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应康曾回应在华西医院的加速度式成长 揭石应康为什么下课(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5-12 13:39:3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那一年,正在读大学的石应康去美国的亲戚家度假,无意中看到一个美国学者著的《19世纪的中国》。毫无疑问,那时候的中国是处处落后、被人欺凌的。美国学者在书中客观而冷静的分析,让石应康感到不安,他决意放弃在美国发展的打算,回国从医,以自己的学术为振兴祖国尽心尽力。石应康将这个决定告诉了奶奶。奶奶端详他良久,颇有预见性地说:“你将是你兄弟姐妹中事业走得最远的一个。”
“要当就当院长”
1991年秋,石应康结束了在美国国家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外科的访问学习,回到了祖国,落户到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做副主任医师,这是其理所当然的选择。
石应康祖籍虽然在福建,但是华西医科大学是他的母校。
在同事们的眼中,石应康在华西的成长是加速度式的:1992年,石应康被破格晋升为教授,同时出任该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1993年春,他又被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底任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石应康几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完成了其从住院医生到院长的全过程。
为什么能从一个科主任一下子当了院长?多年以后,石应康并不回避这个问题。“由于某些微妙的原因,医院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学校决定重新组建医院领导班子。”据石应康透露,当时医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效率低下,医疗水平与华西医科大学这块牌子不相称。是改组原来的医院还是另外组建新的医院?学校领导感到很棘手。
“我当时年轻气盛。校长找到我,想让我做院长办公室主任,进入新的医院领导班子。我不干,我跟当时的老校长说,要当就当院长。”石应康这个大胆得近乎有点狂妄的想法,让老校长吃惊。
在国外的留学经历,让原本性格率真的石应康更加敢说敢做。校长要他做院长办公室主任,他不但不领情,还嫌官小,非要当院长不可;不但要当院长,而且指名道姓要昔日的大学同学郑尚维当书记。甚至说,如果郑尚维不当书记,那他这个院长也不当了。石应康对郑尚维十分了解,在他眼中,这个大姐姐般的同学稳重、正直、有工作激情,当年他们在学生会就是默契的好搭档。
校长被石应康“将了一军”,有点哭笑不得。好在老校长对他们两人的能力与人品都十分清楚。当然石应康也没有把校长当外人,真不真假不假地就愣是提出这样的要求。
“华西因他而改变”
时过境迁,15年以后,石应康仍然对刚回国时医院的糟糕现状记忆犹新。“我想不要报酬多做手术,可是当时的医院体制根本不允许,手术室不安排,护士不愿意,麻醉师不配合。”美国的导师要其筹建胸心外科监护室,因为没有激励机制,他只能自己一个人去买建材,甚至还得负责装灯泡。
石应康当院长的第一年,一天晚上他到住院部巡查,发现有几个医生居然聚在一起搓麻将。他当时火冒三丈,破门而入,上去掀翻桌子,麻将哗啦啦散了一地。在做基层医生的时候,石应康就发现了个别人将成都人闲适散慢的心态带到工作中,他深深感到,大批像他一样国家花了大量经费培养起来的医学高端人才,正在做着低效率的事情。
在业内,石应康的管理方法以创新和大胆而著称。在谈到一些新颖的管理措施时,他从不否认台湾长庚医院的管理理念给了他很多借鉴和启迪。院内中央运输系统、专科助理、打造区域性的医疗协同服务中心等,在华西医院已经付诸实施,这些在业内颇受关注。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华西医院通过与中国电信密切合作,启动区域医疗协同网络,为多家偏远地区的医院提供远程会诊。即使是条件落后的医院也不需要特殊设备,在帐篷医院里只要将网线接上,就能将患者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传给华西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有专家认为,华西医院能及时开展远程会诊,与石应康的“大卫生”理念分不开。一直以来,石应康都认为,区域性的医疗协同服务中心就是为了从预防到治疗的全程中,各地区各级别的医院做到有效分工。据记者了解,西部已有120多家医院加入这个以华西医院为中心的医疗协同服务网络,这个工作已得到科技部“医疗协同服务示范工程”的资助。
“专心做好一个院长是很幸福的事情。”当了院长以后,石应康作为胸心外科博导,很多年不做手术了,他感慨自己的体力已经跟不上,但是胸心外科领域最新动态他还是很关注的。他是国内职业化院长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他不相信一个人能同时做好院长和专家,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忍痛割爱,有所为有所不为。
“是石应康成就了华西医院,而不是华西医院成就了石应康。拥有石应康,是华西医院的福气。”在2007年的一次医院管理论坛上,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代小舟这样评价石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