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警做卧底 媒体揭缉毒警察:为打入毒贩内部装成吸嗨的样子》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6-26 08:31:0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要为大家讲一个特殊警种的故事。它在各个警种里牺牲率最高,高过刑警。这个警种的成员,是“站在刀尖上跳舞”。
他们隐藏身份,用的都是化名,真实工作保密。在一些任务里,警服不能穿,枪支不能带,只能一身便衣。
他们是演技高超的演员,扮成各种角色,面对灯红酒绿,内心保持清醒。依靠蛛丝马迹找出线索,荷枪实弹与犯罪者较量。庆功大会,不会出现在任何媒体。
长安君(微信ID:changan-j)
他们,不是《缉毒警》里的缉毒英雄吴光林;不是《湄公河大案》中的禁毒民警高野;更不是《余罪》里警校学生变成的缉毒警卧底……
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缉毒警察。
影视剧只是艺术加工,而现实比艺术,来得更加残酷,更加危险,更加跌宕。
“装,就是要装成‘吸嗨’的样子”
近期热剧《余罪》,塑造了这样一位缉毒警察的形象:不像警察,最像坏蛋。“最像坏蛋”是艺术夸张,而“不像警察”,则是每个缉毒警察必备的职业素质。
吸贩毒分子警惕性极高,其小圈子只吸纳亲属近朋等少数人。要抓住他们,就必须依靠“卧底”。
大多数缉毒警察都有“卧底”经验。或是不引人注目地靠近毒贩,获取交易证据,以备最后收网;或是打入贩毒集团内部,摸清上下线关系,帮助队友们将毒贩“抓现行”。
“在人群中一站,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本地仔。”东莞缉毒警察方润成,这样形容“卧底”。当“卧底”,文质彬彬像个博士,绝对打不进去。看着像个“毒贩子”,才能打得进去。
方润成在抓获或审讯吸贩毒人员时,都会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询问他们吸毒前后的感受,以便模仿到位。他还刻意饮酒,满身酒味,装成“吸嗨”的样子,在娱乐场所与吸贩毒人员打成一片,以至于那里的老板,都以为他就是白粉仔。
影视作品中的缉毒警察
昆明缉毒警察陈久如,侦查前要花大量时间研究自己扮演的角色,将即将碰面的毒贩信息过得滚瓜烂熟。毒贩狡猾,言语中充满试探。陈久如争锋相对,不但研究犯罪心理学,熟悉毒贩的生活习惯和做派,还掌握了多个地区的方言和风土人情。
“如果让你装贵州人,对贵州不了解肯定不行;让你装毒贩,你认不出毒品的好坏,不会验货,肯定一下子露出马脚。”陈久如说。
“吃消夜吗?猪头肉。”毒品的“黑话”,做卧底11年的缉毒女警王云荣张口就来,这话的意思是,“要毒品吗,冰毒。”她太熟悉毒贩的套路了,以至于同事开玩笑时,会叫她“女毒枭”。
她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吸毒群体,进行不同装扮。“吸食K粉、摇头丸的人,一般都喜欢进娱乐场所,我会买吊带裙、超短裙,打扮得艳丽一点。如果和大毒贩接触,穿衣打扮也要符合身份,戴什么样的项链、戒指,都有讲究。”
王云荣还向老缉毒警请教学习,在他们指点下,去戒毒所,和吸毒人员接触,了解吸毒群体的行规、黑话。
总之,就是要“扮什么,像什么”。
“行,吸几口,我今天就想买点好东西”
缉毒警察
长安君曾听过一件警界旧事。
一位缉毒警察潜入贩毒集团内部。最开始一切正常,直到某天一名毒贩管他要件东西。这名警察下意识地回答道:“来我办公室拿吧。”毒贩哪有什么办公室?有办公室的肯定只有警察!因为这句话,缉毒警察暴露了身份,若非队友随后赶到收网,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事件说明,卧底缉毒警察面临的危险,是真真切切的。随便一句话,都有可能令其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更多的,还是警察们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了各种“生死危机”。
昆明女缉毒警孙志曲鸽,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次她扮成女老板,同毒贩约在一家酒店进行交易。毒贩多疑,一进房间,就迅速将房门关上,把手机全部关掉。孙志曲鸽立刻同在外接应的队友失去联系。“如果敢耍花招,你和你家人都会没命。”毒贩恶狠狠地说道。
陷入孤境,必须斗智斗勇。
就在双方验货数钱时,孙志曲鸽听到门外楼道里,传来队友的声音:“服务员,给我倒茶。”她快速转身,打开门,冲着楼道大声喊道:
“203房间,要盘瓜子。”
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她和队友重新接上头。最后,所有毒贩悉数被抓获。
从毒贩处缴获的手枪
王云荣也应付过这类突发情况。
某次行动,她同贩毒团伙的老大打了“遭遇战”。老大一定要王云荣和他们一起吸几口海洛因。当时房间是封闭的,出了什么事,外面的同事看不到。王云荣脑子转得飞快,进而灵机一动,说道:
“行,吸几口,我今天就是想过来买一点好东西。”
王云荣总说,执行任务时最怕的,就是被逼着吸毒。好在她装着不小心,把装钱的包掉到地上,让钱撒出来。贩毒分子认钱不认人,对她放松警惕,没再逼着她吸毒。王云荣趁机提出要看货,并装出惊喜的样子,说货很好,有多少全要了。又说钱没带够,打电话让“老公”准备--正是这个电话,给队友传递了信息,令贩毒分子束手就擒。
“有两位兄弟,在我眼前慢慢死去”
警员秦华曾遭毒贩扫射,腹部中两枪
王云荣经历过一次惊心动魄的抓捕。当她在同毒贩缠斗时,毒贩将手伸向腰边拿刀,于是她拼命按住毒贩的手。好在同事赶来制服了毒贩。掀开毒贩的衣服,弹簧刀已经出鞘。
“我一个女人,一旦按不住,后果真不敢想。”回忆起来,王云荣心有余悸。
有的贩毒分子,会驯养凶猛犬类看家护院。
辽宁缉毒警察李兴余在潜入时,被两团黑影扑倒在地,紧接着,大腿上传来刺骨的疼痛。咬人的是藏獒,悄无声息、凶猛异常。李兴余第一时间向战友发出警告,并冲天空鸣枪,吓退恶犬。为了不给毒贩喘息反抗之机,他强忍剧痛,带领队友冲进屋内,将毒贩制服。
然而,并非每次深入敌营,都能安然而归。
毒品犯罪是重罪,贩卖超过50克海洛因,就是死刑。毒贩一旦被抓,极可能就是死路一条,必然会拼死反抗。在王云荣的工作经历中,带刀的毒贩居多。而在云南,中国第一支禁毒队遭逢的敌人,都是荷枪实弹。
这支队伍中的前缉毒警察李忠华,脸上有一道疤。多年前一名毒贩,在他面前拉响了手榴弹……除了留给他这道疤和逐渐衰弱的听觉,还留给他难以磨灭的记忆。
“爆炸中五人受伤,有两位兄弟,在我眼前慢慢死去。”他说。
现在的李忠华,开始管理警用防护用品。他亲眼见证着警方对缉毒警员保护的加强,却也目睹了能够抵挡冲锋枪子弹的“凯夫拉防弹衣”很少有队友穿用--多数情况他们选择不穿防弹背心,道理很简单,穿了就等于告诉毒贩“嗨,警察来了”。
云南数万人送别缉毒警察柯占军
缉毒警察秦华的巡航警用快艇布满弹痕。它曾被湄公河上的毒贩,用机枪疯狂扫射出26个洞。当时他也在,身中两枪。遇袭时秦华所在的警船共有六人,让这位警官骄傲的是,毒贩用枪扫射了近8分钟,没枪的警员们始终像兄弟一样守护着彼此。
为了给受伤的兄弟包扎,警员柯占军在船舱里蹭来蹭去,子弹击碎了他挂在身上的水壶和手机。事后有人问柯占军怕不怕,他没多说,只是憨憨地笑。
柯占军是一位爱说爱笑的哈尼族小伙。他笑起来脸上有酒窝,很阳光,很潇洒。
不过,如今再也见不到他的笑容了。在一次缉毒行动中,为保护同事,先前大难不死的柯占军,用身体挡在持枪的毒贩面前,而后者,向他的头和胸连开两枪。秦华记得,送别柯占军时,警队整整放了120枪。
同事崔波(化名)见证了柯占军的牺牲。
“我心里明白,工作时危险随时都会发生。”他说:“早就习惯了。我从来不和家里人聊工作上的事情,只说开心的事。”他的T恤上写着“张三疯,快乐每一天。”
这支队伍里,几乎所有缉毒警都很乐观,他们最常说的话是:“活着就要开心,这样牺牲了才不后悔。”
“内心深处,始终记得自己是一个警察”
中国缉毒警在云南边境线处检查过往车辆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这句话,恰可形容缉毒警察面临的心理压力。
首先,是“恐惧”。警察也是人,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王云荣多年的卧底生涯,早已令她面对犯罪分子发出的死亡威胁,无动于衷。有人扬言,要花50万砍死她,她没放在心上。但当她接到某个吸毒人员打来的电话时,她还是慌了。那个人说“我出来了,我不会让你好过,我整不死你,也要整死你的女儿。”
王云荣坦言:“威胁我,我没感到太害怕。但是威胁我的家庭,威胁我的孩子,我心里才紧张、难受。”
再就是,要面对“利诱”。毒贩一天的零花钱,相当于缉毒警察好几年的工资。
陈久如就时常面临巨大的诱惑。“如果内心不够坚强,就很可能被拖下水。毒贩都很有钱,会给你很大的诱惑。但你要永远记住,他们是为了利用你,给你10块,是为了让你带来100块的利益,所以守住底线无比重要。”
还必须要直面的,是缉毒警察这份工作带来的巨大压力。
缉毒警察必须毅力顽强,卧底时才不会说梦话、泄露身份;记忆力要超群,必须记得毒贩集团每一个细节,否则无法形成调查报告。
2012年5月,西双版纳警方缴获25公斤麻古
然而,缉毒警察心中更多的想法,还是对毒品的痛恨,以及对自己职业的使命感和荣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