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鲟鱼逃逸 万吨鲟鱼逃入长江或致生态灾难 恐与中华鲟等杂交

发布时间:2016-10-07 17:27:35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湖北鲟鱼逃逸 万吨鲟鱼逃入长江或致生态灾难 恐与中华鲟等杂交》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10-07 17:27:35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专家称养殖鲟鱼如果与本地鲟鱼发生杂交,“纯种的中华鲟就可能完全找不到了”

  今年夏天,受南方暴雨影响,长江一级支流清江水位持续上涨。7月19日,清江沿岸隔河岩、高坝洲水电站开闸泄洪,洪峰一路横扫,将清江中下游几百户鲟鱼养殖户的网箱裹挟而去,近万吨鲟鱼倒入江中。当地养殖户称,因时间仓促,他们来不及撤离网箱,只得看着洪水冲掉鲟鱼而无可奈何,估计损失数亿元。随后,被冲走的鲟鱼扩散进入长江,对长江生态产生威胁。水产专家称,养殖鲟鱼如果与本地鲟鱼发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那纯种的中华鲟就可能完全找不到了。”

万吨养殖鲟鱼 逃入长江之后

  当地养殖户称,时间仓促,来不及撤离网箱,只得看着鲟鱼被冲走,估计损失数亿元

  泄洪来势凶猛“没有足够时间撤掉网箱”

  7月19日下午3时许,清江鲟鱼养殖户张先生接到一通电话,说养殖区的水位在上涨,“很急,要我下去看一下。”此前,受今年南方暴雨的影响,长阳清江自6月18日起历经六轮强降雨的袭击,水位持续上涨。

  “别人家的网箱已经向我靠过来,固定网箱的锚绳拧成了麻花。”张先生回忆,当时水流越来越大,他下去后就急着返岸,靠一只小铁船艰难划向岸边,他听到锚绳断裂的“啪、啪”声,“网箱被水冲挤变形,碾成一坨往下游流走。”

  上岸后,张先生才看到手机上一则发自宜都水产局的短信:“隔河岩、高坝洲两坝正在泄洪……泄洪量现增加到430 0 (注:立方米/秒)……”短信接收时间显示为下午3时48分。又一则泄洪短信在27分钟后发来,通知“泄洪量将达到8800(立方米/秒)。”“短信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抢救了。”多名养殖户告诉南都记者,对于网箱来说,4000以上的水流量就是灾难性,泄出的洪水来势凶猛,他们没有足够时间撤掉网箱。

  包括张先生在内,几百户湖北鄢沱村的养殖户齐聚到岸上高处,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江中养殖的鲟鱼跳出被拉沉的网箱,连着撕裂的锚绳、网箱或下沉或直接冲往下游。在清江下游的养殖户黎孔平称,他在收到第二则泄洪通知的同时,上游养殖户的网箱已出现在他视野,“水涨得太快,完全抢救不了了。”很快,他的网箱被随即扑来的水浪冲走。

  洪水过后,黎孔平计算出的损失大概有150万元,“我养的鲟鱼很少,大多只是普通鱼苗,上游养殖户损失就大了。”清江水库库区是国内最大的鲟鱼养殖基地之一。据宜昌市政府公开信息,仅在清江高坝洲库区养殖面积有651526.9平方米。因水质适宜鲟鱼养殖,包括鄢沱村在内的红花套镇沿江一带的养殖户大多只养雌性鲟鱼。当地养殖户介绍,雌性鲟鱼可用来制作鱼子酱,市值很高。

  当地养殖大户陈德云告诉南都记者,他的0.14公顷的网箱养殖基地光投资就有1800多万元,“全部被冲走。”张先生自2010年起在库区养殖鲟鱼,用了7年时间,将短小的鱼苗养成上百斤重。他说:“7年间找亲友和银行借贷了200多万投资,现在的市值有400万左右。”洪峰过后一切化为乌有。“当时大伙就在岸上看着网箱一个个被冲走,女同志失声痛哭,我都红了眼圈。”张先生说。

  养殖户流失的“财富”成为长江沿线地区的“难题”

  7月19日后,不断有渔民捕捞到从清江逃出的鲟鱼。据湖南省岳阳市渔政管理站官方7月28日的消息,“由于长江流域洪水猛涨,不少渔民在洞庭湖捕到鲟鱼,”经鉴定确认有施氏鲟杂交后代,不属于长江的本地鲟鱼(共有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三种)。

  8 月初,养殖鲟鱼现身长江下游的近海地区。8月5日,扬州市委宣传部称,扬州渔民在长江捕捞到多条鲟鱼,其中一渔民一网捕获8条鲟鱼。经专家现场辨认后,这些鲟鱼中有一条中华鲟,其余都是杂交鲟。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三种鲟鱼同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出于保护、研究等需要,渔民在捕获鲟鱼后要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登记和放生。养殖鲟鱼的出现,让沿江渔政部门的登记工作量急剧增加。“(在长江安庆段)去年捕捞到鲟鱼的记录是8条,今年已经52条了。”安庆市大观区渔政站工作人员何广胜,9月29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其中8月份最多,有30多条。

  长江沿线各地渔政等部门的公告提到,渔民捕获的鲟鱼在经登记和鉴定后,若为外来鲟鱼则可自行处理。何广胜告诉南都记者,因外来鲟鱼并非保护动物,渔民可自行用于交易或食用,但“唯独不能再放回长江。” 事实上,这些在清江养殖户网箱中流失的财富,正成为长江沿线地区渔政等部门的“难题”。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吕飞告诉南都记者,外来鲟的侵入对长江本已濒危的中华鲟等本地鲟鱼是一种威胁,可能有竞争生存环境或杂交的危险,进而破环本地鲟鱼品种:“只能组织有关单位积极捕捉,避免其繁殖扩散。”

  9 月23日,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长江办)发布《关于组织开展长江流域鲟鱼捕捞鉴定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强对长江干流、湖泊及河口天然水域的捕捞监管,最大程度降低逃逸鲟鱼等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前,长江办对外宣称,外来鲟鱼、杂交鲟鱼逃逸已经扩散到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可能对长江水生生物和生态造成灾难性影响”。长江办已组织多位水生生物专家,对此展开调查和生态影响评估。

  参与调查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博士吴金明告诉南都记者,根据政府受灾统计,网箱逃逸鲟鱼有近200万尾,其中部分死亡,部分滞留在清江库区,部分逃逸到长江中。目前还没有实施专门针对逃逸鲟鱼的捕捞。“要把鲟鱼捕捞回来可不好弄,大海捞针一样。”何广胜介绍,目前对外来鲟鱼的监管还是以渔民捕捞,渔政部及相关研究机构人员配合鉴定以筛选出外来鲟鱼的方式为主。

  自然繁殖监测将在明后两年开展

  这些鲟鱼进入长江中下游水域,对本地鲟鱼生态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吴金明表示,目前就可能性来说,包括食物争夺、栖息环境争夺、直接捕食,和杂交风险。吴金明介绍,由于宜昌上游的大坝阻隔了鲟鱼洄游路线,目前来看,受影响的区域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通江的湖泊和支流,也不排除少量逃逸鲟鱼通过葛洲坝船闸上溯至长江上游,进而对长江上游水生态造成影响。

  据了解,此次流入长江的外来鲟鱼种类,有施氏鲟、西伯利亚鲟、达乌尔鳇、俄罗斯鲟及这些品种的杂交种,大部分是杂食性的,“这些鲟鱼的成鱼应属于江里食物链顶层,没有其他水生生物能够捕食。”吴金明说。“对应地,鲟鱼的食物来源在食物链中的地位却非常低。因此,大量的外来鲟鱼可能会夺走本地鲟鱼食物,另外还占用其栖息地等,从而对本地鲟鱼产生影响。”中华鲟研究专家、安庆师范大学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杨晓鸽博士告诉南都记者。另一大影响在杂交风险方面,杨晓鸽解释,本地鲟鱼如中华鲟属于多倍体生物,养殖鲟鱼大部分同属多倍体,两者杂交非常容易获得可育后代,这意味着如果发生杂交造成“基因污染”,“那纯种的中华鲟就可能完全找不到了。”

  不过两位专家都强调,上述影响的产生需要不同因素支撑,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继续进行监测和环境评估工作。杨晓鸽向南都记者以中华鲟的杂交风险为例解释,在繁殖时期上,目前一般认为中华鲟的繁殖时期在每年10月、11月,而外来鲟鱼如俄罗斯鲟的繁殖时期在冬季,“重叠的话,就非常有可能杂交”,因而,相关水域是否有与本地鲟鱼繁殖期重叠的外来鲟鱼成为其中的变量之一;另一方面杨晓鸽表示,在近两年内的监测中,并未在10月监测到中华鲟的繁殖迹象,因此,中华鲟是否延迟改变繁殖期,也是变量之一“这些都需要研究”。

  吴金明介绍,目前捕捞上来的鲟鱼大部分在长江的浅水区,摄食状况不佳,少量个体有腹部充气的现象,说明还在适应长江的新环境,不过鲟鱼是一种很能耐受饥饿的鱼类,比如中华鲟在繁殖洄游期间可以近两年不进食。因而,“这些逃逸的鲟鱼到底有多少个体能存活下来,能不能形成种群,也是需要长时间监测的。”据悉,农业部长江办已委托专家组制定有关方案,而自然繁殖监测将在明后两年开展,对逃逸鲟鱼个体的栖息、分布、发育、出现频次等进行监测。

  声音

  根据政府受灾统计,网箱逃逸鲟鱼有近200万尾,其中部分死亡,部分滞留在清江库区,部分逃逸到长江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