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官员抄袭论文 甘肃张掖一副科级干部论文涉嫌抄袭

发布时间:2016-04-24 09:24:08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甘肃官员抄袭论文 甘肃张掖一副科级干部论文涉嫌抄袭》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4-24 09:24:0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澎湃新闻此前曾报道多起论文抄袭事件,其中的涉嫌抄袭者还包括处级以上干部。

  日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博士、副研究员罗鹏飞向澎湃新闻爆料,其于2012年4月在《施工技术》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涉嫌被甘肃省张掖市一副科级干部抄袭后发表。


  随后,澎湃新闻分别从中国知网和国家数字图书馆获取了上述两篇论文,一篇为罗鹏飞连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佟建兴、孙训海,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刘建飞等人合著的《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常见问题》(以下简称“罗鹏飞论文”);另一篇为署名是甘肃省张掖市建筑管理总站龙建设的《浅析我国CFG桩复合地基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简称“龙建设论文”)。

  澎湃新闻对比发现,上述两篇论文正文大面积高度雷同,结语、参考文献更是完全一致。

  从内容上来看,两篇论文均是针对CFG桩复合地基检测时,存在的荷载板刚度不够(荷载板刚度未到达要求)、褥垫层铺设不合理、最大加载压力偏小、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试验点选择不合理、多桩型复合地基检测方案不合理等五大问题进行分别讨论分析。


  上述两篇论文在讨论分析第一个问题时,罗鹏飞论文使用的小标题为“荷载板刚度不够”,龙建设使用的是“荷载板刚度未到达要求”,从该部分第一段第二句开始,拉开了两篇论文完全雷同的序幕。


  罗鹏飞论文在“荷载板刚度不够”部分第一段写道,“由于CFG桩复合地基设计的桩距变化较大,需要检测单位备有不同尺寸足够刚度的荷载板,不少检测单位图方便,就用一定厚度的钢板代替。有些单位采用多层钢板,从底层向上几何尺寸逐渐减小的组合式荷载板,如图1a所示。有的采用梁板式组合,底层为4~5cm厚钢板,其上根据荷载板尺寸在第1层放几排工字钢、第2层两排工字钢,再放钢板和千斤顶,如图1b所示。但不少单位就用1层4~5cm钢板,有的两层2cm 钢板作荷载板。”


  龙建设论文在“荷载板刚度未到达要求”部分第一段写道,“对于CFG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时,需要检测单位运用不同尺寸、足够刚度的荷载板对桩距进行测试,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采用一定厚度的钢板代替的情况却屡见不鲜。有些单位采用多层钢板,从底层向上几何尺寸逐渐减小的组合式荷载板,如图1a所示。有的采用梁板式组合,底层为4~5cm厚钢板,其上根据荷载板尺寸在第1层放几排工字钢、第2层两排工字钢,再放钢板和千斤顶,如图1b所示。但不少单位就用 1层4~5cm钢板,有的两层2cm钢板作荷载板。”

  上述两段对比发现,两篇论文仅在第一句的语言表达方式上有所差别,从第二句开始内容完全一致。

  与罗鹏飞论文相比,龙建设论文仅在摘要、关键词、前言(导语)等部分有所差别。


  从发表时间上来看,罗鹏飞论文于2012年4月在住建部主管的《施工技术》杂志第41卷、第363期上发表;龙建设论文发表于2012年10月在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的《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杂志第28期上,比罗鹏飞论文晚了6个月。

  4月18日,张掖市建筑管理总站副站长龙建设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篇论文发表之前我并没有看到过(论文内容),当时单位要完成公开发表论文的任务,所以单位在未征询个人意见的前提下就借用我的名义发表了这篇论文。”


  罗鹏飞还向澎湃新闻提供了其与龙建设的来往短信,短信内容显示龙建设曾承诺撤稿。

  对此,龙建设解释称,罗鹏飞告知他论文涉嫌抄袭后,他曾试图联系其所在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撤稿,但由于当时的经办人已经退休,所以最后撤稿一事不了了之。

  结语、参考文献一字不差


  澎湃新闻发现,两篇论文结构布局一致,首先是摘要、关键词部分;接下来,罗鹏飞论文是前言部分,龙建设论文是导语部分,两部分内容雷同;随后,两篇论文均对 CFG桩复合地基检测时存在的五大问题进行分别讨论;之后,两篇论文均是通过结语部分对提出的五大问题进行分析;最后,两篇论文均列举了六条参考文献。


  其中,在对CFG桩复合地基检测时存在的五大问题进行分别讨论时,罗鹏飞论文所标注的小标题分别是“荷载板刚度不够”、“褥垫层铺设不合理”、“最大加载压力偏小”、“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试验点选择不合理”、“多桩型复合地基检测方案不合理”;龙建设论文使用的小标题分别是“荷载板刚度未达到要求”、“褥垫层铺设不合理”、“最大加载压力偏小”、“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试验点选择不合理”、“多桩型复合地基检测方案不合理”。


  上述五个小标题对比发现,两篇论文仅在讨论关于荷载板刚度的第一个小标题处稍有差别。

  澎湃新闻发现,也正是从讨论关于荷载板刚度部分的第一段第二句话开始,两篇论文在文字内容、内文配图、标点符号等方面都近乎完全一致。

  譬如,罗鹏飞论文在关于荷载板刚度部分的第二段写道,“例如,某工程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为 400kPa,正方形布桩,桩距为1.5m。第1个检测单位用1.5m×1.5m、4~5cm厚钢板作为荷载板,荷载板上放千斤顶做静载试验,如图1c所示。试验过程中,随着荷载不断增加,荷载板发生明显的中间下凹周边上翘的挠曲变形。检测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请了另一个检测单位,对该工程重新检测,荷载板具有足够的刚度,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00kPa。”

  龙建设论文在关于荷载板刚度部分的第二段为,“例如,某工程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方案,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为400kPa,正方形布桩,桩距为1.5m。第 1个检测单位用1.5m×1.5m、4~5cm厚钢板作为荷载板,荷载板上放千斤顶做静载试验,如图1c所示。试验过程中,随着荷载不断增加,荷载板发生明显的中间下凹周边上翘的挠曲变形。检测结果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满足设计要求。建设单位请了另一个检测单位,对该工程重新检测,荷载板具有足够的刚度,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400kPa。”

  上述两段连标点符号都完全一致。

  在随后的“褥垫层铺设不合理”、“最大加载压力偏小”、“低应变桩身完整性检测试验点选择不合理”、“多桩型复合地基检测方案不合理”等部分,两篇论文内容同样是近乎完全一致。

  譬如,罗鹏飞论文“褥垫层铺设不合理”部分的第一段写道,“一般要求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挖一试验坑,坑的平面尺寸与荷载板相同,深度和褥垫层厚度相同,如图 2a所示。按设计要求的夯填度铺设褥垫层,厚度为150mm。保证原状土对褥垫层的侧向约束。之后安装荷载板并使荷载板与褥垫层密切接触。”

  龙建设论文“褥垫层铺设不合理”部分的第一段为,“一般要求首先根据设计要求挖一试验坑,坑的平面尺寸与荷载板相同,深度和褥垫层厚度相同,如图2a所示。按设计要求的夯填度铺设褥垫层,厚度为150mm。保证原状土对褥垫层的侧向约束。之后安装荷载板并使荷载板与褥垫层密切接触。”

  上述两段同样是连标点符号都完全一致。

  澎湃新闻仔细对比发现,与罗鹏飞论文相比,龙建设论文有两处省略了一个数据带有公式的计算过程。这两处出现在“最大加载压力偏小”部分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譬如罗鹏飞论文在“最大加载压力偏小”部分第三段写道,“如果最大加载压力适当加大,比如选用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1倍,即420kPa,做3台静载试验,承载力由1/2最大加载压力控制,试验结果分别为:f1=210kPa;f2=210kPa;f3=180kPa。平均值为 200kPa,极差为30kPa,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为15%30%,则承载力特征值为满足设计要求。”

  而龙建设论文“最大加载压力偏小”部分第三段则是,“如果最大加载压力适当加大,比如选用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2.1倍,即420kPa,做 3台静载试验,承载力由1/2最大加载压力控制,试验结果分别为:f1=210kPa;f2=210kPa;f3=180kPa。平均值为200kPa,极差为30kPa,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为15%30%,则承载力特征值为:fspk=200kPa,满足设计要求。”

  此外,两篇论文在结语、参考文献部分也是一字不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