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资质黑救护车盘踞北京大医院,称活人死人都能拉》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7-01-23 13:26:5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无资质黑救护车盘踞北京大医院,称活人死人都能拉,这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在北京,如何才能叫到救护车?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打“120”或“999”。
新京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301医院、积水潭医院、友谊医院、天坛医院等大医院周边,可以轻易找到自称正规救护车的各种车辆,这些车多为外地牌照,自称可为患者提供转院、场站接送、急救等服务,车主们将关系网撒向医院内部,护工、清洁工等都会为他们介绍生意。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盘踞在大医院周边的外地救护车,80%以上都没有正规的急救资质和持证医生,车辆多为私人拥有,有些所谓挂靠在外地医院的救护车,实际上已经很多年没有经过当地车辆、卫生部门年检审核,属于非法运营。
早在2012年,新京报就曾关注此事。4年过去,记者发现这一现象依然存在。北京市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本地院前急救车辆不足,正规救护车无法满足长途转运病人的需求,面对市场缺口,聚集在医院周边的黑救护车频频现身,与正规急救车争抢病人。
业内人士表示,选择无资质的“黑救护车”,患者和家属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医院内外织成“推荐网”
1月9日至1月17日,新京报记者假称患者家属,在北京多家大型医院展开探访,发现要寻找私人救护车并不困难。
在积水潭医院,一说需要救护车,一名车辆管理员轻车熟路地将记者带到医院南门旁的一家商店。商店老板称,他介绍的救护车是私人的,车辆绝对没问题,“跟正规救护车一样”。随后,他拿出手机让记者自己跟开救护车的人“对接”。
接电话的人姓马,他表示,自己的车都是正规救护车,车上设备齐全,能配备医生随行,医生“都是从医院出来的”,具备医师执照。如果运送途中病人 出现紧急情况,医生能够立马开展急救。如果需要用药,则需在商定的运送费用外再加药费。马先生承诺,可以提前看车,看完车付定金就可进医院拉人。如果用 “大奔”,费用大约为每公里20元。
记者以马先生报价太贵为由希望另找一辆车,马上就有另外一名车辆管理员提供了一个手机号。对方自称“白主任”,可以提供私人救护车,只需5元一公里。
问及车辆性质,“白主任”在电话中承认,在北京除了120和999,其他救护车都不正规。私人救护车为何能有医生随行?“有什么医生,就是多去个人,医师执照什么都没有,别听他们瞎说。”“白主任”在电话中说。
上述车辆管理员告诉记者,附近商店老板几乎都能帮忙找私人救护车,对方一般会给商店老板一两百块钱或等值的烟酒,“不能说是中介,你帮忙介绍生意,人家也要感谢一下。”
在301医院,一名清洁工告诉记者,想找私人救护车就去找急诊科的保安,保安会联系私人救护车老板,提供名片或者直接见面。“私人救护车老板都会让保安帮忙联系客户,介绍成一个就能得两百或者更多。”
果然,记者来到急诊科简单说明来意后,一名保安就把记者拉到医院急诊大楼的一个角落。随后一名身穿棕色夹克的男子迎上来,做起了自我介绍。
该男子称,正规救护车运送病人每公里收费25元,他们只收20元,车上配备医生和护士,如果病人在运送过程中需要用药,会另外收取费用。问及车辆性质,男子连称“我们都是正规的,不是正规的怎么能上牌照呢,我们就是301医院的车。”
针对该男子的说法,地下停车场一名保安透露,301医院自己的救护车都没上牌照,只能在医院内部运送病人。所以,从医院外面来的救护车,要么是外地的,要么就是来“趴活”的私人救护车。这名保安递给记者一张名片,称如要用车可以联系这个人。
号称“死人活人”都能拉
除了严密的推荐网络,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部分医院,一些私人救护车运营者自称可以随意进医院接送病人,能提供不同等级服务,并且“死人活人”都能拉。
在天坛医院,当记者询问一位保安人员是否有私人救护车时,旁边一名中年男子立马凑了上来,表示能帮记者找到车。
男子拨通一个电话,等待近10分钟后,一名留着短发、体型壮硕的男子出现在记者面前,拿出一张小卡片递给记者后转身离去。卡片上印有“北京急救中心救护长途组(长途专送)”的字样,地址标明北京各大医院周边均有服务站。
记者按照卡片上的电话拨打过去,电话那头表示,他们的车辆是正规救护车,分普通型和豪华型,普通型没有急救人员随行,而豪华型就是“大奔”,属于重症监护型,里面配备各种急救设备,并且有医护人员随行。
一名保安告诉记者,向记者介绍车辆的这伙人,有十多辆车,而在天坛医院,只有这一家做私人救护车业务,刚刚过来的短发男子就是救护车的老板,停车场里一辆“皖S”打头的救护车就是他的车。
记者随后在停车场找到了这辆“皖S”车辆,而驾驶室里坐着的,就是刚才的短发男子。他否认自己是救护车老板,称自己就是在医院周边等着“揽 活”,救护车来的时候抬病人搭把手。不过,短发男子向记者保证,用他们的救护车可以放宽心,因为用救护车之前都会签署一份协议,保证把病人安全送达。
天坛医院门口一商店老板透露,“别的私人救护车想进来也进不来,这一块属于他们。”这名老板说,在天坛医院用救护车,去停车场找“皖S”就可以。而这些车辆能耐很大,死人活人都能拉。
在友谊医院,记者得到了类似介绍。“车在东四环,提前40分钟就能过来,不仅能开进医院,还能开进火车站,车牌中带有120,闪着灯,有正规执照,全都挂靠在廊坊那边的医院。”在友谊医院,一位被周围人称为“大高个”的私人救护车车主,这样向记者介绍。
他表示,自己从2001年开始在友谊医院蹲点做私人救护车,到现在已经16年了,现在有三辆救护车,都是“大福特”,跟正规120的救护车是一样的。因为跑长途耗车,已经跑废两辆车,打算再买两辆。
“大高个”透露,不仅活人能拉,死人也能拉,和家属提前串通好,先用专门拉死人的车辆把尸体从医院拉出来,跟医院谎称是要拉去火葬场,中途再换 成他们的救护车,装着在急救的样子把人拉外地。“把尸体拉往外地属于非法运尸,必须家属跟我们合作起来编瞎话,才能把尸体拉出来。”
在“晋AL386L”牌照救护车主与记者签订的协议中,甲方为假冒的“北京急救服务中心”。
“重症病人”照拉不误
私人救护车是否真的如此“神通广大”?调查过程中,新京报记者假称患者家属,亲身体验了一趟“黑救护车”运送患者的旅程。
此前,在301医院,一名护工给了记者一个联系方式,对方是一个名叫张伟的救护车业务员。
据张伟介绍,救护车跑长途10块钱一公里,随车医生一名,司机两名,随车医生来自石家庄的一个县医院,可以查看医生的医师执照,如果在途中需要 急救或者用药,急救、药费另外计算,车内有价格表,会根据用药数量和种类收费。急救医生也需要另外付费,不过药品和医生的费用“都可以商量”,不会超过 3000块钱,比如从301医院到安徽亳州,全部费用在10000元左右。
在张伟口中,他们的公司有七八辆长途救护车,救护车牌照挂靠山西一个县医院。“长途组的救护车都是跟山西医院挂钩的,不是自己买的车,私人不能买车拿来改装,救护车属于特种车辆,县医院的救护车辆闲置的多,领导也想赚点外快,就跟他们签合同,把车拿来用。”
张伟说,运送病人之前会签署一个转运协议,“就是双方的一个保险,中途发生交通事故或者车上的小问题由救护车承担。”
通过张伟介绍,记者联系上车队一位名为“刘队”的负责人,约定1月17日从301医院内科大楼前出发,运送一名假称刚刚做完心脏搭桥、需要心电监护的重症患者前往通州某小区。
1月17日下午5点,一辆号牌为晋AL386L的救护车直接开到301医院内科大楼门前,车上共三人,其中两名司机,身着便服。一名工作人员身着黑色制服,自称医生,后背印有“120急救”字样。
在车上,记者看到配有氧气瓶及多台医学设备,据黑色制服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仪器分别是吸痰器、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
上述工作人员自称是全职医生,目前专门跑长途急救重症监护车型,曾在老家医院干内科,后来在邢台医院待过,做过心脑血管专科和急诊。
当记者要求查看其执业证书时,这名“医生”表示,证书在站里,查看需向“刘队”请示,“你放心,我们都是有证书的,不可能胡来。800公里对我们来说都是小活儿,最远送病人到云南,一趟3000公里。”
走到京通快速路后,由于堵车,记者所坐救护车一直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并闪烁警灯。随车“医生”介绍,他们是救护车,在北京不限号。理论上闯红灯也可以,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闯红灯。“拉着病人可以闪灯,回来没病人就不能开闪灯,也不能走应急车道。”
谈及公司规模,这名“医生”介绍,他们跑长途的救护车超过10辆,跑市内的也有。
到达目的地后,这名“医生”向记者收取了800元车费,另因被褥是一次性的,加收200元被褥费。记者提出是否可开发票,对方称数额太小无法开票,只开了一张收据。
“晋AL386L”牌照救护车内,配有吸痰器、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等仪器。
所属单位承认“非法运营”
记者查询得知,上述晋AL386L牌照救护车登记在山西今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名下,登记时间为2016年6月。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山西今宇实业 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是计算机网络工程;自动系统控制工程;室内装潢;钢结构制作安装;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装饰材料的批发及零售。
体验结束后,新京报记者以记者身份再次联系“刘队”。“刘队”表示,晋AL386L牌照救护车确属山西今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所有,但他否认车辆是非法运营。他表示,这辆车是他一个朋友的,并没有运送过病人。
在记者反复追问下,“刘队”终于承认,1月17日确实到301医院拉了人,并收了钱,“可能只收了几百块钱油费。”但他随后表示,这辆车只是偶尔来北京拉个活儿,挣点外快。
记者随后联系山西今宇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赵经理,赵经理表示,晋AL386L牌照救护车确实归属他们公司。赵经理透露,这辆车原属山西 临汾一家煤矿,他们公司在2012年收购该煤矿后,该车辆即变成他们公司资产。“可以确定的是,这辆车并没有转运病人的资质,只是煤矿用于运送伤者到医 院,处理突发情况所用。”
至于“刘队”的身份,赵经理表示,这是公司一名前员工,至于其为何能联系车辆进行非法运营,他还需要向领导汇报后进行调查。
实际上,不仅晋AL386L牌照救护车的真实身份为没有资质的“黑救护车”,记者调查中发现的大量外地牌照救护车,经查询均归属一些外地县市级医院。
在积水潭医院,记者发现一辆冀R2N953牌照的救护车,经查询隶属河北廊坊大城县中医院。该院一名负责管理救护车的李姓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 记者,这辆车其实就是他自己的,从沈阳一救护车厂家买进后,挂靠在大城县中医院,“我们这边县城都是这样的,私人的救护车挂靠在医院名下。”
“私人救护车太多了,北京、上海、天津外地病人多,大家都是那么跑的。”李姓工作人员称。
相关执法部门一名负责人透露,这些盘踞在大医院周边的外地救护车,80%以上都没有正规的急救资质和持证医生,车辆多为私人实际拥有,有些所谓挂靠在外地医院的救护车,实际上已经好几年没有经过当地车辆、卫生部门的年检审核,属于非法运营。
“如果在运送病人途中出现突发情况或者交通事故,挂靠的医院不会负责任。”这名负责人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和家属的权益完全没有保障。
患者曾遇“黑救护车”临时加价
1月16日,新京报记者探访301医院内科大楼多个病房,大部分患者表示收到过不止一家“长途救护车”的小卡片,不过鲜有患者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也有患者表示,私人救护车价格太贵,安全性无法保障,自己就曾遇到司机临时加价。
一位山东患者称,2009年,他曾护送一位同事来301医院治疗,因肾衰竭,家人放弃治疗后,找了一辆私人救护车护送回山东,全程600多公里,每公里报价3元,“当时说得好好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费用。”
运送过程中,救护车司机要求患者家属自付高速公路过路费,否则不开车,家属无奈之下只好接受。回到山东老家时天色已晚,司机要求家属解决其住宿问题,家属提议司机住在单位合作宾馆,对方马上拒绝,称“不安全”,又向家属索要300元后离去。
骨科二区一位王姓患者是安徽亳州人,因为髋部韧带方面问题住院,住院期间有一位自称安徽老乡的长途救护车推销员来到病房。这名推销员告诉王先 生,这种长途救护车是120急救中心“长途组”,完全可以放心,因是老乡,可以便宜点,每公里4元,回到安徽亳州只需要3000余元。王先生再三思量,自 己找车回家也需要2000多元,于是同意使用这种长途救护车。
正规救护车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北京市急救中心车管科工作人员韩超告诉新京报记者,市急救中心主要负责市民的院前急救和大型活动保障等工作,患者的长途转运护理并非主要业务。
韩超介绍,在急救中心接到的长途业务申请中,大部分都是危重症病人,其中一些患者已经放弃治疗,归乡心切,对医疗护理的要求并不高,还有些骨科 出院的病人,因身体情况无法乘坐其他交通工具,这些情况都属于非紧急病症,一些家属咨询120急救中心没车时,可能就会选择医院外的私人救护车。
目前,北京市急救中心负责长途转运病人的车辆和人员只有4个班组,因为北京聚集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对于长途转运的需求量 较大,现有的车辆和人员已经满负荷运行,但仍供不应求,急救中心每天大约能接到20个有长途转运需求的咨询电话。韩超介绍,大医院外揽活的外地救护车正是 看到了这个市场。
韩超介绍,正规救护车设施齐全、操作正规,市场上的这些“黑救护车”,在车辆、设施、人员等方面都很难满足条件。他说,正规救护车的行驶本上,车辆类型一栏会写着“小型专用客车”或“专项作业车”,使用性质明确为“救护”。
急救中心长途组救护车在出车前一天,随车医生会详细了解病人情况,判断是否可以转运,并会前往医院,向主治医生了解病情,了解和病人相匹配的呼 吸机使用模式等,还会在医院开出沿途可能使用的药物。在这之后,随车医生会提前准备各种途中会用到的耗材。比如路途预计10个小时,会超额按18个小时准 备药品和氧气等耗材,“说白了就是一个能移动的ICU。”
韩超提醒患者,对这些私人救护车要谨慎选择。
北京市卫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这类现象,去年卫计委与相关部门一同进行过数次集中抽查打击,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收效甚微。一方面,外地 救护车的管理在注册地,卫计委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管理,也很难判断某辆救护车是否在北京长期运营。另一方面,由于不能耽误病人救治,路面执法人员很难直接拦 下对其进行盘查,且对此类救护车的执法涉及多个部门,如卫计委只能对车内发生的医疗行为进行管理,这也增加了执法难度。
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救护车管理办法》对于北京本地医疗卫生机构救护车有明确规定:“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 定使用救护车,不得私自改装、出借、借用、转卖、转让、调拨救护车或挪作它用,不得使用已注销机构救护车、非本地牌照救护车在本市从事医疗服务。”不过, 对于外地救护车在京从事转运、急救病人的情况,该办法并未提及。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北京市卫计委与河北省卫生部门进行过沟通,希望他们对属地救护车加强管理。不过他向记者坦承,由于存在市场需求,光靠北京抽查执法很难根治问题,只有随着医疗资源向外疏解,外地患者能够在当地完成治疗,这样的现象才会得到根本缓解。
相关阅读
“黑救护车”不跑市区专跑长途
“黑救护车”不跑市区专跑长途,每公里收费高达20元正规车不够让其有机可乘
南京市民耿先生前不久因亲戚生病要从南京某医院转院到苏州去,他首先想到了打120求助,但没想到急救中心根本无车可派。后经医院保安指点,在医院门口很快就找到了一辆“120”——从外观到装饰,到车内设备担架等几乎与别的120车没什么区别。只是要价太高,从南京到苏州要3500元,且必须先付费还没有任何手续。耿先生这才知道,原来是辆黑救护车。
正规车不够,黑车过来凑
“事先说好的车上有医生、护士,可上车后才发现只有司机一人和另一位不知道是医生还是保镖的男子。”因为事先钱已经付掉了,只能硬着头皮上车。耿先生告诉记者说,黑救护车不仅要价贵得离谱,而且车内设施陈旧简单,提任何要求都必须加钱。
像这样的黑救护车,目前南京许多大医院门口几乎都有。这些黑救护车外观标志多数接近正规的120救护车,有的甚至一模一样,车内也配有担架、氧气瓶等简单设备,有的甚至装有呼吸机等“高大上”仪器。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黑救护车主有的是南京本地人,有的则是安徽等周边地区的人,他们的社会背景都相当复杂,司机多是车主雇佣来的,往往既开车又当担架员之类的。黑救护车通常只接跑长途的“活”赚大钱,南京市区一般不跑,其收费“标准”是,单程每公里20元左右。一些急需用车的病人家属,找不到正规120车的时候,只能雇黑车救急。
正规120,车少人更少
“南京大医院周边黑救护车猖獗,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我们也知道,无奈是鞭长莫及。”南京市120急救中心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号称有近150辆救护车,但大多数属于南京各家医院,只挂120个牌子而已。而真正属于南京市急救中心管理、调度的车子只有不足50辆,这些车辆当中基本可以保证白天可调度20多辆,晚间能上路服务普通市民的只有十六七辆车!按照原卫生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的规定,城市每5万人配一辆救护车,20万人设置一个点。目前南京按800万人口,120救护车有着巨大缺口。
车少,人手更少。南京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魏强说,按照规范要求,每辆救护车要配备1名医生、1名护士、1名担架员、1名司机,但是目前整个急救中心正式在编加临时人员只有120个人,拥有急救医生资格能上路的不足20人,而护士不到10人,多数司机兼职做担架员。
“用车高峰期,我们连排班都困难。满足不了正常的社会需求,才导致黑车有空子可钻。”魏强告诉记者说,南京急救车辆主要用于急救和病人的运送,每年都有20%左右的增长,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急救需求增长会更加明显。去年全年共出车12万余次,平均每天出车320多车次。
职业前景淡,难以留人才
人手不足是导致120难以满足社会需求的主要原因。据了解,近年来国家对120急救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拿到全科医学、急救医学、灾难医学等相关证书,比较难考,许多医学院毕业生不愿意报考。员工待遇比起三级大医院来差距也太大,南京市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年收入不及三级大医院的一半。而干起活来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24小时三班倒,许多老旧小区没有电梯,搬病人只能靠爬楼梯抬。
“今年有4名医生跳槽,三年内已经有10多位医生离职了。”南京市120急救中心主任沈正善告诉记者说,南京市120急救中心每年都会进行两次招聘。因为没人愿意来,99个编制至今还没有满编,前年上半年挂出去5名,最后竟然一个都没有来。后来把报考条件降至大专学历、给予正式编制,仍然没人报名。
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目前急救医生没有专门的职称晋升通道,这成为限制急救人才发展的瓶颈。且急救医生在进行专业评定和职称晋升时,是和医院的临床医生一样评定的,也需要写论文、考外语、计算机等。
应特岗特酬,统筹急救资源
杜绝“黑救护车”,就必须加大正规急救资源的供给。那么,120急救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海认为,急救人员每天面对不同的病人,工作量大,不仅在体力上要求保持良好状态,还要在精神层面保持高度集中。这就很需要加大对他们的经济补助和津贴,区别于一般的工作人员,做到“特岗特酬”。
其次,这也需要政府寻求急救管理方式的转变。网络化时代,急救管理方式和机制亟需改革。利用网络化管理,将公立、民营医院相关资源纳入急救体系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人员、车辆都满足百姓的需求,做到“哪里有呼救,120就在哪”。
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120急救作为政府的公益性保障,应将急救人员视为技术型公务员,在薪酬待遇提高的同时,也应开辟更多的专业提升、职称晋升的绿色通道。急救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应当发动社会的力量,提高百姓对急救人员的尊重和认可,让急救人员在精神和物质上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