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两年劝退67名学生,校方称以帮扶为主(二)

发布时间:2016-10-21 09:52:11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南京林业大学两年劝退67名学生,校方称以帮扶为主(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10-21 09:52:11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南林每个吃“红牌”的学生,都有相似的学习轨迹。他们都经历过挂科、补考未通过和重修再次未通过。

  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学生邓文(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在他身边,吃“红牌”的学生,有人是因为忙于创业,有人是因为无心学习。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他们都因为成绩差而受到红色警示,遭到退学处理。

  邓文回忆,早在入学时,学校下发的《学生手册》上,就有关于因“学业警示”而退学的表述。而在《南京林业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因“学业警示”退学,位列“应予退学”十种情形之首。

  南京林业大学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在校生修得学期总学分低于12分,或者学年总学分低于30分者,将受到红色警示。除此之外,受到黄色或者橙色警示的学生,会有老师提供“一对一”帮扶,并制定学业计划,如果经过考核未能通过,或者学生在校期间总计受到超过两次“橙色警示”,都将遭退学处理。

  高捍东介绍,受到“红色警示”的学生,其学籍将被注销,并将通知书发送学生本人、家长及学院三方。他表示,因为涉事学生分数记录、警示记录经由学院审核、学生个人签字,明白无误,所以学校目前尚未接到学生及家长异议,也将继续执行这一制度。

  追问1

  为何对后进学生处以退学?

  校方称以帮扶为主,退学所占比例极低

  南京林业大学将后进学生“红牌下场”的做法,引起舆论争议。有人认为,教育本质在于“有教无类”,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挽回,而非直接“逐出校门”。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南林教务处副处长高捍东反复强调,“学业警示”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帮扶制度”,并非为开除学生而设。高捍东表示,南京林业大学从2008年起,提出“学业警示”概念,学习较差的学生,将面临“淘汰”处理,但并未明确具体实施情形。2014年8月,南林实施《本科学生学业警示及帮扶办法(试行)》,不仅具体规定了如何警示,也明确表明,学生在被警示后,所属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制订《学业警示学生个人学习计划》,并实时跟踪。“只有对于无法完成学习计划的学生,才会予以退学。”

  高捍东介绍,自2014年8月以来,受到学业警示的学生,占比极低。“目前看,有1.08%的学生受到学业警示,而被退学的,只有1.1‰。”

  追问2

  “红牌”制度是否公正有效?

  考分将经过复核,全校挂科率降低明显

  不同专业、不同老师打分标准不一,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决定警示等级依据,如何保证其公正?对此,南京林业大学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决定是否警示,以及警示等级的,是学生的挂科数目,而非具体成绩。“相比较而言,及格和不及格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她介绍,每一次考试后,学校会组织专门人员重新审卷、核分,力求保证公正性。

  高捍东向新京报记者出示的数据显示,在实行学业警示制度之前,南京林业大学的挂科率一度高达17%。这一制度“上马”两年后,2016年6月份,全校挂科率已经降至5.06%。“更多的是,学生感觉到了紧迫感,学习的动力更足。”

  高校有无劝退学生的权力?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第二十七条从六个方面对学生退学的范畴作了规定,第一项就是“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修学)未完成学业的”。

  而在教育专家熊丙奇看来,中国高校以往“严进宽出”,而南京林业大学此举,是“严进严出”的试验,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有益探索。

  追问3

  遭“退学”考生是否无学可上?

  有一年“试读期”,对后进学生开放转专业

  受到“红色警示”的学生,还有没有可能重回校园?高捍东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帮扶”制度的一部分,“红牌”学生仍有一年“试读期”。在此期间,这部分学生没有学籍,以旁听身份上课,并参加学习组织的学业能力考核。“每学期一次,如果进步显著,或者差距在可控范围内,是可以重新注册学籍的。”

  南林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称,即便是受到红色警示的学生,也并非将全部“推向社会”。学校将对其后进原因予以分析。“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所学专业兴趣不大,或者确实学习吃力,与学习态度无关。”她介绍,对于这部分学生,学校开放其转专业路径,除优势专业外,可由其本人申请,转到学习能够跟上的专业继续学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