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娜被顶替上学 王娜娜事件再调查:尚未收到信息公开答复》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7-12 19:35:3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河南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一事,持续受到社会关注。6月24日,河南省政府发出行政复议决定书,责令周口市人民政府在收到决定书15个工作日内, 就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申请信息公开一事作出答复。6月29日,王娜娜收到河南省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书。如今,距这份行政复议决定书发出已有时日,结果如何?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一事背后暴露了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与王娜娜及其律师联系,进行了深入调查。
“从孩子高考到昨天开始填报志愿,我几乎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生怕孩子输在这个起跑线上。”一谈起高考,河南考生家长老李感叹道。
资料图:王娜娜。
从7月2日起,河南参加2016年高招的考生们开始网上填报本科一批志愿。之前,老李已经四处托熟人打听孩子的分数如何能上一个理想的高校。他原来关注的13年前周口女孩王娜娜因被冒名上大学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一事的进展情况,也几乎无暇顾及了。
6月29日,王娜娜收到河南省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书。《法制日报》记者看到,这份盖有河南省人民政府公章的豫政复决(2016)1570号行政复议决定书显示,省政府已于6月24日责令周口市人民政府在收到这份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答复。如果不服本决定,可以在15 天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或许还没有到15个工作日吧。”7月11日,王娜娜的律师李文谦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周口市政府的答复。
考上大学被人冒名顶替
王娜娜生于周口市沈丘县新安集镇新西行政村。
与不少农村考生一样,王娜娜家庭并不富裕,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希望有朝一日考上大学。2002年,她高考落榜后,又选择了复读。2003年,高考后,她迟迟等不到录取通知书,便外出打工,之后结婚生子。
2014年,王娜娜申请小额贷款,但在同等条件的申请人中,她没有被批准。2015年5月,她申请交通银行大额信用卡,再次被拒,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其被拒原因是“个人信息不实”,银行在审查时查出其是大专学历,而其申报资料上填的却是高中。
“我的身份和教育信息,会不会被盗用?”王娜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发现,果真有一个叫“王娜娜”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大专学历,2003年9月入校,2006年7月毕业,身份证号与其一模一样,但照片不一样。
从2015年10月起,王娜娜便踏上了找寻“王娜娜”的道路,多次去沈丘县教体局、周口市教育局、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反映情况。
今年2月下旬,王娜娜2003年参加高考被冒名顶替上学一事,引发社会关注。周口市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走访查证相关人员440余人次,查清了张莹莹冒名顶替王娜娜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的事实真相。
顶替者造假档案顺利入学
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李文谦向记者介绍了其中详细经过。
2003年,王娜娜在沈丘县二高复读并参加高考,分数399分,填报“高职高专二批”志愿为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通过邮政快递将通知书寄往沈丘县二高教务处,收件人为班主任秦淼,但学校收发员王素华收到后没有及时将录取通知书送交秦淼。
同年,在商水县二高就读的张莹莹高考落榜,其父张合停(商水县电机厂下岗工人,现已退休)托其妻侄王子胜(时任周口建行人民路第二分理处主任, 现任新郑市金谷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帮忙给张莹莹找学校上。王子胜找到朋友胡筱林(现任沈丘县二高党总支副书记)帮忙找一个张姓或王姓女生的录取通知书,胡筱林当时在沈丘县二高教务处工作,负责高考报名、考生档案整理、考生通知书发放和保管。9月初,胡筱林在没有领取的录取通知书中找到王娜娜的通知书,按照王娜娜预留的电话联系,没有找到王娜娜本人,便将她的录取通知书交给了张合停,并告诉张合停、王子胜凭录取通知书、准考证、身份证到沈丘县高招办领取学生档案。
张合停、王子胜拿到王娜娜的录取通知书后,在沈丘县城找到一家打字店,与店主议价制作假身份证、假准考证和假档案。张、王二人持王娜娜录取通知书和假准考证、假身份证,从沈丘县高招办领走王娜娜高考档案材料。二人再次返回打字店,由打字店人员制作了带有张莹莹扫描照片、加盖假印章的《2003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生报名登记表》《河南省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和空白的《河南省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之后,张莹莹比照王娜娜档案内容填好空白的表格,替换掉王娜娜的真实材料后重新密封档案袋。
2003年9月9日上午,张莹莹和张合停一起来到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在新生报到处递交了录取通知书、学籍档案,填写了新生信息。军训结束后,张莹莹便以王娜娜的名字到人文科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4班学习。
在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初期,张莹莹的户籍信息上依然是其本名。2004年5月10日,张莹莹的父亲张合停来到原周口市公安局沙南分局纺织路派出所,以张莹莹户口与学籍档案姓名不一致为由,申请将其女“张莹莹”的姓名随其母姓变更为“王娜娜”。当时提供的有张合停的户口簿、变更户籍申请书、张合停和妻子王某某的结婚证复印件等材料。
派出所户籍民警郭爱华受理后,经派出所所长潘子建和分局副局长侯长建签字同意后为其办理了户籍变更,由“张莹莹”变更为“王娜娜”,备注曾用名“张莹莹”。
招考调动均未发现问题
经调查组核查,王娜娜和冒名上学者张莹莹两人户籍中的身份证号没有交叉过,张莹莹也未用王娜娜的身份证号到公安机关办理过身份证。张莹莹以王娜娜名字通过考试所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以及其通过自学考试于2009年12月取得的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所使用的信息是张莹莹本人的身份证号及照片。
2006年7月,已更名为王娜娜的张莹莹毕业时,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成员,被团省委派遣到淮阳县城关镇三中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于2008年7月服务期满。
2010年12月,淮阳县选聘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张莹莹报名参加,以笔试58分、面试73.8分,总成绩62.74分入选,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后,被聘为淮阳县教师,2011年4月被分配至原来支教过的淮阳县城关镇三中工作。
2013年7月,张莹莹以离家较远、工作不便为由,向商水县教体局提出从淮阳县调入商水县任教的申请。因师资紧缺,经商水县教体局研究、县编办审核同意,当年12月,张莹莹办理了调动手续。
相关责任人被严肃处理
李文谦告诉记者,调查组的结论是: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学一事是发生在2003年周口市高招过程中一起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对13名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目前,12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人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张合停涉嫌违法线索也已移交司法机关。
胡筱林当年作为学校教务处负责考生通知书发放和保管的工作人员,违背监管职责,将王娜娜的录取通知书交与张合停,导致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学,且胡筱林在调查初期故意隐瞒实情,对抗调查,导致调查取证难度大,严重影响了调查进度。对此,胡筱林负主要责任,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王子胜为帮表妹张莹莹上学从中斡旋,并参与伪造档案材料,导致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学,负直接责任。王子胜被开除党籍,其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张合停为让女儿上学伪造档案材料,且在调查中故意隐瞒实情,包庇妻侄,谎称此事为张莹莹舅舅王某某所为,转移调查视线,干扰调查,负直接责任,其涉嫌违法线索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对此事件中工作不尽责、存在失职行为的10名责任人作出了党纪政纪处分,包括秦淼、王素华、侯长建、潘子建、郭爱华及沈丘县招生办、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人员。
在此之前的2月份,商水县教体局作出了对张莹莹予以解聘的决定;2月27日,经请示教育主管部门,按程序注销了张莹莹的学籍、学历信息,宣布其毕业证书无效。
被顶替者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王娜娜认为,周口市联合调查组的报告中没有具体介绍受处罚人员承担的具体责任等信息,也没有公开联合调查组的构成和合法性依据,便向被申请人周口市人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申请,内容包括王娜娜事件的完整调查报告,被处分人员的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处罚依据和责任以及联合调查组的组成和合法性依据。
4月15日,周口市人民政府决定延期15天作出信息公开答复。4月29日,周口市“张莹莹冒名王娜娜上周口职业技术学院”事件联合调查组给王娜娜邮寄了调查报告。
“申请信息公开既是王娜娜作为事件的受害人维护知情权的方式,也是为以后的诉讼和争取赔偿获取依据。”李文谦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4月29日的调查报告提到了13个人的责任问题,但是至今不知道这13个人到底承担什么样的具体责任。另外,调查报告落款是联合调查组,没有加盖公章,会影响到证据效力。
河南省人民政府在行政复议决定书中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之后,应当区分不同情况逐一答复,被申请人周口市人民政府称其已经履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责的说法没有证据,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责令周口市人民政府在收到这份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答复。如果不服本决定,可以在15天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学历为何成万能敲门砖
对于王娜娜来说,周口市政府尚未给出答复,这件事并未终了。对于社会来说,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一事,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不能就此戛然而止。
周口市调查组表示,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学一事的发生,充分暴露了相关单位工作中存在着履职不认真不负责、审核把关不严、疏于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此事虽然发生在13年前,但造成的影响恶劣,有关方面必须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彻底整改,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在种种审核、管理漏洞背后,还有一点值得反思,即舞弊者明知严重后果,缘何铤而走险?
“付出最大代价的,毫无疑问是顶替者家长及其本人。被顶替者本来很有可能随着高考结果而改变原来的生活轨迹。随着这一事件的发生,双方的命运都发生了改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建伟认为,高考仍然是不少考生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在未来就业时也会有更多优势,但屡见不鲜的高考作弊事件需要认真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