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览

发布时间:2016-12-30 23:28:38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览》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6-12-30 23:28:3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2017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下面大铁棍小编整理的仅供参考,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的消息为准。

  2017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27日,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共包括13大类57项。目前,我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势如何?下一步还要做些什么?27日,记者采访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常晓华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势严峻

  据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我国各族人民世代传承并与之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传统民俗活动(如礼仪、节庆等)、传统表演艺术、传统知识与技能、传统手工艺及其表现上述形式的文化空间。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一体化及现代化浪潮的冲击,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传承人急剧减少,大量珍贵文化遗产流失海外或遭到损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常晓华举例说,目前我省掌握“依玛堪”传统说唱艺术的传人,以及“东海莽式”的传人已寥寥无几。能流畅使用鄂伦春族、赫哲族、满族等民族语言的均是老年人,从事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老人也微乎其微,这些老艺人的年龄平均在70岁左右。而我省闻名于世的桦皮工艺、鱼皮工艺也面临传承的问题。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迅速

  据介绍,2004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当年春天,随着《黑龙江省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成功申报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业性试点项目,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全面启动。我省成立了由省文化厅厅长白亚光挂帅的专家调研组,并历时两个月对全省重点少数民族及汉族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资源与保护现状做了调研,确定了全省保护工作的基本线索。

  2006年初,省文化厅在省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鱼皮、桦皮、兽皮及剪纸等实物和资料展品,进京参加文化部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全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社会反响强烈。

  此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及拓展保护工作,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继成立。省财政厅还拨出100万元专项经费,为下一步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一览

  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我省文化厅组织申报的《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鄂伦春族摩苏昆》、《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赫哲族依玛堪》、《桦树皮制作技艺》、《东北二人转》和《东北大鼓》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率高达75%。

  目前,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省文化厅已开办了两期全省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人员培训班,地市、县有近200名专业文化工作者接受了学习与培训。截至2006年底,全省13个市(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5个相关单位,共申报了16大类9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诞生

  据悉,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评选从今年年初开始,由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各部类30名专家学者,组成民俗、工艺、民间美术、戏曲曲艺和音乐舞蹈等5个评审组,经历了复评、终评两个阶段的审核及科学认证,并在媒体上向全社会公示30天,最终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

  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3大类57项,包括我省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古驿道站丁习俗》、《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黑龙江传统魔术》、《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鞑子秧歌》和《蒙古族草原赛马》等13大类48项。其中,汉族24项,少数民族33项。满族8项,鄂伦春族9项(国家级2项),赫哲族8项(国家级3项),蒙古族3项,达斡尔族3项(国家级2项),鄂温克族、朝鲜族各1项。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着眼于黑龙江民族地域特色,从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到流民文化,从饮食、礼仪、美术、建筑、工艺到体育竞技及文化活动空间,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展示出黑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常晓华告诉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下一步工作有10个要点:(1)完成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2)尽快建立省、市、县三级名录体系;(3)做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4)大力推进专业试点项目与国家级名录的保护工作;(5)评选出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传承人;(6)为全省第一批“民族文化保护区”与“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命名奠定基础;(7)《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库》系列丛书陆续编辑出版;(8)开展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9)检查监督解决全省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10)积极推进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

  相关阅读

  日前,省政府批准公布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快板”、“东北大鼓”、“剪纸”、“北安乌鱼绣”在内的53个项目入选。

  据了解,我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8个领域,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并且世代相传、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有的能够展现我省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纽带,促进地域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有的体现出高超的水平,具有见证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民间文学6项:依兰民间故事、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扎龙的传说、莲花湖的传说、兰西民间故事、富裕县三家子满语口述民间故事。

  2、传统音乐3项:武家鼓吹乐棚、朝鲜族洞箫、赫哲族空康吉(口弦琴)。

  3、传统舞蹈5项:鄂温克族萨满舞、高跷舞、赫哲族鹿神舞、朝鲜族刀舞、鄂伦春族篝火舞。

  4、曲艺1项:快板。

  5、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朝鲜族掷木四游戏。

  6、传统美术12项:剪纸、袖珍版画制作技艺、北安乌鱼绣、宁古塔满绣、北安葫芦烙画、芦苇画工艺、玛瑙雕刻技艺、蛋雕技艺、鱼皮画制作技艺、京剧脸谱化妆技艺、黑龙江桦树皮剪纸、草柳编工艺。

  7、传统技艺15项:老泥窖酒传统酿造技艺、黑陶制作技艺、老厨家·滨江官膳传统厨艺、清真火锅调料配制技艺、松明工艺制作、赫哲族传统渔具制作技艺、传统刀剑锻造技艺、古筝制作技艺、燕尾榫技艺、东北黑蜂养殖技艺、泥河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糜儿酒制作技艺、古籍修复技艺、高贤老酒传统酿造技艺、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传统医药4项,包括中医正骨(郑氏正骨、赵氏正骨、钱氏正骨)、老王麻子膏药、阎式中医推拿按摩法枇杷露祖传方剂。

  8、民俗6项:满族萨满神祭、木兰滚冰习俗、达斡尔族“库木勒”节、锡伯族传统婚俗、瑷珲“上元节”、宁古塔满族捕鱼习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传统舞蹈2项:朝鲜族长鼓舞、东北传统大秧歌。

  2、曲艺1项:东北大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