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市粮食补贴方案,最新粮食补贴政策查询》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社会万象】栏目,于2017-03-23 20:58:21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有很多人拿着土地承包证来财政所要求发放粮食补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理解,粮食补贴与土地承包没有关系,只要你种了田,不管是否该田是你承包,国家只对该田种植者进行补贴。2017年温州市粮食补贴方案,最新粮食补贴政策查询,是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变动,请以官网发布为准。
2017年温州市粮食补贴方案,最新粮食补贴政策查询:
淄博种粮大户补贴政策
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9号文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30号)精神,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大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积极进展,全市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农民合作社农户入社率达到5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以上,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粮食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组织实施好桓台县、高青县国家千亿斤粮食产能县,着力建成一批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平台建设,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探索建立有效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奖惩机制,落实管护措施。到2020年,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300万亩,总产不低于130万吨,建成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120万亩。
(二)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政策引导,进一步调整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着力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加快推进由注重产品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努力实现种植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突出蔬菜、水果、中药材、小杂粮等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升质量档次。做大做强北部平原设施蔬菜、中部城郊优质蔬菜、南部山区越夏蔬菜三大优势蔬菜板块,面积分别稳定在50万亩、10万亩、15万亩。到2020年,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105万亩左右,年产量420万吨左右,年产值46亿元左右;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鲜菇年产量15万吨左右,年产值9亿元左右;建成蔬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以上,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00处以上。加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设立市县两级保种基金,对列入省和国家地方品种资源名录的地方优良品种重点扶持。完善沂蒙黑山羊品种繁育体系,加强原种场和保种场建设,建立一级和二级繁育场,针对沂蒙黑山羊的外貌和生产特点进行品系繁育,提高生产性能,打造国内知名品种品牌;建设马踏湖鸭保种场,做好核心群的提纯复壮,建立完善的繁育体系;抓好中华蜜蜂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开发系列高附加值的蜜蜂产品;加快山东黑牛、齐御黑猪、淄川红山羊品种培育步伐和有关地理标志认证工作,充分发掘良种优势,打造优质地方名牌。推进“粮改饲”试点,着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引导发展青贮专用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提高种植比较效益,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市青贮专用玉米600亩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带动全市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实现青贮饲料基本满足草食家畜饲喂需求;优质牧草(苜蓿)300亩连片种植面积达到0.4万亩以上,带动全市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苜蓿等优质干草基本满足产奶牛优质饲草需求。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综合执法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完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培育农业生产团体标准,到2020年,蔬菜、果品、奶类等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90%以上。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市、区县、镇(街道)、村(居)四级监管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区域性检验检测机构。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实现监管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推动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创建工作,到2018年,在各区县全部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县创建工作并通过验收的基础上,我市整建制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四)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深入贯彻实施“齐民要术·上乘农品”战略,打造淄博品牌农产品整体形象。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模式开展全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构建起以淄博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淄博农产品品牌体系。建立品牌农产品评价体系,发布知名品牌农产品目录,加大品牌宣传,加强品牌保护、传承和创新,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申请品牌认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认定。构建品牌农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体系,筹建淄博品牌农产品网上商城。到2020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的面积达到6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无公害认证比例达到70%以上,培育3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200个企业产品品牌,实现淄博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关内容:
(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县、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重点销区及关键物流节点梯度转移,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做优农产品初加工,扩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规模和品种范围。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加工设备改造升级,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农产品副产物循环利用、加工副产物高值利用以及加工废弃物梯次利用,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率。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5∶1。
(六) 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加强农机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调结构补短板,全面推进农机化进程。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设备研发引进力度,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推进相关技术集成应用,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优化提高机械设备性能,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扩大农机深松(深耕)整地规模,今后5年完成深松(深耕)整地140万亩。着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高效低损收获、玉米直播、宽幅精量播种、干燥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精准施肥和高效植保,提升粮食产前种子加工、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和产后干燥机械化水平。加快提升大宗经济作物生产播种、联合收获机械化水平,重点提升发展花生、马铃薯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发展棉花、中药材等作物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破解发展大田蔬菜、水果等作物生产部分环节机械化。积极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机械化发展继续走在省内前列。
三、加快经营方式转变,强化改革创新驱动
(一)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创新发展,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稳妥开展农户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到2020年,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9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5%以上,全市承包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50%以上。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鼓励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土地托管服务,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积极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其经营活动向加工、流通领域拓展,建设农产品初加工、仓储保鲜、集散中心等设施,提高农产品销售规模、议价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规模,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落实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用地政策,各地新增年度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需的设施建设。鼓励引导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订单收购、代烘代储等服务。研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使补贴资金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创新金融服务,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等激励措施,对符合条件的进行综合授信;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着力点,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积极推动厂房、农业保单抵质押等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加强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多档次、高保障保险产品,探索开展产值保险、目标价格保险等试点。建立市、区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优先扶持目录。加强市级以上示范社、示范场的监测力度,定期公布监测结果,确保示范社、示范场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加强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规范引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到2020年,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000 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50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00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达到2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