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萧县腐败糟糕历史结束,用明规则替代潜规则》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9-14 09:42:2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安徽萧县遭遇塌方式腐败 历经4年整治。最灰暗的一段时期,从一个塌方式腐败县,转身成为一个发展先进县,短短的4年间,萧县实现了自我救赎。如下是大铁棍小编整理,欢迎阅读。
作为地处安徽北部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2012年的反腐大潮中,萧县以其塌方式腐败闻名。自原县委书记毋保良开始,该县80多个党政干部落马,三分之一的县直机关正职空缺,全县23个乡镇,近20个乡镇一把手被免。
4年之后,在新近发布的《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报告(2016)》榜单中,这个此前负面新闻缠身的皖北大县悄然入围。在发展速度、产业竞争力、发展活力、特色经济、城乡协调等方面,萧县均位居安徽前列,其中,发展速度竞争力更是排名全省第一。
从一个塌方式腐败县,转身成为一个发展先进县,短短的4年间,萧县实现了自我救赎。
9月9日,中秋节前6天,安徽省萧县纪委下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通知。
通知的主要内容是严明节日期间纪律,被归纳为“十条严禁”,其中一条提到:严禁借节日之机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
这条特别的“严禁”让人回想起萧县过往的历史——4年前,这个地处安徽北部的大县发生塌方式腐败。
受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腐败案所牵连,萧县80多个党政干部落马。该县三分之一的县直机关正职空缺;全县23个乡镇,近20个乡镇一把手被免。
按毋保良判决书所述,毋保良仅在节日期间收受的礼金就多达321.2万元。
4年过去,类似“十条严禁”这样的紧箍一直高悬在官员头顶。
“习惯了。”一位当地乡镇的党委书记说,4年来,萧县出台了太多旨在规范官员工作生活纪律的禁令,警钟长鸣是现在官员们的新常态。
正是葡萄飘香的时节。萧县的路两旁,大多是葡萄园,和众多羊肉馆里羊肉汤味道混合在一起,就成了萧县这座皖北小城特有的味道。
萧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2012年,萧县发生了该县建县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官场地震”。
导火索由萧县原县委书记毋保良腐败案所引发。
法院认定,2003年至2012年期间,毋保良利用担任萧县副县长、县长、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工作调动及职务、职级调整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900万余元。
2013年8月,毋保良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2014年6月,安徽省高院终审,维持原判。
毋保良案波及整个萧县,引发一场多米诺骨牌效应,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接连被免职。
这其中,有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等县领导班子成员;也有财政局长、交通局长、教育局长等县直单位领导。
全县23个乡镇,近20个乡镇一把手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