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户籍改革方案 2016东莞户籍改革方案出台本地籍今后再无农业户口

发布时间:2016-07-22 21:20:24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东莞户籍改革方案 2016东莞户籍改革方案出台本地籍今后再无农业户口》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7-22 21:20:2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备受关注的东莞户籍改革方案正式敲定。21日上午,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于本地户籍人群,农业户口将被取消,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登记管理;对于广大外来者,只要在东莞稳定就业满5年且参加社会保险满5年,其本人及家人均可入户东莞。

  居住证持有人尽服兵役义务


  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方案》涵盖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创新人口管理、解决户口迁移重点问题、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等户籍制度改革核心内容,明确提出:到 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记者梳理发现,莞版户籍改革主要有四大亮点:首先是,逐步吸纳“两个五年”人群入户,逐步调整入户政策,优先解决流动人口存量问题。目前,东莞常住人口高达 800多万,其中外来人口所占比例高达近80%。为此,东莞将进一步优化人才入户政策,畅通入户渠道,逐步吸纳在莞合法稳定就业满5年,参加社会保险满5 年的异地务工人员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入户东莞(简称“两个五年”)。

  其次,东莞提出建立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所有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实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登记管理,真实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公积金、房产、民政、土地及人口统计规划等部门加快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服务制度,实现户籍制度改革相关工作紧密结合,整体推进。

  再次,将健全居住证积分管理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完善积分入户政策,建立健全以居住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相挂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机制。按照《方案》,居住证持有人可通过积分等方式,阶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就业扶持、社会救助、公共文化、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东莞还将积极拓展居住证的社会应用功能,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切实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以及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最后,将建立人口基础信息库加强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逐步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尊重自主意愿稳步推农转非

  在入户的具体细节、人才入户条件、城市新增居民权益、教育以及就业等方面,《方案》还推出了多方面的新举措。

  在投靠入户方面,东莞决定放开直系亲属投靠,逐步放开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间相互投靠。包括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以及父母投靠子女等,这些方式今后将不受婚龄、年龄等条件限制,申请人凭有效证件和证明材料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人才入户上,将人才入户条件放宽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毕业生及技能人才、特殊专业人才入户条件。优化调整《东莞市条件准入类人才入户实施细则》,实现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毕业生以及经东莞相关部门认证的中级技能型人才、特殊专业人才,可直接申请落户东莞。落户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可迁移到实际居住地。

  在“农转非”上,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东莞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昨天的审议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户籍制度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以人为本,尊重居民自主定居意愿,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在就业上,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创业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为农村劳动力和新落户城镇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并对农村劳动者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

  社会保障方面,则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工作。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城乡一元化 关键在生活方式

  东莞这次户籍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尤其是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严重倒挂的现状下(常住人口800多万,本地户籍仅180多万),东莞率先放宽入户政策和条件,将大大促进人才的落地,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这次户籍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农转非”,对于本地户籍人员无疑有巨大触动。据统计,东莞的城镇化率已达88%,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另一方面,东莞全市180万户籍人口中有近一半仍是农业户口。

  之前,民革东莞市委会曾对东莞六大片区分区抽取了十个镇街作为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并到塘厦镇实地走访,发现目前解决本土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依旧存在“两重两轻”:重农业人口市民化对城镇扩张、拉动内需和GDP增长的“物化”功能不足,轻农业人口市民化的“人本”关怀不足;从重看,应该从身份合法、门槛降低和收入提高等方面解决农业人口市民化;从轻看,则应对农业人口市民化所需的市民待遇、发展能力、城镇安居和融入城市等作系统性政策创新。

  “村改居”在东莞推行了多年,但在涉及土地、福利等具体利益方面,尚存在诸多难点。民革东莞市委会东莞理工学院支部主委刘蕾就认为,农业人口市民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取得城镇户籍,其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农民在取得城镇户籍的基础上,在政治权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市民)同等待遇,并在思想观念、社会认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步融入城市的过程。

  在当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下,镇区农村人口在文化教育方面与市区居民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公共服务还存在欠缺,如何让农村人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要全覆盖,并与城市实现无缝对接,让农民自觉自愿甚至向往着融入城市生活,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