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东莞户籍改革制度,东莞取消农业户口了吗有什么影响(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10-09 22:21:09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在“农转非”上,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合法权益,东莞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昨天的审议会上,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强调,户籍制度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以人为本,尊重居民自主定居意愿,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在就业上,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创业管理体系,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系统,为农村劳动力和新落户城镇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并对农村劳动者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其转移就业能力。
社会保障方面,则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工作。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城乡一元化关键在生活方式
东莞这次户籍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尤其是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严重倒挂的现状下(常住人口800多万,本地户籍仅180多万),东莞率先放宽入户政策和条件,将大大促进人才的落地,增强外来人口的归属感。
与此同时,这次户籍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则是“农转非”,对于本地户籍人员无疑有巨大触动。据统计,东莞的城镇化率已达88%,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但另一方面,东莞全市180万户籍人口中有近一半仍是农业户口。
之前,民革东莞市委会曾对东莞六大片区分区抽取了十个镇街作为样本,发放调查问卷并到塘厦镇实地走访,发现目前解决本土农业人口市民化问题,依旧存在“两重两轻”:重农业人口市民化对城镇扩张、拉动内需和GDP增长的“物化”功能不足,轻农业人口市民化的“人本”关怀不足;从重看,应该从身份合法、门槛降低和收入提高等方面解决农业人口市民化;从轻看,则应对农业人口市民化所需的市民待遇、发展能力、城镇安居和融入城市等作系统性政策创新。
“村改居”在东莞推行了多年,但在涉及土地、福利等具体利益方面,尚存在诸多难点。民革东莞市委会东莞理工学院支部主委刘蕾就认为,农业人口市民化并不简单等同于取得城镇户籍,其更深层次的要求,是农民在取得城镇户籍的基础上,在政治权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市民)同等待遇,并在思想观念、社会认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步融入城市的过程。
在当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下,镇区农村人口在文化教育方面与市区居民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公共服务还存在欠缺,如何让农村人享受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要全覆盖,并与城市实现无缝对接,让农民自觉自愿甚至向往着融入城市生活,将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更为重要的是,本土农民虽然在户籍上已经转为市民,但其生活方式并未与市民一致。为此,在农村开展“城乡等值化”建设,促进居村农民拥有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公民权益和文明生活,比如文化教育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或将成为未来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