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穿内衣被拍裸照 武汉两女子花41万买塑形内衣试穿时被拍下裸照》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7-01 15:58:2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为让身材不随年龄的增长走样,家住光谷的高女士和朋友胡女士,在附近一家美容机构共先后花费41万元买了41套塑形内衣,结果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两人向店家提出退款,没有结果。更让她们担心的是,在试穿过程中,商家以观察效果为由,拍下她们多张裸照,她们要求删除也遭拒绝。
顾客
万元内衣只能穿3天
花去29万塑形不明显
图为:万元一套的塑形内衣
今年36岁的高女士,住在光谷步行街附近一高档小区。从2013年底开始,她在附近一家美容店做皮肤保养和身体的中医理疗。去年5月,店员向她推荐一款宣称可以提臀、丰胸的塑形内衣。
高女士介绍,店员推荐时说,手术整形不仅有风险,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而通过穿形体内衣的方式改变身材,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只要按疗程穿她们的塑形内衣,不仅可以防止胸部下垂,还能保证恢复到正常范围,身材也可以变成S形。
自从10年前生完孩子,高女士自觉身材有些走样,在店员劝说下,她开始按疗程试穿该店的塑形内衣。第一个疗程为期半个月,要先后穿4套内衣,而每套内衣平均只穿3天就要被丢弃。这些只能穿3天的内衣,每套价格高达1万元。
高女士说,一套内衣包括一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个腰背夹,一开始她花4万元买了4套。随后,她又按要求先后支付8万元续了两个疗程。到去年7月底,第三个疗程结束她发现,塑形效果并不理想,便没再继续购买。
与高女士的经历相似,今年42岁的胡女士,也是在该店做保养时接触到塑形内衣的。她的投入更多,不到一年共花费29万元买了29套,“试穿期间店员曾说,两套内衣叠加在一起穿效果更好。”
胡女士说,为了把身形缩得很紧,有时腋下都被内衣勒得通红,厚厚的内衣绑在身上十分难受。有时为了第二天穿着方便,甚至连晚上睡觉都不敢脱掉。
店方
顾客都是自愿购买
感觉不理想是期望太高
胡女士说,当初店员向她推荐时宣称,第一个疗程试试看,第二个疗程看变化,当她花到30万元时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到时,胸部会明显提升,臀部也不会出现下滑,并且腰椎出现S形。
对于商家的宣传,胡女士觉得有些夸大其词。目前,她已经花费了29万元,身材却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胡女士说,每个疗程中,她们都会到美容店内测量身体三围的变化。店员以观察变化为由,拿出手机或平板电脑对着赤身裸体的她们拍照,虽然不会拍头部,但她们也心存担忧,这种裸照一旦流传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期间,她曾多次要求对方将裸照删除,均遭拒绝。
今年5月,高女士看到外地媒体报道了塑形内衣骗人的事,仔细一回想感觉自己也被骗了。她发现店家卖给她们的内衣,网上售价只要1000元左右。为此,两人开始找商家讨说法,提出退款要求。
6月27日,双方就退款一事闹到东湖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光谷所,由于高女士和胡女士无法拿出商家虚假宣传的相关证据,商家拒不退款,工作人员现场调解无果。
对于高女士和胡女士花费41万元购买内衣的事情,该美容店负责人徐女士承认属实。她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她们向顾客推荐塑形内衣时,都是顾客自愿购买的。再者,塑形内衣是分疗程购买的,并非是一次性付款,若是顾客觉得没有效果,怎么会在后期叠加消费,追加新疗程?
美容店工作人员陈女士出示了与高女士微信聊天的部分记录,显示高女士在穿塑形内衣期间,曾向其表达过对塑形内衣的效果比较满意。然而,对于这些聊天记录,高女士予以否认。
针对顾客质疑价格太高,徐女士解释,她们的内衣都是定制商品,质量绝非网上售卖的所能比。此外,每套1万元的售价,还包括后期对客户服务等方面。“对客户而言,她的胸确实提升了,这一点可从我们拍的照片看得出来。”徐女士说,客户都是希望投入之后取得最好的效果,心里预期往往比较高。至于高女士投诉效果不理想,可能与工作人员后期的服务没有跟上有关系。
徐女士同时称,钱已经交给了公司,没法退款。至于照片,她们认为是穿内衣有效果的依据,一旦删除就更说不清楚了。
说法
美体不能迷信塑形内衣
顾客有权要求删除自己照片
塑形内衣具体效果究竟如何呢?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钟安华教授表示,塑形内衣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产生定型作用。例如,参加一些重要场合时,可穿塑形内衣达到收腹、提臀等作用,但这都是暂时性的。因为腹部等人体部位本身存在很大的受力性,脱掉后就会恢复原样。如今,有的塑形内衣也会涂些药物,对人体产生刺激从而塑形,但研究表明效果也不持久。
钟教授称,市民切勿轻信商家宣传,指望穿塑身内衣让脂肪移位、想瘦哪就瘦哪、想丰哪就丰哪,是绝对不可能的。此外,塑形内衣虽然有一定弹性,但长时间穿着会影响人体正常呼吸和运动,尤其是乳腺,长期压迫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而引发疾病。
针对高女士和胡女士的境遇,律师吴新平说,如果两位女士想维护自己的权益,必须收集相应的证据。如确定双方消费关系的票据凭证,商家在产品推广中是否存在夸大宣传的广告,产品包装是否有误导消费的情况,以及商家是否有相应的文字性承诺和合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