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变化 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17-01-30 09:12:50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压岁钱的变化 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7-01-30 09:12:5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说起春节的习俗,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压岁钱了吧。毕竟每一份压岁钱都包含了长辈们满满的祝福,也是小孩子们最期待的礼物。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压岁钱的习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追溯起来,怕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呢。从最早的“压祟钱”,到后来的“压惊钱”,再到现在的“压岁钱”,虽然每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但它所包含的美好祝福却是亘古不变的寓意。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汉代:最早的压岁钱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钱币正面一般铸有“万岁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话和龙凤、龟蛇、双鱼等吉祥图案。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年三十晚上,为防止“祟”来侵扰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 “压岁钱”了。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唐代:宫廷才有的习俗

  到了唐代,压岁钱只是在宫廷内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宋代:压惊钱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宋神宗时,王韶的幼子南陔,在元宵节观灯时被歹徒掳走,途中正好碰到皇家车队经过,南陔大声呼救得以脱险。他后来随车入宫,神宗赐予金犀钱以压惊,从此馈赠“压岁钱” 更成为流行时尚。“压岁钱”因此而又被称之为“压惊钱”。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明清时期:用红绳串起铜币

  明清时期的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明清时期的小说也对“压岁钱”进行了不少记载:

  《红楼梦》中描述,宁国府除夕之夜祭祖后,贾母归了正座,贾敬、贾赦等领了诸子弟给她行礼。行礼、受礼完成后,又“散压岁钱、荷包、金银锞等物”。第五十三回提及压岁钱:……俱行礼后,左右设椅,然后按长幼挨次就座受礼,男女小厮,两府丫环,亦按差役土、中、下行、行礼毕,然后散了压岁钱、荷包、金银等物。

  《金瓶梅》第七十八回有这样的描述:“除夕之日,窗梅痕日,竹爆千门万户,家家贴春联,处处挂桃符,西门庆置酒於后堂,合家团拜,西门庆与吴月娘俱有手帕汗巾银钱赏赐”。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民国时期:有“长命百岁”之说

  民国以后的压岁钱基本和今天很相像了,长辈用红纸包100文铜钱当压岁钱给晚辈,取“长命百岁”的寓意。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

财·发现:从神话到习俗,千年来压岁钱都经历了哪些变化

  现代:压岁钱金额水涨船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