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杀鸡 山东首推"人性化"杀鸡:先致昏再屠宰减其恐惧

发布时间:2016-08-30 08:34:43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人性化杀鸡 山东首推"人性化"杀鸡:先致昏再屠宰减其恐惧》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8-30 08:34:43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日前,一份由山东质监局批准发布的《肉鸡福利屠宰技术规范》(下称福利屠宰)引起热议,福利屠宰为肉鸡养殖产业制定“人性化”标准,从抓捕、运输到“致昏”等屠宰过程皆有涉及。南都记者了解到,这是山东省也是全国首次制定的关于肉鸡福利屠宰的行业标准。

  不过,上述规范并没有强制性。山东省质监局标准化处处长高智告诉南都记者,国家制定的强制化为底线,福利屠宰则为上限,二者并用,福利屠宰将由行业部门负责推荐,去引导相关企业使用,“以此推动行业往上发展。”

  减少鸡恐惧先“致昏”再杀


  杀鸡或将不再“血肉横飞”。山东质监局日前发布的福利屠宰中,对其省境内的肉鸡屠宰企业,从养殖场出栏、到工厂宰杀的肉鸡都作出了“人性化”的屠宰标准。

  其中,福利屠宰是指,在肉鸡的抓捕、运输、装卸、宰前静养、挂鸡以及宰杀等过程中,采取降低应激的措施,减少其紧张和恐惧,宰杀时必须先将其“致昏”,使其失去知觉,再放血致死的宰前处置及屠宰方式。

  此外,南都记者了解到,在福利屠宰中,对屠宰企业管理、人员、设施、“病或伤肉鸡的处置”也作出了基本要求。

  “在本标准撰写之前,尚没有与肉鸡福利屠宰相关的标准出台。”高智告诉南都记者,该标准是由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新主持,在大量的实验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则技术规范。

  作为山东省内地方性的行业规范,福利屠宰并没有强制性。“每个屠宰企业面向客户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做出口的或要求高企业一般采用福利屠宰;当然也有公司是采用国家制定的强制性的标准,都凭自愿,”不过高智透露,福利屠宰发布和实施后,“也有很多企业开始推了”。

  福利屠宰发布后引起热议,“人性化”的屠宰对于肉鸡是否有意义?对此高智表示,不论人与动物都是生命体,都有尊严和生活的方式,虽然最终是成为盘中餐,但是也应保持其生命的尊严,给它一个比较好的待遇,别那么惊慌失措。

  被出口倒逼出来的规范

  高智介绍,“福利屠宰”既是出于“人性化”角度,尽量减少动物在被屠宰过程中遭受的痛苦;同时,“福利屠宰作为更高规格标准,也利于山东肉鸡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打开市场。”高智说。

  据媒体报道,我国肉鸡加工产业化起步晚,而发达国家开展肉鸡福利屠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较早,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法规,近年来也开始要求鸡肉产品进口时要经过动物福利认证,对山东省鸡肉及其制品出口形成非关税壁垒,致使山东省肉鸡产品出口受阻。

  目前,山东省肉鸡养殖数量占全国20%以上,居全国首位,肉鸡产品的“福利认证”也更为迫切。

  长期关注动物事业的科学松鼠会成员、果壳网主笔王冬介绍,作为大量的鸡肉禽肉出产国,中国肉品行业最初在贸易中碰到过很多壁垒,动物福利便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出口欧盟时,欧盟对动物福利有明文规定,如果达不到它的标准就会被卡住。”

  “因为加入WT O,肉品行业业内是最先开始关注动物福利的一批人,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王冬介绍,企业为了“攻破壁垒”开始做动物福利工作,一定程度上,倒逼了相关主管部门规范的出台。

  高智也告诉南都记者,福利屠宰不是从零制定的,此前,山东不少大型食品、养殖企业已有相关的“福利屠宰”经验,在福利屠宰的形成过程中,参与专家也对这些企业经验进行了吸收囊括。

  “把企业做得好的部分吸收,验证后写入规范中,对该行业起到一定示范作用。”高智介绍,以此加快行业转型和升级的速度,引进行业标准,在对外出口时的相关认证也有益;另外,福利屠宰适用于山东省境内,对于整体市场上肉品的改善同样有效,利于进一步打开内销市场。

  王冬告诉南都记者,在山东发布福利屠宰之前,近年来也有不少民企自主开办“福利模式”,不过影响寥寥,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理解,也有企业因现实因素而中断“福利模式”。

  对此,高智表示,福利屠宰将会改善这一模式的现实困境,“过去有的企业想做但无从下手,做得不规范,而现在有了验证后的标准,福利屠宰弥补了这一空缺。”他告诉南都记者,福利屠宰或能成为行业标准,引导发展,“这就是我们出台规范的意义”。

  观点

  通过动物福利,反思与自然关系

  南都记者注意到,福利屠宰的争议中,有一种声音不乏支持,不少人认为,所谓“人性化”只是从人的道德感出发,对肉鸡来说并无意义,进而质疑福利屠宰存在的必要性。

  “动物福利在国内讨论得少,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王冬告诉南都记者,出现争议是必然的,同时意味着动物福利进入了公众讨论里,“也是进步”。王冬介绍,即使在发达国家,该领域讨论也不过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且至今仍在讨论中。

  “动物福利不光是一个纯感性的 乌托邦 ,其实是有现实意义的。”王冬介绍,事实上人们对动物福利的认识一直在进步,从马戏团、城市动物园,一直到小动物“宠物”,公众通过对动物福利的思考,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