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州房价 2016苏州最新房价(二)

发布时间:2016-04-17 19:51:32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6苏州房价 2016苏州最新房价(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4-17 19:51:32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尤其是苏州园区,去年该区域房价的涨幅高达40%,新区约为20%。九龙仓时代上城、天地源(5.770, 0.06, 1.05%)七里香都等热门项目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价格翻了一番。

  以2015年5月13日开盘的九龙仓时代上城为例,当时均价15000元,2016年1月29日加推,均价达到了28500元,该项目售楼员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预计4月加推116套140平方米户型的房源,均价突破3万元。

  春节后的涨幅更为惊人。与去年同期相比,3月份苏州姑苏区房价上涨了10911元/平,增幅达到惊人的82.4%。

  今年的两场土地拍卖拍出高溢价后,土地周边项目几乎全部有提价的打算。在苏州拥有4个项目的某房企营销负责人透露,旗下项目预计提价10%-15%,全市大部分项目都计划这样的涨价幅度,而地王周边的项目,涨价幅度更高。

  正荣地产苏州公司营销总监成军直言,按照目前土地拍卖的楼面地价,全市房价上两万指日可待,上三万今年年底前也有可能出现。他和很多同行交流过,普遍的共识是,短期内这些房企对价格的期望大于对去化的需求,即便一段时间内成交量下滑,开发商也不会调低售价。“我们还是看多的,这个阶段推货节奏会有所调整,经营导向是更注重利润。”成军说。

  需求真的如此多吗?

  过去库存较高的时候,苏州市场上有7成到8成的需求来自刚需。2015年下半年以后,积压的改善型需求纷纷入市。

  最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客已经悄然进场。韩云霞从代理公司处拿到的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市场的投资客比例达到15%-20%,苏州湾片区等个别区域投资客比例更高,有些项目甚至有7-8成投资客,而浒关地区约有3成。

  成军表示,不同楼盘的投资客比例不同,正荣旗下的华府项目,最多的时候投资客也有3成。

  “当投资客大量出现的时候,去库存就变成了一个伪命题。”一位当地房地产资深人士认为。

  “面粉”奇货可居

  去库存的落脚点,在于房地产投资的重新回暖。土地市场是风向标。

  4月7日、8日苏州的土地拍卖,累计揽金250.8亿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地2015年全年土地收入的一半。“在去库存的背景下,各方面政策都支持购房,使当地压制已久的购房需求爆发,房市热度传导至土地市场。同时,苏州早在2014年下半年就针对库存过高的土地供应进行了有意识的控制。”前述当地房产资深人士说。

  经济观察报记者查阅了历年供地数据,最多的时候,苏州全年供应不超过900万平方米,常年处于600万-700万平方米。

  但2011年以后,苏州全市土地供应面积都保持较低的水平:2012年是561万方,2013年575万方,2014年的439万平方米更是创了新低。2015年前6个月,苏州没有供出一块地,全年苏州市共成交经营性土地建筑面积652万平方米。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苏州房屋成交量近一年来不断攀升,此前苏州一手房的月均成交量基本维持在60万-70平方米,但是去年6月份以后,每月的成交量超过了120万平方米。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5年苏州商品房共成交1268万平方米,比2014年上升48%。其中住宅成交117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549亿元,为近三年最高值。

  紧张的土地供应无法满足膨胀的需求,每块地拍出都遭到哄抢,“面粉贵过面包”。

  苏州自身的条件,吸引了大批外来房企。2015年,苏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常住人口总量1061.6万人,超过绝大多数二线城市。

  在韩云霞看来,苏州楼市高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各路资本对苏州的追捧:“很多房企收缩到一二线城市,苏州是他们布局的高地。”

  而对楼市的“机构投资者”开发商而言,地方政府在加大去化的同时,能否同时将土地供应控制在与当地市场潜力匹配的区间内,是其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7号拍地那天,激烈程度和我们预期的差别非常大,真没想到价格拍得那么高,所以我们也没拿到。”成军参与了两天的土拍,他所在的正荣地产报名了全部 13宗地块的拍卖,对每一块地都做了充分调研,最终在8号以5857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了望亭一幅地块。

  也有身负指标的某外来房企营销总监坦言:“集团下了指标,必须进入苏州。现在这个价格,压力确实大,但是不拿往后更没有机会。”

  还需要去库存吗?

  当被问到“苏州楼市还有去库存压力吗”的问题时,几乎每一个苏州业内人士都不假思索地否认。

  数据显示,目前苏州的库存消化周期仅仅2-3个月。而2014年5月底,苏州市新房存量为117801套,其中住宅55857套,库存达到2年历史最高点,消化周期超过10个月。

  正荣地产营销管理部总经理刘翔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房地产业内一般将10个月的存销比视为健康线,10个月以内的市场几乎没有去库存压力,超过20个月则是一个很不被看好的市场。

  2015年,苏州的房企加速出货,当地甚至有一幢楼一口价的卖法,随后“330”新政出台,政策利好不断,当年7月份,苏州便打破了维持15个月的50000套存量大关。

  2015年下半年开始,苏州的库存以月均7535套的速度在消减,成为全国库存去化周期最短的城市。

  低库存也成为苏州吸引外来房企的一大因素。开发商在决定进入一座城市之前,一般会进行深入调研,存销比是调研的关键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楼市的去库存出现分化。不少三四线城市的存销比超过30个月,但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压力目前已经很小。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苏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长期占据全国库存消化周期最短城市前列,截至4月13日,南京新房库存量为29766套,创下2003年10月以来当地新房库存的历史低点,仅够市场消化2个月。

  尽管目前数据显示,无锡库存消化周期是11.5个月,杭州则是16个月,仍有库存压力,但均较半年前缩短了3~5个月。两年前被戏谑为鬼城的常州市,经过政府一年多鼓励卖房同时扎紧土地供应口袋,目前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已经缩短至不到12个月。

  “涨得有理有据的时间过了”

  “苏州的房价和城市等级实在是不匹配,远远落后于南京和杭州。按照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去年的上涨在意料之中。”一位要求匿名的苏州房地产业内专家对经济观察报说。

  这个观点在苏州房地产业内几乎成为共识,但也许并不一定适应2016年的情况。

  “2016年之前市场热时,我们一直觉得涨得有理有据。但现在补涨期过了,投资客进场,应该注意到风险。没必要紧跟杭州和南京的步伐。”韩云霞强调,苏州不管是从人口还是产业结构上来说,都容易被高估。

  这有区位和行政规划的原因:苏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与所辖县市区域“错位”,苏州中心城区不是所有苏州人(行政管辖意义上)的中心城区,在买房行为上,昆山、太仓、张家港等地居民不会去苏州主城区买房。

  市场过热的情况下,苏州市政府也伸出了干预之手。《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规定,开发商在对外销售时,同批次房源应当一次全部公示销售价格,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申报价格3个月内不宜调高,6个月内调高幅度不宜超过6%,12个月内不宜超过12%。

  但当地多位开发商人士表示,该政策其实并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房企可以将申报价格提高,只要售价比申报价格的涨幅不超过12%就可以,“比如我这个盘打算涨到3万,我故意申报一个4.5万元。”

  苏州市政府强调,目前苏州市场存在部分区域房价短期上涨过快、局部房价过高的状况,场外资金大量进入房市,市场可售房源紧张,稳定房价、清理杠杆是当务之急。

  不止一位开发商在采访时透露,由于苏州库存少,政府对新房供应量较为敏感,会严查“捂盘”等行为。但此轮土拍后,仍然有数个项目被指责捂盘。

  成军提醒说,从经济发展规划和人口导入角度看,目前的高地价长期看是有支撑的,园区和新区的支撑面更有力,但吴中、相城等地区还是有差距,“不是每块地都能负担得起地王的称号”。

  目前普遍的疑惑是,2万元、甚至3万元的时代,苏州能承受得起吗?

  作为江苏常住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人口净流入城市,苏州多年的人口大规模导入一直被开发商视为潜力之一。但是,苏州市统计局今年3月16日发布的人口与就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末,苏州常住人口总量1061.6万人,环比上年仅增加1.2万人,微增0.1%。“十二五”期间,苏州常住人口年均增长0.3%,远低于“十一五”期间年均8.9%的增长速度。

  目前苏州流动人口呈现省内流入人口回流增多,省外流入人口减少的新现象。2015年末,苏州公安登记流动人口698.05万人,比2014年末略减0.85万人。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警惕的风险,不排除有高价拿地的开发商被套在其中。”苏州一央企开发商提醒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楠为化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