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省最新扶贫考核办法细则解读,吉林省扶贫考核引入评估》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2-19 17:02:00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势在必行,吉林省也将扶贫考核引入评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吉林省最新扶贫考核办法细则要点吧!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的落实,切实做好吉林省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结合吉林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化改革,着力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改革创新是推动扶贫开发的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吉林省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探索建立扶贫开发全程精准工作机制。完善建档立卡。在我省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国家新出台的办法,以县为单位完善规模控制、精准识别、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实行靶向锁定。由“大水漫灌”向“定向滴灌”转变,逐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针对不同帮扶对象落实扶持项目和帮扶措施,实现过程精准。建立效果评价制度。探索建立扶贫项目评估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的效果评价制度,完善考核办法,使扶贫对象真正受益,推进效果精准。强化制度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努力实现促进发展与保障“兜底”的无缝对接,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二是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贫困县具体考核评价办法。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研究探索建立重点县退出机制。
三是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办法,有条件的县(市)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先行试点。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市(州)、县(市)。加强资金监管,强化地方责任,省级政府主要负责资金和项目监管,市(州)、县(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好扶贫项目,整合资源解决本地扶贫突出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资金审计结果的监督,管好用好资金。坚持和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积极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四是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建立驻村帮扶工作队(组)制度。整合现有各方帮村力量,对列入省规划的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明确驻村帮扶工作职责,量化工作任务。驻村工作队要积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有关政策,协调落实扶贫工作任务,发挥牵线搭桥、引资引智、参与管理、共商良策等作用,帮助指导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建立驻村帮扶干部激励机制。把驻村入户扶贫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五是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扶贫信息共享机制。创建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将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和贫困地区发展规划、招商项目等相关信息,纳入数据化管理,实行信息共享。完善政策落实机制。全面落实社会力量扶贫捐赠援建、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及时总结社会扶贫中的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关注扶贫、投身扶贫。每5年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进行1次社会扶贫表彰,并将特别优秀的推荐到国家表彰。
六是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协调组织政策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与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行对接,促进政策性中长期优惠贷款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合作性金融。研究探索促进贫困地区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措施。落实完善财政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加大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投入力度,强化财政贴息资金的脱贫带富作用。创新地方金融服务。扩大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直补资金担保贷款试点,启动“四权”抵押贷款试点,从更多渠道破解扶贫对象发展缺少资金问题。
二、注重实效,重点解决突出问题
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整合力量,组织实施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一)加快推进村屯道路畅通工作。结合村镇行政区划调整、特色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等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农村村屯路网建设,加强损毁路维护、中小危桥改造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5年,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100%。到2020年,力争实现所有村屯通水泥(沥青)路。
(二)饮水安全工作。加大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度,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解决贫困地区97万农村居民和8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三)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因地制宜,采取大电网延伸以及光伏、风电光电互补、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分散供电方式,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到2015年,完成新一轮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到2020年,贫困地区电力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5%。
(四)危房改造工作。完善现有危房改造信息系统,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力度,拓宽改造资金筹集渠道,改进改造方式,达到改造标准,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到2015年,完成贫困地区1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到2020年,完成贫困地区存量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贫困农户住房条件全面得到改善。
(五)特色产业增收工作。持续培育和建构“112”产业扶贫格局。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强化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提高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受益度和组织化程度。积极开展股份合作、集体经营、企业带动、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形式多样的产业扶贫,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真正在产业实施过程中持续受益。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到2015年,力争实现贫困农户有一项增收致富项目。到2020年,贫困地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体系,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六)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打造精品景点、景区。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搬迁、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及民居保护等项目建设,促进贫困地区旅游升级。依托长白山、西部草原湿地和革命老区等特色旅游资源,发展观光游、乡村游、民族(民俗)游、农业休闲游和红色旅游。到2015年,扶持有条件的、列入国家级贫困县中的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2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家庭增收致富。
(七)教育扶贫工作。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认真贯彻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整体部署。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专业,培育一批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就业培训。支持贫困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到省内外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继续实施和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不断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到2015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
(八)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巩固基本医疗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医保管理水平,完善城乡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制度,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政府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60元。逐步提高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到2020年,贫困地区群众获得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均衡发展。
(九)文化建设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共享、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工程,提高服务效能。通过有线联网、无线覆盖、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电视覆盖率。加强行政村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推进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延伸。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15年,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0年,全面完成贫困村书屋建设,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
(十)贫困村信息化工作。推进贫困地区行政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差距。整合开放吉林农网、“农村吉林”乡镇网站平台、吉禾网、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建设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点和培养农村信息员队伍,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帮助村民获得更多有利于脱贫致富的实用信息。到2015年,全省贫困地区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解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20年,全省自然村实现通宽带。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作。按照扶贫开发“省负总责、市(州)推进、县抓落实”的总体要求,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扶贫开发工作,解决扶贫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本地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领导、协调各方、统筹推进的作用。扶贫(发改)部门要做好扶贫开发日常综合协调、工作推动、督促检查等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进一步建立完善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本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各地各责任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对所承担的任务要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完成标准、保障措施,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加大工作考核力度,充实和改进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绩效考核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
(三)建立工作推进制度。一是建立扶贫开发工作定期调度制度。每季度调度一次各地各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落实,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年12月底以前,要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书面形式报告工作。三是建立扶贫开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和重点工作顺利实施。
(四)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强不息、战胜贫困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扶贫开发实践中探索的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省扶贫办利用相关宣传平台和媒介,定期向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相关部门报送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部门履责提供宣传,为基层关注提供视角,有效发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阵地作用。
各地和本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牵头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认真组织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于每年9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省扶贫办汇总后报省委、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