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绕江南弃儿56年的寻亲梦 国家的孩子北下寻根的温情故事

发布时间:2016-08-01 09:34:06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缠绕江南弃儿56年的寻亲梦 国家的孩子北下寻根的温情故事》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08-01 09:34:06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因为三年大饥荒他们被父母送走,为了搞清楚自己从哪里来一直困扰着这些国家的孩子,寻亲除了并非一帆风顺之外,也并非都是血脉相连在触及在一起之后的那种欣喜和感动,也有默然不愿再走动一面,但是也有绕过DNA,坚持对方就是自己的家人。

  1959到1963年,江南地区大饥荒,幼子被父母遗弃,被福利院收养,又被政府分批派送,送到相对殷实的北方家庭。多年后人们估算,这些被送养的孩子至少有5万人,被统称为“江南弃儿”或“国家的孩子”。

  

  家住潼关的李万成。

  那是两道不易察觉的伤口,在耳廓处,有隐隐的白线,是剪刀剪的。

  漫长的青春期里,王金虎曾长久对着镜子,凝视那两道疤痕,不停问自己,我是谁?

  他是弃儿。那疤痕,是父母送走他时留的记号。

  1959到1963年,江南地区大饥荒,幼子被父母遗弃,被福利院收养,又被政府分批派送,送到相对殷实的北方家庭。

  铁路线向北延伸的地区,内蒙古、山东、河南、陕西、河北,都留下了孩子们抛别家乡的哭声。

  多年后人们估算,这些被送养的孩子至少有5万人,被统称为“江南弃儿”或“国家的孩子”。

  挨过了大饥荒,弃儿们各自长大。被遗弃的阴影却像钉子一样钉着每个人,呼吸不绝,纠缠一生。

  他们几乎花了整个前半生,与自己和解。而后半生,踏上了寻亲之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50多年前,5万弃儿被送到北方收养,成年后他们踏上寻亲之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家住洛阳的王金虎。

  压抑的少年时代

  “我是养子”,六岁时,住在洛阳的王金虎知道了自己今生最大的秘密。

  妈妈带他出门,别人问,这是你抱养的那个上海娃啊?妈妈回答,是啊。

  他一双大眼,虎头虎脑,懵懂的样子,却什么都听进了心里。

  知道真相时,他太小了,还没有自我意识,只感到难受,像心上擦着砂纸,不得安宁。

  他寻找一切可能的痕迹,遍寻不得,直到那两道疤痕吸引了他。

  十三岁时,他在书里看到,在耳朵上剪疤,或是在身体上刺字、烙疤,原本是江浙沪一带,农户为了避免混淆,在家畜身上做的记号。但在特殊年代,被人们当做了寻亲的标记。

  他度过了漫长而压抑的青春期,对上海的一无所知,混杂着对生父母的怨恨,对养父母的愧疚,长成一个沉默的少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