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区将扩至11省市,全国142万平方公里遭霾伏》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6-12-19 09:28:2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霾区将扩至11省市,全国142万平方公里遭霾伏,你那里遭霾伏了吗?
16日以来,我国中东部遭遇今冬最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截至18日下午,霾天气影响区域已达142.2万平方公里。预计,今天夜间至明天将是本轮霾天气过程最严重的时段,明天夜间随着降水的来临,污染物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21日夜间起雾霾天气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
昨天上午,河南郑州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仅900米。
16日以来,北京、河北、天津等地被雾霾笼罩,截至昨天下午,霾影响区域已达142.2万平方公里。监测数据显示,18日08时至14时,华北中南部、黄淮、陕西关中地区、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出现中度霾,局地出现重度霾,PM2.5监测显示,上述大部地区PM2.5浓度超过115微克/立方米,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局地严重污染。卫星监测显示,霾影响面积约142.2万平方公里。
其中,从16日起,河北石家庄更是出现了连续47小时的严重污染,AQI指数频繁“爆表”。
中央气象台预计,19日08时至20日08时,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山东大部、河南大部、陕西关中、湖北西部、苏皖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中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大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湖北西部、苏皖北部、辽宁中部、吉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最低能见度为1公里左右。中央气象台12月19日06时继续发布霾橙色预警。
另外,19日早晨至上午,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东部、山东南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北部、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西部和南部等地有大雾,其中,天津中南部、河北中东部、山东西部和东北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北部、辽宁南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低于500米的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
明天起,受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黄淮、江汉、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有小到中雨,华南东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中西部等地将有小到中雪(雨夹雪)。
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的降水,将对污染物有一定清除作用,预计20日夜间,霾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湿度的增加可能导致能见度降低。21日夜间起,雾霾天气自北向南将逐渐减弱或消散。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
相关新闻
北方多省市全力阻霾 详解"十面霾伏"从何而来
面对今冬以来最严重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数十个城市拉响了“警报”,20多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实施机动车限行、企业停限产等应急措施,全力消减污染物排放。
针对这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环保部在14日晚就提前函告北京、天津、河北等6个省市,提示各地及时预警,实施区域联动,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北京和天津还进一步强化了联动执法,15日提前启动了首次京津两地机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试点。
记者在河南省安阳市了解到,当地冶炼、铸造、石料加工等相关企业已经全部实施错峰生产,企业停产期间供电将被切断,以确保停产限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同时,当地政府还设立了驻厂监督员,对工业企业进行24小时监督。截至目前,安阳市共排查涉气污染工业企业1372家,其中停产企业893家,限产企业172家。
在河北省邢台市,当地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的烧结机已提前停止生产,确保达到“红警”减排50%的目标,目前企业正利用停产间隙进行检修和环保设施更新。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红警”遭遇战,公众也在不断追问:面对幽灵一般时隐时现的重重雾霾,我们该如何作为?前方突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冬季,京津冀两次应急减排措施使得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了17%和20%-25%,在重污染天气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地降低了区域大气污染排放量。
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了解到,根据初步测算,此次红色预警措施已经使北京本地污染物排放减少了约三分之一,北京本地产生的PM2.5降低了20%以上。
有关专家指出,应急预警可以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但是要想打赢雾霾治理这场持久战,根本问题还是在于“减排”。今年6月,环保部与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年-2017年)》,部署了农村散煤清洁化、强化“高架源”监管等11项强化措施进一步强化污染源的治理。专家表示,要彻底战胜雾霾赢得胜利,最根本的是要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将绿色发展贯穿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要靠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推动整个社会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
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
专家详解“十面霾伏”从何而来
据新华社电 6省市深陷“霾”笼、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机动车单双号限行……16日至21日期间,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遭遇长达5天的“十面霾伏”。
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记者就此采访环保专家,一探究竟。
诱因:气象条件十分不利
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
“进入秋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说。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第4季度平均多个气象要素均表现为10多年以来明显偏差的情况,如地面平均气压10多年最低,湿度明显偏高,地面风速明显偏小,与逆温状况联系紧密的大气中层温度也达到10多年来最高水平,反映大气逆温状况明显较重,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这一轮的雾霾之所以持续时间这么长,与静风、逆温、弱南风等不利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重污染天气的出现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气象条件等两个因素,前者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变量就是大气条件。
主因:燃煤排放工业排污等
尽管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但多位环保专家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口多,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集中,进入冬季后整个区域的燃煤采暖污染物排放大幅增加,是12月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的根本原因。
“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严峻。”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高级工程师王文美说。
在启动应急响应期间,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停产、加强污染治理等措施促进大气污染物“削峰降速”。但记者采访中发现,由于目前一些行业仍存在环保治理技术及设备与环保标准不完全匹配、技术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一些企业面临“减产不减污”尴尬,减产后可能出现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停和开的过程污染物排放不可控等问题。
此外,机动车污染也成为我国城市重要空气污染源之一,尤其重型车辆污染成为治理难点。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570万辆,年排放污染物总量约50万吨,在PM2.5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排放贡献比例占比最高,达30%以上,非采暖季可达到40%以上。”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李昆生说。
抗霾:克服“等风”思维
雾霾来袭,多省市已启动应急预案,山西10市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对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燃煤锅炉和机动车等实施调控措施,其中太原、晋中两市为红色预警并限号出行。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等专家认为,从近些年治理雾霾的实践看,雾霾的治本之策还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调整和优化不合理的产业和能源结构,不断降低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对于频频雾霾深锁的京津冀地区来说,据环保部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专家认为,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也成当务之急。
专家认为,治理雾霾没有特效药,需要政府、企业、公民全方位参与和行动,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在抗霾过程中应主动积极作为,努力克服“等风来”的惰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