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时茂电影《飞行交响乐》是 一部1981年上映的国产老电影

发布时间:2018-04-15 21:39:48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朱时茂电影《飞行交响乐》是 一部1981年上映的国产老电影》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相声小品】栏目,于2018-04-15 21:39:4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看惯了当今帅哥美女当道,墨镜摩托耍帅的所谓国产“军旅爱情片”的观众们,今天小编介绍一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映的反映空军强击机部队的国产老片——《飞行交响乐》。

 

《飞行交响乐》是 一部1981年上映的国产老电影,由朱时茂、 马瑶瑶等主演,主要讲述了我空军某部飞行大队长孙建华在海滨疗养时,认识了音乐学院的女学生周文娟,由此两人在爱情和事业中产生了各种纠葛和矛盾,最终两人在矛盾中统一起来。

 

当然上面这些文字让人感觉这是一部军旅爱情片,如果放在现在拍一定又会拍成男主角耍帅,女主角傲娇的偶像片。

 

但是该片却并非如此。

 


图片:影片《飞行交响乐》在反映军旅故事的同时,也有男女主角的爱情,但这个爱情却处理地很好,不像现在所谓“军旅片”,往往要硬塞进去一个什么懂计算机的女军医这些瞎段子。

 

该片以强-5强击机抛投核弹试验为大背景,这在现在也是很难得的题材。

 

1972年1月7日,彝族试飞员杨国祥驾驶11264号强-5甲强击机甩投氢弹试验成功。1977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狂飙”1号核弹及强-5改型研制的主要战术技术要求。1977年底,320厂完成改型图样的设计任务。1979年6月,总参谋部和国防工办联合通知停止增大航程用于运载核弹的强-5改型研制,整个过程耗资292万元。这使中国空军拥有了战术核打击的能力。

 

图片:《飞行交响乐》以强-5甲甩投氢弹试验为大背景,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比现代某些军旅剧瞎编故事,瞎编背景要真实得多。

 

要说现在雷人神剧、现代军旅爱情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细节上不认真,军事知识胡说八道,比如最近最有名的德国一战时期最著名的坦克——“谢尔曼M1”,每分钟350发射速……让网友一阵吐槽。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是请了所谓的大牌明星,却缺少一个真正认真负责的军事顾问。

 

这种问题在老电影中往往是看不到的。以这部《飞行交响乐》,电影工作者和演职员不仅深入到当年绝密的马兰核试验基地进行体验生活,还请了一位真正的不得了的军事顾问——那位执行甩投氢弹试验的彝族试飞员杨国祥!正是有了真人真事,才能够拍出好片。

 

图片:影片《飞行交响乐》的军事顾问正是当年驾机甩投氢弹试验的彝族试飞员杨国祥!这种大牌军事顾问的作用比大牌明星还重要,才有了影片中近似于军教片一般的强-5操作和飞行镜头。

 

此外,整部影片中还出现了回忆部分中国空军米格-15战斗机掩护图-2轻型轰炸机轰炸一江山岛的场景,这些战火场景是伴随着女主角的钢琴交响曲中出现的,镜头切换犹如时空交替,很好地应用了电影语言和电影艺术。

 

场景中还罕见地出现了老式的图-2轰炸机飞行员座舱内交流的场景,这些也是用真机拍摄,不是随便乱搭一架假飞机了事。

 

图片:用于威力测试的图-2轻型轰炸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轰炸机,也是解放军最早大规模装备的轰炸机,影片中也有出场。

 

片中最劲爆的是强-5强击机空中打开弹舱准备投资核弹的场景,还有由于抛投装置故障迫使强-5强击机带弹着陆的历史瞬间,当年为了在片中反应氢弹爆炸的场景,采用了油气炸弹爆炸模拟氢弹爆炸闪光和蘑菇云。

 

所以,如果抛开电影中的爱情故事,这部片子可以说是有一部空军强击机部队的军教片,是现在这些军旅爱情片、偶像片所不能比的!

 

图片:《飞行交响乐》大背景正是强-5强击机甩投氢弹试验。

 

参与拍摄的王金山同志的曾经有一篇文章,说了《飞行交响乐》幕后的故事,想想当时没有电脑CG的状态下,电影工作者的细致认真,一丝不苟。真让现在的神剧们汗颜啊!(以下是回忆文章)

 

《飞行交响乐》是八一厂于1980年拍摄的故事片。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军飞行员的生活与工作,以及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取得的业绩,得到了观众与媒体的一致好评。虽然30年过去了,可有些事情回忆起来仍感觉像是昨天才做完的工作。

 

图片:电影《飞行交响乐》的男主角朱时茂。

 

《飞行交响乐》的前期筹备还是比较顺利的,剧中几位演员的寻找与选择如:郑振瑶、马瑶瑶……等也都很顺利。只是在寻找男主角时照例是要费点力气的。按照剧本里的标准,男主角要身材挺拔,面部的造型与线条要有英武和阳刚之气,同时还要显得成熟干练。按着这样的要求,我们开始了拉大网式的寻找,但总也找不到很满意的人选。

 

大家心里着急,加快了寻找的工作进度,同时继续向外省市的相关单位咨询。这天,我们又去厂招待所接待新物色来的人选,再一次失望。

 

就在我们打算离开招待所,正从楼道里往外走时,一位从楼外进来的小伙子与我们擦身而过,双方一打照面,我们几个全愣住了。只见这小伙儿个头高矮适中、浓眉大眼,面部线条鲜明有力而且举止洒脱,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男主角吗?

 

我们赶紧回过身去追上了他。双方一聊才知道他叫朱时茂,当时是福州军区的演员,这次赴京原本是来厂里找刘继忠一起出去玩,却不料被我们逮了个正着。

 

我们高兴得不行,赶紧和他商量,征求他的意向与看法。朱时茂得知有这么个机会也很高兴,马上就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可以说,还在楼道里我们双方就基本谈妥了。

 


图片:朱时茂在《飞行交响乐》中的剧照。

 

至此,准备工作基本完毕了。然而就在摄制组即将启程去外景地——部队驻地时。

 

传来的一个消息差点就终结了这部即将开拍的影片。原来是有关上级作了指示:因事关军事机密,所以:一、我军“强五”攻击机不要出现在银幕上;二、片中“强五”攻击机和其它轰炸机远程投送核武器的场景也不要出现。这可真是要命了!因为被划成禁区的这两处剧情恰是本片的精髓、大背景,如果被抽去的话,这部片子的质量可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拍摄了(该片亮点就在于用强-5扔核弹)。

 

那几天里,大家不免忧心忡忡。然而就在我们忐忑不安时,《解放军画报》上刊发了整版的“强五”攻击机的图片,跟着,媒体又报道了“强五”远程投送核武器成功的事迹,以及其它国家与我国谈判进口我们的出口型“强五”。得到这些信息后,大家心里踏实多了。果然,几天后禁令解除的指示就下来了,我们总算松了口气。

 

图片:一身飞行服的朱时茂在强-5座舱中,此时正在进行氢弹甩投试验。

 

片中我人民空军远程投送战术核武器的那段剧情,虽然看上去惊心动魄、威力巨大,但那用的可不是真的核武器。

 

不过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厂里决定实拍时使用常规武器来模拟核爆炸。为此我们请教了本片的军事顾问,还曾去了当时的“五机部”,请专家帮着一起来定夺,经研究后决定使用一种叫油气炸弹的炸弹来模拟核爆炸。这种炸弹的起爆也是分两次来完成的,其视觉效果像极了核武器起爆后的样子,破坏力极大。

 

图片:《飞行交响乐》中强-5打开弹舱准备投掷氢弹的镜头。实际上这是一架普通的强-5,而非真实的强-5甲氢弹载机。强-5甲取消了弹舱结构,而采用半埋式结构。

 


图片:采用半埋式结构的强-5甲挂载氢弹。

 

应该提一下本片的军事顾问杨国祥同志。

 

他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航拍时遇到的困难,也给了演员们很大的帮助。这位少数民族飞行员——“强五”的试飞员,经历了“强五”在各种情况下的战斗飞行的几乎所有试飞,前后数年,是一位有着坚强心理素质以及钢铁般意志的人。

 

我俩在一起时,他向我讲述了不少他做试飞员时经历过的事情,尤令我佩服不已的是一次实战演练时,他驾驶的“强五”由于意外故障,结果导致机上所携核弹滞留而无法投掷。危急时刻,为了国家的利益,杨国祥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毅然拒绝了指挥所要他弃机跳伞的命令,决定携核弹返场降落。要知道带弹返航本就是件最危险的事了,更何况他带的还是枚核弹,是一枚待爆且各种保险均已打开的核弹。

 

当他驾机回场时,大漠深处的基地已进入了一级紧急战备状态,人员和物资也都转移到了坚固的地下工事里,只在塔台上留有一名值班军官为他导航。最终,杨国祥凭借着高超、过硬的军事飞行技术与心理素质化险为夷,携核弹返场降落成功,创造了一个奇迹。

 

 

图片:《飞行交响乐》中强-5强击机带着故障氢弹着陆的场景,此时氢弹保险已经打开,基地所有人员包括生活区的家属全部进入地下掩体,只有师长一人坚守塔台指挥。

 

影片拍摄过程中,我们一行曾去过这处位于西北大漠深处的军事基地参观、体验生活并工作。赤日下,吉普车以120迈的速度在一望无际的荒漠里跑上整天也见不到户人家,甚至连只鸟也见不到。基地的名字很好听,叫“马兰基地”,可当初,别说是马兰花了,连草也少得恨不能按着颗来数。

 

而“马兰”基地的名字也就是因为那少得可怜的草而来的。随车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建设初期的“马兰基地”就像是瀚海里一座坚强的孤岛。至今,在经过几代人不懈的艰苦奋斗后,它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军事科研、试验基地。

 


图片:当年《飞行交响乐》的海报照片。

 

我们的军人,就是在这与都市隔绝的艰苦环境里,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做着贡献。在基地参观、体验生活、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在不同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军人,从而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可以说《飞行交响曲》的成功拍摄不仅仅是全体摄制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杨国祥同志和在马兰基地工作的我军科技工作者与指战员官兵们大力协助与支持的结果。

文章来源:马季相声小品大全=http://www.datiegun.com/xiangsheng/maji/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