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惊现盐源王国 四川凉山盐源“王国”惊现中国西南最早遗存》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2-09 13:42:5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两三毫米薄的箭镞、穿了孔的坠饰、光滑如玉的石斧、有序叠放的石刀……近日,一件件深藏在四川凉山的精美石器,经考古人之手破土而出,将盐源王国的文化密码追溯到4600多年前。
根据遗存,考古专家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新石器时代,居住在盐源盆地的古人们挑出石料,打磨成形,借以觅食。他们在绳子两头绑上石球,抛出去,可以更准确地拴住猎物的腿;也将网坠系在鱼网底部,使之可以更快地沉入水中……擒获猎物之余,他们还会种植粟、黍,作为主食。闲暇时分,他们将造型特别的石块打孔,佩戴上脖……
据考证,此次发现为西南地区年代最早的遗存。因为部分器具与川西遗物造型类似,专家认为,一条前丝绸之路曾经存在,川西古人沿着横断山脉,向下南迁。
盐源玉米地下
深藏4600年前石斧
上世纪80年代,以老龙头墓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的发现,考证了凉山盐源战国至西汉年间的历史,奠定了其重要地位。带着盐源王国文化序列的问号,去年春天,成都市考古所相关工作人员来到该县双河乡杨柳桥村,联合当地专家,花了半年时间调查,共同发现了区域内的皈家堡遗址。
随后,高山环绕中,一块600平方米的不规则方形地里,一片片玉米地、果树地下1米深处,大量“低调”的石头在历时一年的挖掘后,裹着泥土“露面”。经考古专家鉴定,石器为西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遗存,年代则可追溯至4600年前。相比此前盐源境内考证年代最早的老龙头遗址,该遗址又往前延伸了两千多年,并填补了盐源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12月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在成都市考古所见到了部分清洗后的石器,它们磨制精致、器形多样、原料丰富、纹饰繁缛、古色古香。
箭镞石球和吊坠
既为求生也为求美
“不要小瞧这些石头,每种都有着各自的用途。”在遗址现场负责人左志强介绍下,记者了解到,一块葫芦状的小石块被考证是当时古人用以打鱼的网坠,一块菱形石器被用作石刀,承担着劳动工具和随身武器的功能。而4块长不足十厘米的尖物,则可能见过了血腥场面,因为它是古人用以捕猎的箭镞。记者看到,其中一块箭镞只有4毫米薄,显示出较强的打磨技艺。
最令专家爱不释手的是一块磨刀石大小的石斧,它的表面光滑如玉,有着明显的切痕。左志强说,“这石料堪比玉石器,在当时很珍稀”,上面切痕也透露出古人的爱惜,“应该是分次切割取用,以免浪费”。
除了硬朗的求生用途外,石器中也不乏增添生活情趣的装饰品。一块类似皇冠的小石片因顶部打了个小眼,被专家视为了古人的戴在脖子上的吊坠。
左志强称,遗址出土石器还有锛、凿、石球、纺轮等,按当时人的起居情况来看,石器用途可谓一应俱全。而其中一排排有序叠放的石刀,令专家捉摸不透,其整齐排列的具体用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陶器出土区
还有粟、黍遗物
除了“会说话”的石头外,此次挖掘还发现了塑成罐、壶、钵、瓶、杯等的陶器。其中一个陶罐雕工精细。左志强认为,上面一圈圈小点密集而成的纹路,带着强烈的区域特质。
“陶器还透露出较强的审美理念。”说着,左志强拿起两个敛口钵,它们是带有刻花纹饰的衬花陶,糙面与光面相复合,颇有时下流行的“混搭”风味。
“当时的人的主食并不吃大米。”左志强称,除了器具外,考古人员还找到了粟、黍等旱作植物遗存和鱼、马、猪、鸟、鹿等动物遗存,“揭示了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居民经济形态的复杂性,当时居民可能既有旱作农业经济,同时兼有发达的渔猎经济”。
据了解,本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存一共揭 露了64座遗迹和一些特殊的遗存,如积石坑、陶器坑等。此外,遗址还出现了火葬墓遗存。
因为遗址出土的部分敛口钵和喇叭高领罐,与阿坝茂县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撞了脸”,考古专家认为,一条前丝绸之路曾经存在,川西古人沿着横断山脉,向下南迁。
新闻知道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