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疯狂动物城》被偷票房额怪异行为 票房造假, 偷票房是什么意思(二)

发布时间:2016-03-14 10:33:43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揭《疯狂动物城》被偷票房额怪异行为 票房造假, 偷票房是什么意思(二)》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影视大全】栏目,于2016-03-14 10:33:43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资本运作卷入票房造假,是一个新动向

  可以分明地发现,这次《叶问3》自购票房事件,和票房本身的关系已经不大了,而是一次“资本骑劫市场”的鲜活案例。

  在《叶问3》的发行链条上,不仅有两家上市公司,还有1家担保公司和多家P2P公司。票房的新玩法,往往与资本市场相关。

  

《叶问3》这次的票房造假事件,资本参与进来的迹象非常明显

  《叶问3》这次的票房造假事件,资本参与进来的迹象非常明显

  给大家介绍个新词,叫“票房资产证券化”。通俗地讲,就是使电影票房成为上市公司的产品之一。比如,快鹿投资集团以2亿的价格,购得了《叶问3》的投资、发行权,然后通过对外发售保底基金,将票房收益全部转让给分别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两家公司。而这两家公司背后的控股股东,其实就是快鹿。

  按照业内人士分析,快鹿打的算盘是,高票房能刺激股价。相比于在股市的收益,自掏腰包买点电影票,真不算什么。

  同时,《叶问3》的投拍资金,很多来自P2P、众筹平台等渠道。规则是1000元起投,按8%的预期年化获得固定收益。如果票房超过5亿,即有浮动收益,突破10亿,年化预期收益直接升级至11%。也就是说,如果把票房做高,这些众筹平台也能从用户那里获得信誉,从而更顺利地进行下一次资本众筹。

  事实上,更多的资本运作模式卷入电影工业,是一个大趋势。但《叶问3》自购票房的行为背后,一系列金融风险已经逐渐被揭示出来——设立多个融资壳公司,涉嫌超额担保,针对单个电影项目重复募集资金等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