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养殖鲟鱼逃逸 逃逸鲟鱼现长江扬州段 专家:生态影响或需数十年》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09-21 20:42:11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因水库泄洪冲击养殖网箱,湖北省清江库区上万吨养殖鲟鱼逃逸,扩散进入长江,对长江生态产生威胁。9月20日,澎湃新闻对此进行了独家报道。
21日下午,在长江洪湖段现场监测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博士吴金明告诉澎湃新闻,他目前已经鉴定了超过500尾疑似逃逸的外来鲟鱼。监测信息显示,逃逸鲟鱼至少已经到达长江江苏扬州段。但吴金明推测,逃逸鲟鱼应该已到达长江上海入海口。
在现场,吴金明和同事们除了鉴定捕捞到鲟鱼的种类,还对部分捕捞到的逃逸鲟鱼解剖,记录其进食情况、性腺发育情况。
洪湖江段7月29日捕捞的逃逸杂交鲟。农业部长江办供图
“逃逸的鲟鱼除了往长江中下游扩散,还会逆流向上游。几乎是全流域的灾难,回捕,怎么回捕?”同日,农业部长江办(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一位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慨叹。
农业部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预警与风险评估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胡隐昌通过邮件告诉澎湃新闻:“这些逃逸的鲟鱼是有造成生物入侵的风险,但也要看具体情况,比如:逃逸的种类、年龄、生态环境等。所以,首先必须进行监测。”
澎湃新闻获悉,事发后,农业部长江办已委托专家组制定了《清江养殖鲟鱼逃逸生态影响调查评估方案》,其中生态影响初步评估与预测将在2016年10月前完成,而自然繁殖监测将在明后两年开展。
湖北清江受灾养殖户捞出的已死亡达乌尔鳇或达乌尔鳇的杂交种。受灾养殖户供图
将监测逃逸鲟鱼的栖息、分布、出现频次
《清江养殖鲟鱼逃逸生态影响调查评估方案》中写道,长江中的本地鲟类包括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三种。7月19到20日,湖北省长阳、宜都等地的鲟鱼养殖网箱受洪水冲击,近万吨养殖鲟鱼逃逸,其种类包括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及杂交鲟(大杂、西杂等)。
有专家称,其逃逸数量超过长江中下游干流鱼类现存生物量总和。7月26日-8月2日,仅在洪湖螺山、嘉鱼等地就有100余尾的外来鲟种捕捞记录。经现场鉴定,这些鲟鱼与清江网箱逃逸个体规格相符,鱼体状态良好,除体表存在网具擦伤外,未见其他器官或功能性异常,可继续存活。
调查评估方案中写道,在长江本地鲟类自然资源已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外来鲟鱼逃逸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估。
专家组计划在对宜都、长阳等地受损失养殖户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逃逸的鲟鱼个体的栖息、分布、出现频次等进行监测,对大规格的鲟鱼个体进行生物学解剖,掌握其性腺发育状况。
其次,专家组计划对沿江渔政部门及渔民宣传、培训鲟鱼种类鉴别知识。在正确鉴别种类的基础上,沿江各地渔政部门对养殖逃逸的鲟鱼进行回收,防止回捕个体再次进入长江或其他自然水体。
此外,专家组计划在2017年和2018年的4-7月,在长江中下游采集幼鲟的生物学样品,进行形态上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判断逃逸个体是否有自然繁殖、是否与本地种(中华鲟、达氏鲟)发生杂交,并综合上述基础数据和监测结果,专家组会对养殖鲟鱼逃逸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
长江洪湖段7月30日捕捞的逃逸杂交鲟。农业部长江办供图
逃逸鲟鱼可能与中华鲟竞争食物
21日,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常剑波告诉澎湃新闻:“逃逸鲟鱼对长江生态及长江本土鱼群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专家组正在调查评估,尚无定论。”
常剑波表示,外来物种因为缺少生态制衡,容易以抢占其他生物的“生态位”,构成生物入侵。逃逸鲟鱼与中华鲟生活习性相近,会与之形成竞争关系。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成鱼洄游到长江时不进食,只有幼鱼才在长江中进食。逃逸鲟鱼可能与之产生竞争关系,比如竞争食物。
常剑波说,此外,实验室研究发现,鲟鱼间可以杂交,自然环境中也发现过同一水域内鲟鱼杂交现象,但自然发生的几率较低。而逃逸鲟鱼一般在春季产卵,中华鲟一般在秋季产卵,所以,逃逸鲟鱼对中华鲟等长江本土鲟鱼的影响比较复杂,具体来说,影响有多大,该怎么样补救,需要调查评估,也需要在调查清楚逃逸鲟鱼的习性、分布以及繁殖特性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方案。
常剑波举例称,如果清楚了逃逸鲟鱼的繁殖区域、繁殖时间,或许可以通过捕捞其亲鱼(性成熟的有繁殖能力的雄鱼或雌鱼),干预其繁殖的方式,有效地减少逃逸鲟鱼的数量。但具体措施待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庄平长期从事渔业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
21日,他告诉澎湃新闻,数年前,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就发现长江中因养殖逃逸的外地鲟鱼,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但这些外地鲟鱼可能造成的影响,还需要继续监测和评估,并不是外来物种就一定会造成生物入侵。
庄平举例说,有很多牛羊品种原产地也不在中国,但为了农业发展,人们从国外引进回来,不能就说是生物入侵。通俗地讲,只有对生态造成危害,才能被称作生物入侵。
庄平说,对于清江鲟鱼逃逸事件,他没有相关的监测数据,所以,逃逸鲟鱼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需不需要补救,怎么补救,他无法做出判断。
庄平强调,这里的“影响”一词是中性的,可能是好的影响,也可能是坏的影响。另外,要判断其造成的影响,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长江中游开展逃逸个体监测。农业部长江办供图
专家担心冲击公众已形成的保护意识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生物。自恐龙时代(白垩纪)以来,中华鲟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
20世纪70年代,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还数以万计,约有1万余尾,但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大坝阻隔、内河航运和工程建设等因素叠加,专家估计中华鲟野生繁殖资源量可能不足百尾,濒临灭绝。但对于这一古老物种,人类还知之甚少,有很多谜团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