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鹿集团《叶问3》的内部人士:怀疑自己在做电影还是帮放高利贷的人洗钱(七)

发布时间:2016-03-09 14:09:29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快鹿集团《叶问3》的内部人士:怀疑自己在做电影还是帮放高利贷的人洗钱(七)》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影视大全】栏目,于2016-03-09 14:09:29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其实,快鹿集团的理想模式,是将理财产品的用户,转化为《叶问3》的观众。一方面避免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又能做高票房。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模式,快鹿集团还开发了一款专门的购票软件’火票务’”。有快鹿集团内部人员对娱乐资本论表示:“但是这个理想模式忽略了两点,1、电影的主流观众都是80后和90后,跟购买理财产品的人重合度不高;2、那些购买理财产品的人根本不在乎几张电影票的钱。”

  该人士表示:“其实快鹿的做法并不应该被一棍子打死,但可能之前快鹿没有操作过电影金融产品的经验,也不了解电影。因此在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太多的问题。”

  电影行业金融创新,边界在哪?

  在此前诸多报道中,《叶问3》票房保底背后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已经逐渐被揭示出来,这包括——设立多个融资壳公司,涉嫌超额担保,针对单个电影项目重复募集资金,将电影票房收入多次重复抵押筹集资金等等。

  这一系列金融操作的核心,是电影票房的“资产证券化”。随着相关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一部票房预期10亿的电影,可能会撬动几十亿甚至是上百亿的资金。

  如果电影能够达到票房预期,相关的金融产品对赌协议都会实现;但如果影片票房达不到预期,相关担保公司又因为资金问题而出现违约,那么可能整条资金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有业内人士感慨:“一旦一个行业繁荣,立刻就会有资本投机者以各种眼花缭乱并且无底线的手段进场兴风作浪,对于电影市场来说,金融创新或者保底发行,应该是以更科学的投资制度管理,以及合理有效的退出机制设计。”

  在娱乐资本论看来,当一个行业里人发现,附着在这个行业上的金融赚钱的可能比本行业来的更快是,这个行业基本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有人会说,既然能赚钱,这不是扩大行业的好机会吗?其实不然,金融只是基于某种大家认定的趋势之下,一旦这个趋势反转,那么所有在其上堆积的大量资金,都将面临崩溃的局面。

  类似的案例,近有e租宝,远有美国的次贷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