉宾郎永淳
综合利用的废钢很少。 [10:26]
嘉宾马国强
我们现在保有量不够,如果我们将来钢铁的保有量高,高到一定程度可能就会进入一个很良性的循环。当然,钢铁行业本身客观上说它的能耗是高,从这一个环节而言它的能耗是高,能耗高排放就大,排放大污染可能就要重。武钢在这个过程中,按照我们国家《环保法》的要求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0:26]
嘉宾马国强
一是节约。要利用各种节能的手段,就是你少使用才能少排放,这里因为涉及到钢铁行业流程的问题不多说,但是从做法上我们也有很多的案例,一个是节约使用。 [10:26]
嘉宾马国强
二是综合利用。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水渣、废渣,比如铁矿石的含量大概就60%,把60%铁提出来,那40%就会变成渣,这些渣通过综合利用可以做建材,可以供给做水泥,就是把它综合的都利用起来,就是让它没有废的东西排放出去。我记得有一句话说,所谓的废料就是因为放错了地方,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所以第二个是综合利用。 [10:27]
嘉宾马国强
三是治理。因为在过程中,无论是粉尘的治理还是脱硫设施,也就是说,对大气、水、粉尘、固体废弃物都要通过我们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手段来进行治理。 [10:27]
嘉宾马国强
现在全行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在按照这套方法去做。 [10:28]
嘉宾郎永淳
所以我们也希望公众对于高能耗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能够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当然对于降低能耗、对于节能减排,也希望我们的企业能够做得更好。您也讲到里我们整个中国的钢铁行业,目前有中型以上的1500家左右,我们注意到去年工信部就钢铁产业的调整做了一个意见征求,在这个意见的征求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有不少的专业人士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包括很多老百姓也在关注这样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欧洲、邻国日本,我们都存在着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这需要通过市场的兼并、重组等等完成,工信部提出的这个意见其实也讲到了,未来前十家可能占到市场粗钢的产量60%,而且对于企业的兼并重组也有了一番想象,您怎么样理解企业的兼并重组,尤其对市场的传言有什么样的回应? [10:28]
嘉宾马国强
作为一个市场的行为,就是市场经济达到过剩以后进行重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个从其他的行业也是这样。如果单从钢铁行业来看的话,比我们早走二三十年的,比如欧洲、美国,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都走了这样一条路,欧洲当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钢铁企业,包括像卢森堡这样的小国家也有自己的钢铁企业,当然随着后面经济转型,也就是他们的经济从高速进入中高速,从中高速进入低速,钢铁企业在这方面受到的冲击要面临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是竞争无序,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就是要联合重组,所以兼并重组在解决过剩产能的过程中是必要的、必须的一个手段。因为只有企业通过兼并以后,才能在一个新的企业集团下面来统筹考虑区域的布局,然后产量的布置、安排,才能做到。 [10:29]
嘉宾郎永淳
在您的版图当中,您的战略规划当中,武钢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兼并重组的计划? [10:29]
嘉宾马国强
兼并重组多说两句话,大家现在谈到兼并重组有点怕,因为前一轮的兼并重组,包括武钢,都有所作为。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认为前一段的做法里可能我们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产能过剩阶段的兼并重组,可能更多的兼并是手段、重组是目的,我们恰恰在前面做的这些是只注重了兼并,没有做重组。 [10:30]
嘉宾郎永淳
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问题。 [10:30]
嘉宾马国强
对,只注重做了兼并没有注重做重组,那么被兼并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得到了资金的支持,所以它的产能还在扩大,所以上一轮出现的结果是越兼并总的产能越多。我想新一轮的兼并重组一定要在产能过剩这个大背景下,兼并是作为手段,重组要作为目的。 [10:31]
嘉宾郎永淳
最终通过物理的合并达到化学的反应,要让我们成本降低,要让我们效率提升。 [10:31]
嘉宾马国强
该多生产的产品要多生产,该关掉的产能要关掉,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钢铁企业都有小的成功案例,比如以武钢而言,在比较早的时候,武汉的汉阳钢厂交给了武钢,也就是说,通俗一点讲业武钢兼并了,襄阳的钢厂也由武钢兼并了,虽然他们规模都比较小,通过这十几年内部的整合,他们已经完全去钢,已经完全不生产钢铁了,已经完全转型去做起来的东西了,但是如果设想一下,这三家企业没有重组成一家,那么可能汉阳钢厂还要考虑它的发展,襄阳钢厂也要考虑他的发展,可能就不是今天的在武汉湖北地区这么点钢产量了,可能每一家都会多出几百万吨来。 [10:32]
嘉宾郎永淳
这是一个战略布局,也是一个整体的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注意到,您先是做北科大的老师,是钢铁行业的最好的学校了,然后到了宝钢,也是钢铁行业最现代化的一家企业,工作了十多年以后,又来到了武钢。刚刚我们提到武钢是1958年建成投产,走过了这么一段历程,您去对比武钢、对比宝钢,包括在技术上、人员上、战略布局上、管理上、文化上等各个方面,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10:32]
嘉宾马国强
你刚才说的这段经历,首先感谢组织给了我这样的机会,确实我在学校做过教师,带着很多的问题,带着很多的思考到了宝钢,在宝钢工作了18年,又有幸组织安排到武钢去工作。谈到宝钢、武钢的区别、差异或者异同吧,应该说我还有点发言权。正如你刚才说的,武钢是1958年投产,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的第一家大型钢铁企业。宝钢是1978年开始建设,85年投产,所以他们两个投产来看差了将近30年,由于这30年的差距,导致了武钢从负担上比宝钢要重,首先体现在人的负担,武钢的建设,那个时候的自动化程度,包括观念上的一些原因,所以武钢长期的用工大概在七八万人、十万人左右,宝钢因为起点高,所以从开始设定的定员就不超过四万人,这是一个差别。 [10:33]
嘉宾马国强
另外一个差别,从财力上来说,因为宝钢起点高,这些年的产品结构比较优化,所以它的盈利能力相对要比武钢好,从财力上来说宝钢要雄厚一些。产品上两家基本上相同,绝大部分都相同。武钢和宝钢都是以碳钢板材为主的钢铁企业,碳钢板材里又是热轧、冷轧、镀锌、镀锡,包括电工钢,包括汽车,都把汽车用钢作为自己的战略产品。如果说从技术上来看,在汽车板领域,宝钢是要领先于武钢,在电工钢领域武钢起步比较早,技术储备各方面可能要比宝钢好一些。这是两家大体的情况。从管理上来说,因为宝钢在1978年建设,当年从理念从各方面,另外,我个人觉得可能地域上也有差别,因为上海跟武汉从接触外界各方面来说,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10:36]
嘉宾郎永淳
尽管有这么多的差距,但是实际上两家各有各的长处,把武钢和宝钢比较的话,一个是新的,一个是传统的。当然放在全局来的话,尤其您现在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会长,我们必然要面临着兼并重组,要面临着未来在国际上形成3—5家超大型的钢铁企业集团,并且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还有一些不足,今年1月4号克强总理去太钢,提到了一个小的案例,说圆珠笔头上的钢铁就不是我们生产的,还是要从国外进口。那站在全局的考量,对于整个钢铁工业您有什么样的思考,希望作出什么样的推动? [10:37]
嘉宾马国强
您刚才举的例子,4号在太原克强总理开座谈会我在现场,这确实给我很大的触动,回过头来多说两句,这也是我们钢铁行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很好的案例,如果我们把每一个这样的细节都要抓到,都要把它研发,都要把它生产出来,那我们的需求还会扩大,这是回到刚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果说回到整个钢铁行业,这又回到上一个话题,兼并重组其实很重要的一条除了对产能的调整以外,另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降低成本,这个成本里包括研发,我们现在这么多钢铁企业,每家都在研发自己的事情,所以有很多需要大投入的反而没有人去投入。所以,从钢铁协会的角度,我认为我们还是要积极呼吁、创造条件,要按照我们工信部出台的整个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目标,来积极推动重组、兼并、整合。 [10:39]
嘉宾郎永淳
有没有一个目标,有没有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 [10:39]
嘉宾马国强
这件事情更多的可能要企业行为为主。当然我说的企业行为里面,比如说股东的行为可能也很重要,那么除了企业自身经理层之外,那董事会、股东层面他们的意志也很重要。但是总的来说,硬性的这种去做重组肯定是不合时宜的,还得要有相当的意愿、要做好方案,重组以后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是不是对两家企业、几家企业都有力,要把这些工作做细,然后才能去推动。 [10:39]
嘉宾郎永淳
非常感谢马国强董事长作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参与了我们“对话新国企 加油十三五”这样的对话节目,我们也祝愿在武钢在您的带领之下,也祝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您的带领之下,能够进一步的作出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作出供给侧改革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完成非常艰巨的使命,来让我们这个国家,在基础工业领域能够再塑一系列的我们希望能够看到的,在世界领先的大的集团。 [10:41]
嘉宾马国强
谢谢你,谢谢各位网友对钢铁行业的关心支持、对国有企业的关心支持,谢谢大家。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