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遭恶评 某些文艺作品为啥引恶评?党媒:三观不正》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娱乐资讯】栏目,于2016-10-15 10:26:58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价值观的进步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角度。与物质现象的变化相比,价值观的进步虽然不易察觉,但却是更深刻而持久的变化。对文艺家而言,能否令人信服地把价值观的变化过程及其影响描述出来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既然是挑战,当然就有成功与失败之分。
某些文艺作品为啥引恶评?党媒:三观不正
某些文艺作品之所以引来恶评和争议,不是其艺术性差,而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作品所体现或宣扬的价值观和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圆凿方枘、南辕北辙,被人诟病也就在所难免了。最近某战争题材影片的宣传片引发争议,不少网友认为宣传片是在“宣扬战争”。的确,与战争的残酷相比,宣传片的口吻和格调显得过于轻浮,缺少一种应有的严肃与庄重。此前,某知名作家的一部反映被拐妇女悲惨命运的小说也因作者替施暴者辩解而惹众怒。一些网友用网络特有的语言称这些作品是 “三观不正”“节操碎了一地”。显然,创作者的认知和公众之间出现了差距。而这正是今天我国文艺界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
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界一直是时代的先觉者,文艺家们对时代精神的认识不但深刻于而且早于普通大众,他们的作品也因此领时代风气之先,成为引导、启发和激励民众的强大精神动力。鲁迅、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小说能够成为那一时期进步青年的必读书,和这一特征是密不可分的。赵树理、丁玲等解放区作家更是把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其作品所蕴含的妇女解放、人民当家做主、农民权利意识觉醒等进步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这一传统直到改革开放也依然如故。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朦胧诗、新写实主义等尽管在艺术上不乏幼稚之处,但呼唤人性的回归和社会的进步仍然是时代主题。这一时期社会公众如饥似渴地阅读并讨论这些作品,与其说是在欣赏文艺,不如说是寻求价值观的认同。由于文艺家们的知识面和思考深度是远远领先于普通民众的,有些作品即使在艺术上未必出色,却很少被人质疑是 “三观不正”。
但今天情况不同了。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汹涌而来的海量信息,文艺家未必有网民的信息渠道多,对各种思想观念冲撞与融合的认识也未必比普通人更深刻。有人说,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程度已经超越了作家的想象力,以至于有作家直接把新闻事件原样搬进小说。近年来,有的文艺作品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批评,恰恰是因为其价值观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了。有的二人转表演拿残疾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以往也许大家哈哈一笑就完了,但今天就会引发公众批评“不尊重残疾人”。有的相声演员拿两性关系“砸挂”,结果被告上法庭。至于胡编滥造的各种“神剧”更因其价值观的错误和混乱而被广泛嘲笑。读者和观众似乎不再是“给什么就吃什么”那样单纯了。其实,我们弘扬爱国主义,但绝不能美化战争;我们怀念乡村,但绝不能认同愚昧和野蛮;我们追求幸福,但绝不能宣扬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这样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创作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