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浪动物救助者李逢华,18年坚守背后的心酸常遭挖苦嘲笑(三)

发布时间:2016-03-18 10:07:0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民间流浪动物救助者李逢华,18年坚守背后的心酸常遭挖苦嘲笑(三)》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3-18 10:07: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救助流浪动物后,她们和邻居间形成微妙的“距离”。

  艰难的坚持

  李逢华从未后悔救助流浪猫:“猫有灵性、有感情,和它们在一起,很快乐。”

  “猫妈妈”是李逢华偶然在公交车站发现的流浪猫。车来车往,它的后肢被车轧断。李逢华每天到车站喂它,只要一喊名字,它就用胸口蹭着地,一点一点爬到跟前。

  这些温暖时刻,是李逢华坚持18年的动力,也成为她日后的伤痛。

  “小花狸在大火中丧生了,我没有照顾好它,”想起大火中丧生的猫,李逢华的眼泪一下子掉下来,她后悔没给猫留下逃生出口。

  城市角落里的流浪猫,像一面镜子,呈现出复杂人心。

  60多岁的李逢华病患缠身:腰间盘膨出、骨刺、黄韧带肥厚、血管狭窄,右腿走路无力。打车去医院检查,李逢华用双手把右腿搬到车上。

  医生建议李逢华卧床休养,但每天还有200多只猫以及它们的口粮等着她解决——每月37袋20斤的猫粮,每袋100元;10箱罐头,每箱220元;猫砂15袋;此外,20条流浪狗,每天25元的鸡肝,6元的肉皮,40多元的馒头。

  “每天一睁开眼,就是这些流浪猫、流浪狗的支出。”

  花甲之年的高俊玲,同样一身病:脑中有斑块,一只乳房被切除,乳腺癌随时可能复发。每天做狗粮,要掰坚硬的窝头,她左手的中指常年蜷缩在一起。

  20公斤狗粮、15公斤猫粮、一大桶水,还有半袋子自制的棒子面狗粮,她每天都要从三楼的家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拖到三轮车上。

  虽然腰椎间盘突出,她每天要骑着电动车穿过坑坑洼洼的建筑工地。几个救助点在近两米高的土堆上,电动车过不去,高俊玲一手拖着狗粮,一手拿着水桶,弓身往土堆上爬。

  “我烦了,我累了,把命都搭进去了,我不想喂了,”高俊玲准备放弃救助南城的流浪狗,她担心看管房山狗舍的小伙子随时离开:“房山院子里有130多条狗等着我照顾,我必须攒点体力,将来去房山照顾它们。”

  但她已不止一次违背自己的决心。

  有次经过开阳桥底下,看到很多流浪猫冲着她喵喵叫。高俊玲下定决心,不管它们,但骑过去不久,还是折回来。

  救助力量

  近日,李逢华又找到一个隐蔽处,打算重建猫舍,这次她打算装上监控摄像头,留下逃生处。

  30多只死去的猫咪,成为李逢华的愧疚。她为30多只猫集体合葬,坟头上放着一台播经机,整日播放佛经。李逢华说,希望这些意外死亡的生命能够安息。

  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会长秦肖娜介绍,据协会2007年的调查数据,北京市有流浪猫26万余只。也有媒体报道,2006年,北京市流浪猫狗达到40万只。

  在这座城市,流浪猫生存并不容易。饿、冻、生病、虐猫人、车辆……随时会夺走它们的生命。

  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的志愿者经过长时间跟踪记录,发现流浪猫因居住环境、惊吓、缺乏食物和水等原因,一般寿命不会超过3年。远远低于15年的平均寿命。

  “不负责任的喂养、遗弃动物,导致猫、狗等伴侣动物成为流浪动物,”公益组织“幸运土猫”的负责人曾莉表示,城市流浪动物救助者为政府和民间公益人士,其中以民间救助力量为主。

  曾莉介绍,目前政府对流浪猫的救助,其中流浪猫以“绝育”的救助方式为主,流浪狗由警方“收容”。

  “2014年左右,市内针对流浪动物出台了新规定,”朝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一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新规,各区市民若发现流浪猫,在居委会开具无主动物的证明后,可直接送到所在区的救助中心,“救助中心一般设置在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但李逢华们对这样的收容规定并不知情。

  “相关的动物保护法规应尽早出台,禁止随意遗弃、虐待、伤害动物。”曾莉则认为,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在于立法减少遗弃,要加强对公众观念的教育,使得更多人不再轻易遗弃动物。

  她呼吁,除了流浪动物救助纳入政府社会工作的管理范畴,也要在公众中推广动物绝育的观念,控制动物繁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