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最严控烟令3月起实施,呼吁高校全面禁烟

发布时间:2017-02-10 10:37:06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2017年上海最严控烟令3月起实施,呼吁高校全面禁烟》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新闻热点】栏目,于2017-02-10 10:37:06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上海最严控烟令3月起实施,呼吁高校全面禁烟,一起来看看。

  “没有鞭炮的新年不代表就没有年味,室内全面禁烟也不代表烟民没有了吸烟的权利。”今年3月,最新版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即将实施,这个被称为“最严控烟令”的新规提出“上海的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内均禁止吸烟”。全面控烟离我们有多远?人大代表有话要说。

  部分单位先行先试

  去年11月,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在上海举行,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会上提出了“加快控烟立法进程”的要求。同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决定。


  不过,事实上,上海室内全面禁烟的哨声发出前,一些单位的室内禁烟“前奏”已经敲响。市人大代表、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说,去年10月,东方医院就撤销了室内吸烟点,并加大了安保和志愿者的巡查覆盖面和频率,同时,医院利用各种方式和载体,在公共区域设置了宣教点。

  “视频也有,海报也有,在我们医院的等待区、休息区等公共场合滚动播报吸烟的危害。”刘中民坦言,虽然也有个别患者家属特别是来看望住院患者的家属、朋友会偷偷在住院大楼的楼梯间抽上两口,但经过劝阻,一般都愿意主动掐灭烟头。“当然,医务人员带头也是非常关键的,在东方医院,我们专门选择了 吸烟大户 来当控烟管理员,全面禁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去年11月,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新锦江大酒店、凯宾斯基大酒店、浦东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华亭宾馆、建国宾馆等十余家场所先行采取全面禁烟措施。其中,国际会议中心在8月就实现了酒店室内全面禁烟”的目标,同时启动3个室外吸烟点,近半年下来,烟民大多会自觉执行在室外吸烟。

  全面控烟不是一道难题

  “既然 禁燃令 能在上海执行得那么好,相信 禁烟令 也能被市民接受。”人大代表、市疾控中心主任吴凡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说,“没有鞭炮的新年不代表就没有年味,室内全面禁烟也不代表烟民没有了吸烟的权利,新条例限定了烟民的自由权,就是为了不吸烟者远离 二手烟 、甚至 三手烟 的侵扰。”

  吴凡说,吸烟会造成心血管问题、导致糖尿病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吸烟,这些疾病都是危害健康的首要元凶。随着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控烟理念也得到了广泛支持。事实上,在最新条例通过前,上海市健促会的一项“无烟环境立法”调研显示,4万多投票者中,94%支持上海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67%面对二手烟困扰时会选择适当方式劝阻。

  调查还显示,餐馆和工作场所成为“最不能忍受二手烟场所”的前两位。东方网记者采访发现,面对即将实施的新规,一些公共场合主营者也有自己的顾虑。“饭店禁烟了,顾客不来我们店去别处吃饭了怎么办?”“服务员劝说无果,我们又没有执法权怎么办?”对此,吴凡表示,如果劝说无果,主营者可以通过手机拍摄取证,并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就像不随地吐痰,外环内全面禁燃一样,新规一开始执行起来肯定不容易,但理念一旦形成,要实现全面控烟就不是一道难题。”吴凡说,“当然,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不少烟民以为只要室内不抽烟就可以了,但其实在室外的一些公共场合,比如公交车站、火车站的等候区,其实也是不能吸烟的,所以,进一步的宣传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控烟力度覆盖面应继续加大

  “先生,您可以不抽烟吗?如果您抽烟,我们饭店会被罚款,我也会被扣奖金。”一家餐馆里,女服务员低声向顾客劝说。话音刚落,正在吞云吐雾的食客立即掐掉了烟头,“哦,哦,不好意思啊!”

  据上海市爱卫办方面透露,对于禁烟,执法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社会和公众的参与在控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我们发现只要好好和吸烟者说明情况,劝阻都是有效的。”人大代表、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会长李忠阳说,“处罚的目的不是在于处罚本身,更多是希望形成个人、社会共治的氛围,让大家都有在公共场合尊重他人的意识。”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照国委员认为,《条例》目前规定的室外禁烟区域中,学校只包括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只包括妇幼保健院(所)和儿童医院,在他看来,大学校园也应纳入室内外全面禁烟范围。据了解,李照国委员曾于2013年和2014年两度提出《加强学校管理,建立无烟校园》的提案,呼吁在高校内全面禁烟。

  李照国委员说,在他任职的学校,经常出现留学生聚集“吞云吐雾”的场面。作为一直研习中国文化的中医药学博士,李照国委员深知二手烟的危害,曾多次当面阻拦,并依据教育部2014年《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条例要求留学生停止吸烟,却被拒绝。因此,在今年两会期间,李照国委员再次呼吁禁烟范围扩大到高校校园,以法规的强制力来实现。

  相关阅读

  上海“最严”控烟令 如何保障烟民的吸烟自由?

  “我们的法律到底是靠什么来保证执行的?是靠守法加执法,共同保证法律法规对社会的治理,还是靠强制性让老百姓去执行?”10日下午,在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和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共同举办的控烟新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陆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作为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法规教育处处长,一旦上海市控烟新规通过,她与她所在的部门也将成为控烟执法主体的一部分,对文化、体育、娱乐场所、旅馆以及向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控烟工作进行监督执法。但是,从她昨天参加的一场上海市人大修法讨论会来看,包括执法在内的一些问题被反复争论。

  控烟新规四大修改

  今年7月28日,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8月19日。

  与原有条例相比,《草案》有四大修改:

  第一,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草案》将室内禁烟区域从特定的室内公共场所扩大到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含室内工作场所),特别是在旅馆、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室内工作场所、机场交通枢纽等几类场所做了扩大。

  第二,扩大了室外公共场所禁烟范围。在原条例的基础上,《草案》进一步扩大了室外公共场所禁烟的范围,增加了包括演出场所的室外观众坐席和演出区域、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的室外区域、人群集聚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公共场所等。

  第三,提出禁烟“综合治理”理念。《草案》在原条例规定的工作原则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治理”的要求,规定了以下四项措施:其一,强化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的责任;其二,进一步明确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管理责任;其三,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其四,利用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第四,确立“发现即处罚”的行政处罚条款。《草案》对原条例中如下两个行为的处罚条款作了修改:其一是针对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不履行相关义务的违法行为,调整为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处以罚款;其二是针对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行为,调整为只要吸烟行为发生即可进行处罚。

  消息既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便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发送建议函,对其“点赞”。中国控烟协会称,《草案》如获通过,“将是我国继北京之后第二部最严的控烟地方性法规”。

  目前,《草案》征集意见时间过半。10日下午,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和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共同举办控烟新规征求意见座谈会,聚焦近日各方出现的争议进行探讨。

  争议一:室内全面禁烟,如何保障烟民的吸烟自由?

  据东方网报道,在7月28日的上海市人大分组审议上,部分委员对室内全面禁烟提出疑虑。

  其中,王治平委员提出,遇到高温雷电天气,公共场所的吸烟者难道只能在外淋雨、暴晒?

  另一位委员姚海认为,吸烟不同于吸毒,在不影响他人健康的情况下,对吸烟者也应该有合法权益保障。他建议,与其对室内吸烟室“一刀切”,不如提高室内吸烟室标准,由政府制定统一、高规格的吸烟室设置标准,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让烟草集团出资牵头建设专业设施,以有效控制吸烟对他人造成的危害。

  “有一位银行行长很有影响力,他从插队开始就吸烟一直到现在,另外有一位崇明县的县委书记,他们认为吸烟本身也是一种权利,而且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在今日的修法座谈会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宣传处处长陆拯证实了部分委员提出的疑问,“他们也认为吸烟对自己身体没有好处,对周围人没有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在关一扇门的时候,应该给他们留一扇窗,这是烟民一个代表性的观点。”

  “在室内设置吸烟室就像在一个泳池内设置小便区。”今年5月,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傅华提到了控烟界流传的比喻,意指设置室内吸烟室根本无法完全隔离二手烟。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主任阚海冬的研究发现,粒径小于0.5μm的颗粒物浓度与居民死亡风险的关系最显著,粒径越小,颗粒物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而烟草雾霾平均粒径就在0.5μm以下。

  对于在室内设立吸烟室的做法,其研究表明,夏天90%的PM2.5可以穿过门窗进入室内,冬天这一比例是80%-85%。“烟草燃烧排放的颗粒物比PM2.5的粒径更细,如果不是精密设计,不可能把烟雾挡住。”

  另外,他对17个大城市大气污染与居民急性健康效应影响的研究说明,PM2.5对居民健康没有安全阈值,这意味着PM2.5的浓度越低越好。然而,主动吸1支烟等于在日平均PM2.5浓度为670μm/m3的空气里呼吸1天。“北京最糟糕的雾霾天基本就是这个程度。”他说。

  对于烟民权利一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行政办公室副总经理汤静波认为,吸烟者和被吸烟者实际上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利益共同体:“吸烟的危害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他认为在劝导时,不是从“你影响我了”的角度,而是从“你影响你自己更多”的角度来进行。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杨寅认为,《草案》恰恰有一个非常不错的立法技术处理来保障吸烟者的权利。例如,《草案》第六条规定,室内工作场所、机场等交通枢纽的室内乘客等候区域,有条件的可以在相邻露天区域设立吸烟点。

  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张辰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指出,要不要设室外吸烟点也是各方呈现的主要争议点之一。之前考虑“应当”设立室外吸烟点,《草案》则变成倡导和鼓励。她指出,从北京和一些国际城市的经验来看,一旦“室内公共场所全禁烟”成为了公众习惯,机场、火车站已没有特别开辟室外吸烟处的需求。

  杨寅认为,上海市修法中涉及设置室外吸烟点的问题在于位置和距离:“不能设在主要出入口、人口聚集区,位置的选择要明确,距离要写清不低于多少米。室外吸烟点,我倾向于户外的,最多带个棚。”

  此外,他认为《草案》现有禁烟范围明显扩大但仍有空间,例如可考虑将排队场所及医疗机构一并纳入,还可考虑禁止除烟草专卖店以外的商店开架销售烟草制品。“如果这条写入了,将载入史册。”

  争议二:执法能否落实?

  控烟新规的第二大争议点,当属执法——“执法难”一度成为委员们质疑控烟新规的理由。

  “我们的法律到底是靠什么来保证执行的?是靠守法加执法,共同保证法律法规对社会的治理,还是靠强制性让老百姓去执行?”在9日举行的上海市人大修法讨论会上,禁烟执法的争议让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法规教育处处长陆冰感到有点儿“气场不合”。也正因此,她提出了文章开头这一问。

  在市人大研究室宣传处任职的陆拯解释,过去部分社会领域立法没有执行好,原因在于法律本身的软性因素。“这种法律到底属于强制性还是倡导性法律?按照法理来讲,法律应该是行为的底线,是带有强制性的。但从实际效果来讲,一些法律出台以后没有执行好,所以会有这样的担心。”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与香港和北京专门建立控烟执法队伍的做法不同,上海市《草案》提出的控烟执法体制是“6+1”,即教育、文化、交通、食药监、公安、住建6个部门分别对各自领域进行监督执法,由卫计部门“兜底”。

  陆冰指出,目前全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418人,已有900多项执法任务,执法力量较少。同时,控烟执法在查处上具有滞后性,“等我们到了现场,抽烟的人已经走了”。

  当然,相比原条例,《草案》简化了执法流程,降低了执法成本。一方面,室内全面禁烟的规定,使执法部门省去对场所进行分类判定的过程。另一方面,《草案》针对个人在禁止吸烟场所吸烟的行为,调整为只要吸烟行为发生即可进行处罚,这让执法人员不用一趟一趟到现场取证,也不用多费口舌劝阻。

  针对人们对执法的担忧,上海市卫计委巡视员、上海市健康促进协会会长李忠阳认为,多部门执法和单部门执法各有利弊。作为控烟的牵头部门,卫计部门既不能对各监督执法部门过于苛责,也不能由其无所作为。

  她强调,控烟执法面对的是少数不守法者,不是面对大多数的。她认为,一旦全面立法以后,要相信市民守法的自觉性。她强调,十八大提出社会共治的理念,社会共治理应落在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上。例如,作为志愿者,应做到真正发现问题、报告给执法机构;作为禁烟场所单位,应落实劝阻吸烟人员的义务……“如果社会各方面都去努力的话,减轻了执法部门的负担,提高了大家的控烟意识。”她认为,如果每个人一年能够劝阻10个人,控烟工作就很不简单了。

  对于人们多次提问的“准备好了吗?”这个问题,李忠阳在今日的座谈会上正式回应:“我们准备好了,但这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吕安康也认为,法律的实施不能单靠执法。在他看来,目前人们普遍低估了烟草的危害。例如,他最近接触的一位心肌梗塞病人,只有20多岁,既无糖尿病也无高血压,但是个烟民,一天抽两包烟,几根血管都出现了问题。“心梗年轻化到这个份上,很多人往往没有和吸烟挂上钩。”

  他建议,在控烟新规出台之前开展相关医学研究。“如果控烟之后整个上海的心肌梗塞人数显著下降,还有哪个市民不去控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