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上海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新农村建设补贴政策解读》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10-28 21:52:39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上海新农村建设的补偿标准是什么呢?新农村建设补贴政策解读又是什么呢?《2016-2017年上海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新农村建设补贴政策解读》是大铁棍娱乐网小编为您精心准备的,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变
2016-2017年上海新农村建设补偿标准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郊区面积达5900平方公里,郊区户籍人口约764万,涉及7个区、1个县和浦东新区,有乡镇104个(其中乡3个),行政村1716个,自然村4万余个。目前,上海郊区城镇化水平已达75%,农村的综合经济实力也已占到了城市的半壁江山。
构筑“1966”城乡规划体系
据市农委城镇规划处副处长丰东升介绍,上海为形成符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布局,有序引导中心城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建设相对独立、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郊区城镇,加速产业和人口集聚,发挥规模效应,推动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正着力构建“1966”城乡规划体系,使城市规划由城镇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城乡规划在市域范围内的全覆盖。
按照“体系呈梯度、布局成组团、城镇成规模、发展有重点”的规划原则,“1966”城乡规划体系主要包括:1个中心城,即外环线以内约660平方公里的区域;9个新城,即松江、临港、嘉定-安亭、闵行、宝山、金山、青浦、南桥、城桥;60个左右新市镇;600个左右中心村。9个新城的人口规模一般在30万左右,其中松江、嘉定-安亭和临港等具有发展优势的新城,人口规模规划为80~100万。60个左右新市镇的人口规模一般在5万左右,对于资源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市镇,人口规模规划为10~15万。600个左右中心村,规划2020年形成600个左右中心村,总人口120万左右,近郊地区,中心村居住规模一般不低于1000户,人口不少于3000人;远郊地区,中心村规模约500~600户,人口不少于1500人。
在“十五”期间,上海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郊区新城和中心镇为重点,开展了松江新城、嘉定安亭镇、南汇临港新城、青浦朱家角镇、宝山罗店镇、闵行浦江镇、浦东高桥镇、金山枫泾镇、奉贤奉城镇和崇明陈家镇等“一城九镇”的试点城镇建设工作,这为郊区城镇建设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为构筑“1966”城乡体系规划起了一个好步,为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统筹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上海农村基础设施情况调查显示,上海农村有桥梁3000多座,近50%是危桥;乡村道路30%是沙石路或泥石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匮乏,污水处理率近乎为零。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这引起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三年,上海明显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如开展万河整治工程,整治农村地区河道2万多条,改造农村危桥900多座,90%行政村通上了公交,新建、改建村级以上农村公路达到2300多公里,2008年起上海还每年对100个村进行综合整治。上海规划到2012年全面完成农村低等级道路和危桥的改造,农村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万户,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实现村村通公交,并每年对100个村实施滚动改造等。
市城乡建设交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丁仪认为,虽然上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并不算落后,郊区的城市化率达75%,高于全国平均约30个百分点,上海农村在供水、供气、供电、通讯设施等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通过近几年对农村道路设施的建设和整治,使之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进展。但这与上海特大型城市的建设还不相匹配,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城乡差距也很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化区域发展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缺乏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政策和机制。
丁仪主任凭借10多年来对上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经验,认为上海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乡一体化、市郊一体化发展中去统筹考虑,要防止城乡分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效实施,不摆花架子,要“以城‘带’乡”,防止“以城‘代’乡”;要理顺体制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做实区镇力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推进规划建设,要防止和避免以权宜之计来制定规划。
新农村建设补贴政策解读
2009年将启动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据市公路管理处副总工程师王维凤介绍,截止2008年底上海公路总里程达11497公里,农村公路占了87%,其中乡村公路为67%,县道以二三级公路为主,乡村道以四级公路为主。目前,上海市的县道已初步成网,与国省干线公路一起,成为上海市郊区交通的主要承担者。
根据交通部统一部署,上海共进行过两轮全市范围内的统一规划,即2001年启动的远期规划(2020年)和2005年启动的十一五建设计划,2009年上海将启动十二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
从2001年启动的远期规划(2020)看,主要对象为城乡公路,作为公路网络系统中的辅助路网,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心镇、区县内其他重要结点以及行政村,主要功能是使其服务的结点与上一层次路网衔接便捷,以及结点之间的快速互通。远期规划的发展目标为在新建城乡公路,优化路网结构,扩大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着重提升现有公路的技术等级,完善城乡公路的建设管理,保证中心镇及行政村与干线公路网的可达性。城乡公路建设达到技术达标、规模适度、布局成网、区域协调的局面,保证公路网均衡、协调发展;结点之间达到“131”联通目标,即:各区县重要结点到干线公路网10分钟可达,区县内部重要结点之间30分钟互通,行政村到其所在的镇10分钟可达。至2020年,使上海公路总里程达到7458-8502公里,县乡公路总里程达到5829-6873公里,县道乡道比例在1:2左右;与规划区地域形态和城镇布局相匹配,规划县道网为补充网状格局,可以保证各乡镇与国省道、新城以及乡镇之间的快速连接;规划城乡公路通过与国省道的有机衔接,能够使干线公路网达到“153060”的可达性目标和城乡公路网“131”通达性目标,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一轮的主要规划道路成为最近一轮上海干线公路规划路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2005年启动的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以“十一五”期间的规划为重点,对2011~2020年仅作远景展望。其规划目标为,新、改建县道600公里左右,县道总里程达到2100公里左右(考虑到县道提升为省道的情况),新市镇的连通度达到3.5~4.0;加强乡道的规划与建设,增加乡道里程,新、改建乡道4000公里左右,乡道总里程达到7500公里左右(考虑到乡道提升为县道和省道等情况),现有行政村的连通度达到1.8左右;至2010年,行政村可以在15分钟之内到达镇政府所在地,镇政府所在地可以在30分钟之内到达区政府所在地。其远期目标是,到2020年,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500公里左右,县道总里程达到3500公里左右,乡道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城镇化地区范围的扩大将使乡道变为城市道路)。新市镇的连通度达到5.5左右,中心村的连通度达到3.0左右;农村公路可达性进一步提高,位于郊区任一点的车辆可在5分钟之内到达县道(或国省干线),10分钟之内到达国省干线公路;行政村可以在10分钟之内到达镇政府所在地,镇政府所在地可以在30分钟之内到达区政府所在地。
按照规划,到2010年,上海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到9481公里,其中县道总里程2138公里,乡道总里程7343公里,农村公路危桥将全部完成改造,国省干道网络基本形成。
探索村级路网建设管理新路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西部,管辖着9个镇、3个街道、1个市级工业区,区域总面积371.6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200多万,全区村级道路总里程约160公里,约占该区公路总里程的20%。近年来,闵行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道路建设,采取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补农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给予了许多的政策倾斜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据闵行区建交委副主任孟庆平介绍,该区建交委通过实践和理性思考后认为,闵行区村级路网建设,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科学的视角去规划、去协调、去推进。他们将《规划》交村民、村委会、镇政府、网民和区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农委、政策研究室等单位,自下而上地广泛征求意见,并通过专家评审,作进一步的完善。该规划共建村级道路71.52公里,总投资7419.51万元。其中,2009年计划建设50.23公里,投资5255.11万元,2010年计划建设21.29公里,投资2164.4万元。
为落实规划内容,区建交委主动统筹协调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整合社会专业资源,集约化设计,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进一步明确闵行区村级道路建设和农村危桥改造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通过协调资金配套政策,区全额承担设计费、监理费、审价费等两类费用,建安费由区镇两级各承担50%,极大地调动了村和镇的建路积极性。
规划实施了,如何长效管理是值得闵行区建交委深思和探索的课题。他们认为,一是管理方向要正确;二是管理方法要可行。首先,要做好村级道路的管理,必须有制度作保障。发挥属地化管理主体的作用,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加强培训和考核奖励。在镇层面,重点是管理辖区各村,建立对各村道路资金的保障、队伍管理、巡查考核等制度。对于管理做得好的村,镇里要给予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将奖励资金用到村道养护和建设上。对于经济薄弱村,镇里要给予补助,并将资金用到村道上去。镇财政每年应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充分调动村级积极性,确保按标准把村道管理好。在区层面,重点是对各镇管理村道情况进行宣传、月报、指导和考核。其次,要建设村道管理it系统。通过“村道管理it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工作责任感,支撑区、镇、村掌握村道的建设养护、“病害”处置、村道档案、考核评价和资金管理等各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