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太原服务业前景如何,服务业平均薪酬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16-12-18 19:21:24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太原服务业前景如何,服务业平均薪酬前景分析》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2-18 19:21:2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7年太原服务业前景如何,服务业平均薪酬前景分析。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提高,支撑有力,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新兴行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强,劳动者报酬水平大幅提高,服务业成为税收增长的源泉,服务业投资总额明显提高,吸引外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如下是大铁棍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2017年太原服务业前景如何

  山西省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把太原打造成带动全省的“核心区”

  5月26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山西省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实施方案》,为生活服务业送来一揽子红利政策。其中提出,将建立1个全省生活性服务业辐射核心:即把太原市打造成具有内生动力、能够辐射引领、示范带动全省的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

  生活性服务业涉及文化服务、旅游服务、居民和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体育服务、法律服务、批发零售服务等诸多方面,均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该《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省生活性服务业结构更加均衡,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消费环境持续改善,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服务业平均薪酬前景分析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经济新常态下,事关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是我省推动“六大发展”、实现富民强省达小康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要求、《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晋政发〔2016〕12号)及有关专项规划、政策,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回顾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全省围绕“建设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破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重点,呈现出规模迅速壮大、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规模迅速壮大。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逐年提高,由2011年的35.7%提高到2015年的53.0%,年均增长8.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高于工业和农业增速1.0和4.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9.6%,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稳定在50%以上,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

  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快速成长,文化体育行业主体户数增幅超过100%,科技服务行业主体户数增幅达到74%。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批传统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拓展产业链条,向前端研发设计和后续服务延伸,信息、技术、品牌、管理、人才等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省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就业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全省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占全省产业活动单位从业人员总数比重为50.86%,分别比农业、工业高出42.65、9.93个百分点,较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5.71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从事服务业的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法人单位数比重为66.98 %,从业人员人数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比重为49.03%,较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省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城镇化的巨大推手。

  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十二五”以来,我省积极鼓励和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集聚,培育具有显著外部性的各类服务业集聚载体,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城、大学城、保税区、商务区、物流园、交易中心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相继建成。各地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服务业,大力提升服务业与各类园区、开发区和重点产业、企业的融合式发展,与“五化”同步推进,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和优势板块,空间集聚效应、扩散辐射能力逐渐提升,成为区域均衡发展、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力。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以综改区建设为统领的重点领域改革,多元化投资雏形显现,行业过度垄断破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重点服务业企业勇于“走出去”开展国际战略投资,积极“引进来”强化本地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一批产业发展服务平台逐步成型,服务业外向型经济格局开始显现。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地区和先进省份,我省服务业发展在规模、结构、竞争力、专业化程度、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多的制约因素。突出表现在,一是规模总量有待提升。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为6790.2亿元,排全国第20位。二是产业结构尚需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而不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区域和城乡发展仍不平衡。三是竞争能力亟需加强。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有影响的品牌较少,利用外资总量不大,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能力不强。四是资源要素有待健全。精通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型、开放型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信息通讯、科技共享等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客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流动缓慢。五是配套改革亟待深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市场准入、监管体制、运行机制和体系建设等综合配套改革亟待进一步深入。

  二、机遇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增长有望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对外贸易正处于从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转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产业高端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区域经济合作蓬勃发展,总体有利于我省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有利于我省以更为便捷的条件、更为低廉的价格,引进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营商模式,有助于我省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文化旅游、劳务合作、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额度。

  从国内环境看,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等,使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为我省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力保障。“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及互联网+等重大举措,进一步促使经济增长模式转到内需主导、消费拉动、科技驱动的轨道上来,为我省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打破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使服务业市场开放成为市场化改革的“最大红利”,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使我省服务业在促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防风险、保民生方面的战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服务业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

  从省内环境看,“六大发展”和“三大突破”、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等战略举措,为我省加快发展服务业明确了方向和重点,为服务业集聚资本、吸引人才、合理配置市场要素资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良环境。我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愈加紧迫,顺应由生产型制造开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大趋势,服务业与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良性发展,将催生出巨大的服务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将进一步放大市场主体作用,释放制度红利,有利于焕发各种所有制、各市场主体发展服务业的活力,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和动力。创新驱动战略及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将极大促进现代科技在服务业领域的推广应用,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将助推服务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大幅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改变居民生产生活方式,消费结构正处于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转型,绿色消费、品牌消费、休闲消费、保健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等新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

  (二)面临挑战。

  我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和中部欠发达省份,在发展服务业方面还有不少难题和矛盾。多年发展积淀的结构刚性、发展定式和路径依赖,依然对服务业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方面,自身实力不足,改革开放的胆量不大,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形势和逐渐细化的规则,预判性、灵活性不够。发达地区服务业竞争优势明显,对提升我省服务业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发展基础方面,服务业要素配置不够、人才科技实力不足,行业和部门垄断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市场活力不够,整体竞争力不强。在发展环境方面,促进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和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深化服务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五句话”总要求,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廉洁和安全发展,主动适应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现实态势和客观需求,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供给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改革体制机制激发新活力,以改善发展环境和规范市场秩序释放新空间,以打造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新产业拓展新领域,以满足有效需求和品质提升创造新供给,实施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转型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新供给形成新动力的良好环境和长效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省内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扩大服务业引资引智规模,积极探索我省服务业利用省外市场、省外资源加快发展的新路径。

  2.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加快现代技术、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的推广应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优质新型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等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不同产业不断升级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3.坚持市场主导。以新需求为牵引,加快形成需求引领投资、激励创新、推动转型、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和市场环境。以公平竞争为宗旨,加快推进统一市场建设,清除市场壁垒,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服务、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高效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4.坚持统筹协调。以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为方向,统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二者内部相互间协调发展。以满足大众旅游、娱乐、健康、养老等新型消费为重点,推进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协调发展。以服务现代农业、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5.坚持集聚发展。适应我省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空间布局要求,因地制宜引导服务业在中心城市、新型能源基地、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6.坚持突出重点。以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以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品质为重点,围绕传统服务业新型化和新兴服务业规模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的引领作用。

  (三)发展布局。

  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特点,围绕服务对象空间格局,进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优化,形成“天字型”+“网格化”的服务业布局。

  1.生产性服务业:“天字型”布局。

  以我省“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为依托,以大秦线、石太线、大西客运专线、太焦线等重大交通轴线和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大通道为支撑,依据区域比较优势,遵循服务业发展规律和我省工业基地化、园区化、集群化布局趋势,重点布局一个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三个区域性中心区,打造“一核引领、三区提升、轴带支撑”的“天字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

  ——“一核引领”,即打造太原城市圈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以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为契机,辐射忻州市、阳泉市、吕梁市。太原市要充分利用人才、技术、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依托科技城、大学城和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技术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行业,建设国家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核心区,探索建立地方期货交易所,支持太原率先建成智慧城市,打造现代物流枢纽、金融高地、低碳技术中心和总部经济核心区。

  ——“三区提升”,即构建三个区域性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区,包括以大同市、朔州市为主体的晋北服务业发展中心区;以临汾市(侯马)、运城市为主体的晋南服务业发展中心区;以长治市、晋城市为主体的晋东南服务业发展中心区。

  晋北发展中心区:充分发挥大同市、朔州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涉煤产业发展优势,以及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优势,结合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等要求,打造以煤炭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电子商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为主的晋北服务业发展中心区。

  晋南发展中心区:充分发挥临汾市(侯马)、运城市发展基础和优势,强化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高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服务为主的晋南服务业发展中心区。

  晋东南发展中心区:充分发挥长治市、晋城市发展基础和优势,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打造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为主的晋东南服务业发展中心区。

  ——“轴带支撑”即依托大秦线、京包线、同蒲线、太焦线、太中银线、石太线、中南部大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客运专线等重大交通轴线和东西相连、南北贯通的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围绕晋北、晋中、晋东煤电基地及各类制造业基地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着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以点集聚、沿线展开的“天字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形态。

  2.生活性服务业:“网格化”布局。

  依据生活性服务业的产业特征,依托全省城镇体系布局,以满足物品与服务快速通达为目的,形成以太原为中心、10个设区市为节点、百县(市)为支点的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网格化”生活性服务业格局。

  ——一个全省生活性服务业辐射核心:即把太原打造成具有内生动力、能够辐射引领、示范带动全省的生活性服务业核心区。要充分利用客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中心的优势,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技术手段、以城市综合体等为主要业态,以物品和服务快速集散为主要功能,着力壮大规模、加快速度、提升质量,建立引领全省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新标杆,建设国际网购物品集散中心和快递转运集散交易中心。

  ——10个生活性服务业主要节点:即把10个设区市打造成区域性服务业主要节点。主动承接太原市核心区服务业辐射,培育市场服务主体,健全快速转运通道,发展新型业态,形成中继快递节点和区域性消费中心。

  ——100多个生活性服务业消费网点:即把100多个县(市)打造成全面服务百姓生活的服务业消费网点。以大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骨干,积极对接节点城市服务业延伸,对接消费群体需求,形成终端消费网点。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打造成具有山西特色的服务业板块,力争形成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逐步缩小与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差距,建成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强省,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金融大数据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投资年均增速稳步增长,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逐步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服务业结构日趋优化。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中的新业态、新领域快速成长,发展速度快于服务业发展平均速度,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规模化、品牌化和网络化水平不断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创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建设一批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服务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适应新型服务业态和新兴服务产业发展的市场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