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最新消息:"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 适龄儿童将全入学

发布时间:2016-11-01 11:31:01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悬崖村最新消息:"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 适龄儿童将全入学》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1-01 11:31:01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家在山上,学校在山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位于半山腰上,被称作“悬崖村”。从三年前开始,这里的孩子每半个月就要走一次特殊的上学路和回家路:爬顺着悬崖修建的17段藤梯,再走一段没有护栏的崖壁。

  澎湃新闻探访发现,尽管危险,走藤梯的确是上下山最便捷的一条路。如今,通往“悬崖村”的藤梯已经换成了钢梯。

四川“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适龄儿童将全入学

  勒尔社的村民就住在这里。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王鑫 图

  “悬崖村”的村民大多只有小学文化,外出打工的村民对没文化的影响深有体会。有村民说,自己后悔来不及了,不能让孩子们再吃苦。也正因如此,即使走藤梯危险,他们也不能让孩子失学。

  昭觉县支尔莫乡乡长阿子阿牛说,“悬崖村”的适龄儿童已实现100%入学。

  凉山州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州共有19个类似“悬崖村”的村社,涉及学生1292名。到明年春季学期,教育局将确保这1292名学生安全入学。

四川“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适龄儿童将全入学

  孩子们上下山攀爬的藤梯如今已被钢梯取代。

  修路:从藤梯到钢梯

  10月27日,“悬崖村”的村民们开始给钢结构的登山梯刷漆。

  勒尔社位于狮子山半山腰的一处斜坡上,海拔在1300-1500米之间,与山脚的牛觉社垂直距离约800米。

  昭觉县城距离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州府所在地西昌约100公里,支尔莫乡位于昭觉县最东端,从县城出发,沿着307省道行驶60余公里可到牛觉社。

  勒尔社的村民通往外界,一般有三条路可选:第一条是依靠顺着悬崖修建的17段藤梯而下,再走一段山路到达牛觉社;第二条是沿着古里拉达大峡谷走,穿越古里拉达河;第三条是绕行18公里,借道康复村。

  三条路各有利弊,村民们最终决定,把相对快捷但更加危险的第一条路作为日常出行的首选。

  村民莫色子古告诉澎湃新闻,最初的藤梯是用藤条和木棒做成的。受风吹日晒,藤梯腐朽得快。2009年,苏巴姑电站施工项目部一名电焊工走藤梯时,摔下悬崖死亡。出事后,村里加固了藤梯,几段最陡峭的藤梯变成了钢筋梯子。

  “悬崖村”受到关注后,当地财政出资100万元,用钢结构梯取代藤梯。村民们将钢管从山下背到山上,修好一段钢梯后再向上推进。2016年10月下旬,这一工程主体部分完工,仅剩下完善钢梯扶手和刷漆两项工作。刷漆,一是防锈,二是防止露水附着在钢梯上打滑。

四川“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适龄儿童将全入学

  村民们上下山攀爬的钢梯。

  26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与支尔莫乡乡长阿子阿牛一起从牛觉社出发,用时2小时25分钟到达勒尔社。

  到达第一段钢梯处,要先走约50分钟的山路。山路呈“之”字形或螺旋形,下脚的空间很有限,有时要抓着岩石或杂草才能爬上去。扭头向外看,就是悬崖。

  算上转角部分,爬到勒尔社要经过17段钢梯。这些钢梯与地面的角度小的有约二三十度,角度大的贴着崖壁,几近垂直。如果没有树枝遮挡,可看到山间深处。为了方便村民上下,新修建的钢梯与原有的藤梯并不完全重合,有些地方改了道。与原有的藤梯相比,钢梯更加坚固与安全。

  阿子阿牛介绍,外地人爬藤梯上山要花费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勒尔社的村民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钢梯修好后,村民上山可节省半个小时,下山更快。

四川“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适龄儿童将全入学

  午后,村民在自家院坝上聊天。

  改变:不断脱贫的“悬崖村”

  爬上最后一段钢梯,再走一段山路,就是勒尔社。这里种着玉米、青花椒、核桃等作物,牛羊等牲畜在山坡上吃草。

  按照户籍统计,这里住着60户248个村民。60岁以上的老年有18个,中青壮年有123人,未成年人107人。近几年,十余户村民陆续搬走,但户籍还留在勒尔社。

  莫色子古的父亲莫色日冲说,他家已经在勒尔社居住了7代。在农耕时代,这里算得上是宜居之地: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有大片缓和的坡地,土壤肥沃,农作物收成好,可自给自足。以往,外面的姑娘也愿意嫁到村里。

  即使是大山深处的勒尔社,也抵挡不住时代进步带来的冲击。村民们用上了自来水、太阳能电池板和卫星电视。通过电视,村民们看到了大山以外的世界。

  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介绍,今年1月,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并成立了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目前养了近400只山羊和80多只绵羊。此外,村里还将以补贴的形式,引导村民改变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勒尔社的自然条件,种植核桃、青花椒和脐橙。这样,村民的投入产出比将变高,也更便于携带下山。

  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告诉澎湃新闻,2014年,勒尔社尚有15户建卡贫困户,现在这一数字下降到2户。

  帕查有格说,勒尔社的实际情况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差,以吃肉为例,村里基本上每家都养有鸡、羊、猪,村民们在彝族年、婚丧事、亲戚到来时都会杀猪宰羊,好客的彝族人甚至会在有远客到来时杀牛迎接。21岁的村民莫色雄体告诉澎湃新闻,不说顿顿有肉,起码每天还是能吃得上肉的。

四川“悬崖村”登山藤梯变钢梯:适龄儿童将全入学

  几近与地面垂直的钢梯。

  选择:村里的年轻人

  和大部分村庄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

  莫色雄体代表了勒尔社中渴望走出大山、过上更好生活的年轻群体。莫色雄体觉得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现在,莫色雄体后悔了。

  辍学后,莫色雄体外出打工。在广东的建筑工地上,莫色雄体一天可以挣170元钱,如果再加三个小时的班,老板会另支付50元。算下来,莫色雄体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

  挣钱很辛苦,这是莫色雄体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家中生病的父亲和正在上学的妹妹,莫色雄体只想挣更多的钱。今年3月,莫色雄体回家带父亲去宜宾和成都看病,都没检查出病因。这几个月,莫色雄体就在雷波县和昭觉县打打零工。村里修建钢梯,他背钢管上山挣了四五千元。他说:“方便村民的事,我肯定要出力,以后回家也方便些。”

  莫色雄体打算过完彝族年后就再出去打工,他想早点攒够钱,到昭觉县城买套房子,以后再把父母接过来,这样无论是看病还是出行,都方便很多。

  也有村民出去转了一圈后就不愿再外奔波。今年25岁的吉巴石呷前几年一直在山东打工,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今年,吉巴石呷回到家乡娶了媳妇。办过喜事后,吉巴石呷打算以后就留在村里。他说,自己没读过两年书,普通话也说不好,在外与人沟通很费劲,而且开销也大,还不如在家养些猪羊。

  共识:让孩子读书

  支尔莫乡乡长阿子阿牛介绍,勒尔社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中年及老年人基本为文盲或半文盲,青壮年大多只上过小学,很少有人读完初中。

  不过,让孩子去读书,多学点知识,已是勒尔社村民的共识。不管家里有几个孩子,父辈们都要把他们送到学校。阿子阿牛说,勒尔社的适龄儿童已实现100%入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学生上学要比城市里的学生晚两到三年。

  2014年9月前,勒尔社的孩子们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去特土社村小上学,尽管也要爬藤梯,但比下山的路要安全很多。后来,乡里整合教育资源,在牛觉社修建了勒尔小学,原特土社村小撤销,这也是阿土列尔村现在唯一的学校。

  如此一来,孩子上学成了难题。有些条件好的村民为了方便孩子上学,干脆在山下修了房子,或投亲靠友。否则,只能让孩子加入到走藤梯下山的队伍。

  从建校到上学期,勒尔小学实行上10天课放4天假的作息时间。这就意味着,住在勒尔社的学生每个月要往返两次,每月花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约8个小时。

  村民陈古吉有四个女儿两个儿子。三年前,家里的五个孩子都被父母带去学校报名,走藤梯下山时,七人的腰间都系着绳子,彼此相连,陈古吉和妻子一前一后保护孩子。

  今年9月,最小的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除了政府的补贴和爱心人士的帮扶外,陈古吉每个月要给孩子交240元的生活费,一年下来就是2400元。而陈古吉一家的年收入也就五千多元。

  即使这样,陈古吉也愿意把年收入的一半拿来做子女的教育支出。他说,自己只上到初一,就因为贪玩辍学,他不想让6个子女跟他一样在大山里靠着3亩地生活。

  莫色拉作这学期读四年级,9岁那年,她跟随父母去学校报名。走藤梯时,父母一前一后保护女儿。尽管很害怕,莫色拉作还是在父母的反复鼓励下走完了全程。她已记不起那次下山花了多久,“反正时间很长很长”。

  莫色拉作说,四年来,她走藤梯上下山已有六七十个来回,也正是因为危险,所以走藤梯时精神集中,加上有父母的保护,一直没出过事。她也没听说过有同学走藤梯时坠崖。

  哥哥莫色雄体经常向妹妹莫色拉作灌输好好读书的理念。他跟妹妹说,自己在外面打工时想跟老板学点技术活,但老板说的自己根本听不懂,只好放弃。如果有文化,学会了技术,就能挣更多的钱,而且会更加轻松。他还向妹妹保证,妹妹读到哪,他就供到哪。

  莫色雄体说,妹妹上学,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家里基本上不用考虑花钱的问题,每次妹妹回家给点零花钱就行。

  保证:让19个“悬崖村”1292名学生都有学上

  勒尔小学的学生每天8点多开始早读,中午12点20分放学,下午从两点半上到五点半,晚上七点开始上一个小时的晚自习。周末,教师就组织学生做游戏、看电影,或让学生自己洗洗衣服。

  校长吉克伍达介绍,今年秋季学期起,该校就只允许学生在彝族年等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回家,学生家长可随时到校探望学生。这样,住在勒尔社的18名学生每年回家的次数将降低到过去的十分之一。

  学校现有一幢两层宿舍楼,由于学生多,床位有限,目前只能让两个孩子睡一张床。澎湃新闻在学生宿舍看到,学生的洗脸盆、牙具、毛巾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吉克伍达说,明年秋季开学前,学校将完成扩建工程。届时,可保证一个孩子一张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