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方案制度政策细则解读(最新)(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7-03 22:15:3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先行先试,让老年人活得更有尊严
老年人幸福,社会才会和谐。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民生工作时曾表示,要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48万人。顺应民生需求,江苏各级财政对养老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仅2015年,省级财政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就投入了7.2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今年初,《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全面推行,用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的话说,“这是我省养老服务业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集大成,含金量高,干货多,代表了目前养老法规的最高水平,不少举措有创新和突破,将引领行业发展。”
近几年,创新和改革,一直是江苏养老事业发展的亮点和主旋律。政府让渡市场,全省13个省辖市均出台扶持政策,明确在土地、融资、人才等方面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营运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鼓励外资、产业发展等政策且均属全国首创,为各类资本进入市场扫清障碍。一批航母级项目顺利推进,总投资超100亿元。截至去年底,全省养老床位数已超过58万张,比2010年底翻了一番;其中,机构床位数44万张,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床位数占总床位数达到50%。今年,社会力量举办的床位要占总床位的55%。
我省养老服务的方向也在不断调整。截至2015年底,全省护理型医养融合养老床位占比已达30%。在国内并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江苏“医养融合”从最初的设想,到在省市县区各级落地生根,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制度化、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年护理型床位要占总床位数的35%。每个县要建1所以上护理院;全省500家农村敬老院及符合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都要配备康复设备。
根据国情省情,九成老人依然选择居家养老。街道、社区的养老形态也在发生变革,“机构+居家”模式正被迅速复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超过70%,90%的县(市、区)已建成虚拟养老院。今年,还将新建100个街道(乡镇)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再新建200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缓解居家养老吃饭难的问题。
低保一体化,保障民生底线公平
去年,南京终于实现全城同标,不分城乡、不分地区,低保标准统一为700元/月。家住南京市高淳区淳安社区的邢明凤家成了当地“低保城乡统筹”的第一批农村受益者。因为他患有尿毒症,女儿要上大学,家境十分困窘。每月除了能按时领到700元的低保金,邢明凤家还能享有多重保障,包括医疗救助、教育费用减免、慈善资助等。“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上大学的女儿对未来充满信心。
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江苏社会救助体系的鲜明特色,不仅将二元结构矛盾转化成发展的契机,在全国创造示范样本,也为困难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目前,苏南5市以县为单位已全面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46%的涉农县(市、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南京、苏州两市同城同标。江苏城乡低保一体化率居全国各省第一。城乡低保一体化还成为省委、省政府脱贫奔小康、共享民生战略的奋斗目标。
根据民政部和江苏省政府合作工作方案,到2020年,江苏要以县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从而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城乡低保一体化。为此,民政部已将江苏确定为推进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试点省份,向全国推广经验。
江苏首先在制度上扫清了低保城乡一体化的障碍,省级层面已形成制度安排。2012年,适用城乡的《江苏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出台,在保障对象确定、家庭收入核定、保障金额计算、审核审批程序等方面做了统一规定。这是我省首次在制度设计、操作流程、管理服务上实现了城乡一体。
去年,省民政厅和财政厅联合出台《江苏省城乡低保省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此举标志着低保制度在资金使用管理上也实现了城乡一体,这也是省级层面应对2020年全面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目标所作的重要安排。
截至去年底,江苏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83元和518元,均列全国各省区第二位。2015年提标后,我省农村低保最低标准达到每人每月335元(年保障标准4020元),低保城乡差距缩减到全国最小,我省农村低保还与扶贫开发在功能定位、对象认定、标准制定、信息共享等方面相衔接,形成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江苏经验。
低保标准仅是社会救助的一环。近两年,我省还在探索社会救助一体化的制度性安排。2014年,省政府颁布了《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保障了城乡居民在社会救助方面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2015年底,我省再次出台政策,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医疗救助提标扩面,包括非户籍人群等在内的临时救助对象亦可“摆渡”到医疗救助范畴内。
如今,我省临时救助与城乡低保、医疗救助等形成了相互补充、梯度分层、多元保障的格局,从低保到临时困难人群,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群体,都被纳入保障范畴,托底网络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