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现明代古墓壁画 重庆永川发现明代古墓壁画颜色至今依旧鲜艳》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5-23 18:01:31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一匹白马吆磨走,三尺青峰水碾头。”青峰,其前身为“青峰里”,因境内有青草坡矗立如峰而得名。明成化《重庆府志·永川乡里》载:“永川有来苏、乐善二乡,在廓、桂山、青峰、阴山、双石……共二十五里。”从清康熙至今,尽管历经了从“里”、“场”、“联保”、“乡”、“公社”、“革委会”、“乡”、“镇”的变更,但一直以“青峰”冠名且原有建制和管辖范围始终未变,这在永川各镇街中当属唯一。
壁画加固
花卉
神马
捧盒侍女
永川区政协主席刘祥全、副主席马玉平和专题调研组一行,专程前往青峰镇调研历史文化遗存,在实地走访凌阁堂村、凌阁堂社、凌阁堂墓、凌阁堂河、凌阁堂桥、凌阁堂井和牌坊坝、莲花石等后,深感“三尺青峰”史料多、故事长,变化大、有文化。
施工队挖出明代壁画古墓
时间回溯到2008年4月10日。青峰镇凌阁堂村2社一村民们正在修建青峰镇至来苏镇的公路。
施工挖掘机一铲下去,“轰——”的一声响,泥土堆坍塌出一个洞,洞内美女壁画红光四射,村民们都被惊呆了。靠近细细端详,在一片纯白的洞壁上,竟然绘制有色彩鲜艳的祥云、马、鹿、侍女等人物和动物图形,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这是重庆境内发现的第一座明代壁画古墓,也是重庆市保存完好的唯一的一座古代壁画古墓。”区文管所李玉彬拿出彩印的资料,向调研组介绍当初发现墓葬壁画的场景。
行至当年的发掘现场,这里早已没有当年的热闹与喧嚣。映入眼帘的只是一块种有五六十株玉米的黄土,夹杂在一条水泥路与小丘之间,距离约4米左右。
“村民龙运武第一个进入墓穴,发现古墓石壁上有壁画,色彩靓丽、绘画精美,像刚画上去的一样。随后,还在墓里找到随葬品,有两件陶狮子、一个塔形陶仓罐。”现年73岁的康纪长介绍。
康纪长曾经是报社社长,他说,墓室内壁及拱顶红彤彤的,均绘有精美壁画,火红的太阳、衣袂飘飘的侍女、凝神眺望的鹿和马、象征吉祥的三足乌……一个沉睡了数百年的古墓就这样重见天日。
据区政协委员、区文管所所长何祥松介绍,砖墓内绘有仙女、楼阁、三足乌、仙鹿、骏马、祥云、花卉、瑞草、红日等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的壁画,手法上以墨线勾勒,用赭石、石黄、松墨填色,颜色鲜艳,用笔流利潇洒,栩栩如生,尤以人物传神,艺术水平较高。
由于永川气候潮湿,不利于壁画保存,壁画经专业切割后,送至重庆进一步清洗、修复、加固及检测,现存放于市文物考古所。在一次市级展览中,还被市文物考古所摆在核心位置予以推介。
古墓被盗壁画幸运保存
调研组发现,凌阁堂壁画中的侍女,发髻、簪子、服饰、托盘、面貌、手势及神态,均为唐代风格,通过实地考证,发现了若干玄机。出土器物、古币纹均为明代。
出土的陶狮、陶仓罐都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古钱纹刻有“子贵孙贤”,出自明太祖洪武七年敕礼部会僧、道拟释,全国僧道遵行《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之后。后世可模仿唐代画风,但明代器物不可能出现在唐墓。
砖砌卷拱式墓葬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据重庆市考古所研究员张光敏鉴定,该墓为五座砖砌卷拱墓,实际是5座墓穴,呈一字排列,坐北朝南。单座墓长约3米、宽约 1.3米、高约1.5米,壁砖和墓顶全是青砖,光一块墓顶砖就有9.1公斤重,墓墙大砖则重达20公斤,具有明显的明代家族式墓群特征。这是首次在重庆发现此类墓葬,对于研究重庆地区明代文化、经济和墓葬习俗等具有极高价值。
墓葬形制也具明代特征。康纪长回忆说,“当初修路施工时,无意中挖开了该墓葬。其实,当时的墓葬,隔山坡约5米,上面还有两座坟山。”区政协调研组查阅资料后认为,明代朱元璋曾颁旨墓葬深基,节约土地,这与墓葬断代为明朝不吻而合;也正是因为上面还有别的坟山,才让古墓虽然被盗,但壁画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
凌家后人辗转寻始祖墓葬
“明代古墓发掘于凌阁堂村凌阁堂社,墓主是什么身份,与凌阁堂的名字有无关联?”带着这个疑问,调研组现场调查了镇村干部及附近村民。
现年70岁的康钦云老人,家离古墓仅百米,是凌阁堂村凌阁堂社的社员。他指着附近的一条小河,回忆道,“河对面就是康家院子,有上三房、下四房。院子最早是凌家的,也叫凌阁场。小时候,听老一辈说,凌家很早以前曾出过大官。院子外建有花朝门,牌坊上雕刻有龙凤。朝门是在‘文革’时期才被毁掉的。”
正当调研组准备咨询凌家后人时,康钦云说,在与四方碑村合并前,包括凌阁堂社在内,凌阁堂村基本没有姓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