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市交通补贴标准及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06 22:54:34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温州市交通补贴标准及方案解读》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7-01-06 22:54:3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据了解,为完善和推进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我市于今年2月份正式启动公务用车改革工作。2017年温州市交通补贴标准及方案解读,由于新政策暂未出台,因此沿用往年政策,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为准.

  2017年温州市交通补贴标准:

  车改范围

  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共上百家

  根据《总体方案》要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的机构范围包括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等,共计上百家参改单位。人员范围为在编在岗的厅局级及以下机关公务员、参公人员和行政编制工勤人员。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级机关先行示范、市以下党政机关加快实行,非参公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有序推进。2012年以来已车改的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按照节支节约的要求,参照《总体方案》进行过渡。

  参改车辆范围为所有车辆,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调研、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

  补贴标准

  分四档从10月1日起计发

  在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下,我市将综合考虑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与距离等因素,合理制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市级机关公务交通补贴层级划分为厅级、处级、科级、科员及以下四档,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690元、1040元、650元、500元,适时适度调整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并于10月1日起计发。县(市、区)将参照市级机关补贴标准执行。本次公务用车改革全市(含县市区)平均节支率为10.45%。

  此外,我市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市级机关及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区级机关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为温州城区(含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灵昆街道)。县(市)、洞头区(不含灵昆街道)及县(镇、街道)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原则上为县(市、区)域。补贴区域内普通公务出行方式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

  车辆处置

  9月30日以前市县两级同步封车

  2017年温州市交通补贴方案解读: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将保留必要的公务用车(机要应急调研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这三类车,并妥善安置司勤人员。市本级、各县(市、区)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确定保留公务用车数量,其中市本级及鹿城、龙湾、瓯海、洞头分别核定车辆基数为50辆,各县(市)核定车辆基数为60辆,在此基数基础上再按参改人数每50人核定1辆。

  此外,执法执勤用车统一纳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范围,按规定保留的执法执勤用车严格配备在一线执法执勤岗位,机关内部管理和后勤岗位及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一律不得配备。

  在公开处置取消的公务用车方面,除按规定报废处理的车辆外,其他取消的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处理。主要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以评估价作为处置基准价,通过公开拍卖等方式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处置。

  据了解,9月中旬前,市公务用车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司勤人员、车辆应到位先行管理,9月30日以前市县两级实行同步封车。

  保留公车

  实施集中管理卫星定位管理

  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实行编制管理。保留车辆的更新,要按照有关规定审批后执行,优先使用国产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其中机要通信用车、相对固定路线执法执勤等车辆配备更新时应当使用新能源汽车。

  此外,保留的公务用车实行统一登记,定点加油、维修、保险,定额运行经费控制,除必须配备到部门的车辆外,对保留的车辆实行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车辆信息管理及服务平台。市本级按照“平台保障与社会化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市本级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平台;县(市、区)要加快建立相应平台,用于保障各部门机要通信和应急公务、基层调研、跨补贴区域远距离出差等公务出行。

  市级机关要应急用车使用和公务出行租车范围,包括执行重大抢险救灾、事故处理、突发事件处置等不可预测的紧急任务、参加外事活动等十种情况。

  根据中央“六个不得”和省里“八个不准”要求,保留公车一律不用于上下班接送、不固定驾驶员和车辆,并有明显标识,实行卫星定位管理。

  拓展阅读:

  2月17日,中央公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中央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完成,力争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中央企业集团总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公车改革,企事业单位是另一个主战场。与行政机关一样,长期以来,企事业单位公车问题丛生,而且,由于监督的缺乏,预算的不透明,企事业单位公车问题许多时候其实比党政机关更隐蔽,更严重。此前媒体就曾报道,西安经发集团正处级干部每月车补5300元,是当地平均工资的5倍之多。

  企事业单位的数量和人员规模远高于机关单位,所以它们的公车保有量自然是个庞大数字,车改若不能触动这一块,改革难言彻底。况且,企事业单位车改还与党政机关车改紧密相关,现实中,机关单位直接动用企事业单位的公车早已是家常便饭,企事业单位车改不完成,那就留下一个“后门”,或许会让车改功败垂成。

  企事业单位的车改,远比党政机关要复杂。毕竟这些单位的情况各有不同,各种岗位设置异常繁杂。所以,这样的改革,绝不能一刀切,而应分类实施,灵活处理。

  以事业单位为例,事业编的数量远远多于公务员,如果效仿公务员普遍发车补的模式,那么财政负担难免过重。所以,事业单位发放车补要严格控制范围,避免将车补变成变相福利。而且更多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而非固定化补贴。

  我们注意到,此次企事业单位车改意见也提到对“参改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也就是补贴并非泛滥的,而是针对一部分人。但“参改人员”怎么界定,这是个问题。对此,建议在单位内部公布“参改人员”甄别的标准,并公开人员名单、补贴金额,以确保公平。对于实报实销账目,也应定期公开账目,接受监督。

  对于企业而言,车改固然要秉持节约原则,但也要差异化对待。对于垄断性国企,车改要能改则改,尽一切可能压缩费用。对于竞争性国企而言,不妨根据企业效益来进行挂钩——企业经营好,保留多一些公务用车,车补多发一些未尝不可;企业效益差,公务用车能砍则砍,毫不留情,车补能降则降,甚至一分不发都无可厚非。

  企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的启动,意味着车改进入2.0时代。相比此前的车改1.0版本,车改2.0远远要复杂得多,波及群体也更为广泛。这样的改革,一方面要秉持分类原则,节约开支、应该尽改,另一方面,改革要避免“黑箱化”,将每个单位的改革方案全面公开,接受基层员工和外界监督,这样的改革才不至于成为少数人的盛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