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拜师,相声拜师经典段子(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相声小品】栏目,于2016-03-17 18:26:3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选择性传承:改变三年不出师等旧俗
朱琦说收徒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相声的传承人,“有的是带艺拜师,有一定相声表演基础,有的虽然是新苗,但是只要对相声心诚,由衷热爱,我们也是愿意培养的。”除了拜师仪式创新,在对徒弟的遴选上如今也突破了旧俗。
相声界招徒弟一直都讲究三个老师,就是引师、保师、代师。所谓“引师”就是引荐给师父的人;“保师”就像亲娘舅,两边都疼;而“代师”以前是指写门生帖的代笔师,也得称作老师,现在通常意义上的“代师”也是可以帮着师父教授徒弟的人。
老一辈拜师学艺不像现在这般简单,现在已不再讲究“三节两寿”(“三节”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两寿”则是师父、师娘生日,这五天无论多忙多远,都要到师父家里祝贺),更不讲究当徒弟之后多少年的收入都要进献师父,作为收徒的礼钱。
此外,朱琦说,老规矩还讲究“三年不出师”,徒弟在师父身边待三年,像个小保姆似的伺候师父,但这三年中师父并不传艺,而是观察他的人品和资质如何,看是不是说相声的料。如今,只要看到好的苗子、对曲艺乐于奉献的人,朱琦都愿意把他们吸收进来。
家门需讲究:门里门外境遇大不相同
谈及为何要拜朱琦为师时,綦振鹏说过去两年中,他已经从朱琦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师父对相声的流行趋向、对相声的改革都有自己的想法,对我启发很大,比如相声的包袱,过去讲究三翻四抖、铺平垫稳,而现在考虑到观众欣赏趣味的变化,就需要增加包袱的密度。”
綦振鹏认为,在相声界,“门里”和“门外”有很大差别,“拜了师、入了家门,就如同父子,彼此间没有隔阂,很多相声艺术的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需要长期的了解和默契。而且拜师后师兄弟之间也会特别团结,有什么作品、演出项目,大家可以齐心协力,更有利于相声的推广。”
朱琦告诉记者,相声的拜师传统源于艺人的生存现实,“过去包括相声在内的很多曲艺人都是撂地演出,跑江湖挣碎银子养家糊口的,所以特别需要抱团。你拜了师,到了一个陌生城市去拜码头时,自报家门,人家就会认可你,让你在这行里有一碗饭吃”。
总之,拜师对相声演员来说就是一种重要的“身份认证”,虽然现在也有人质疑其是“糟粕”,但朱琦说,一个客观现实是,随着相声剧场的遍地开花,这两年相声界拜师的越来越多了,“相声作为一门口传心教的艺术,需要师父不仅从艺术技巧上,还要从演出经验乃至生活、事业上给予徒弟指导,才能把一些老一辈留下来的精华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