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春节习俗都有哪些,纳西族当地风俗习惯礼仪介绍》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娱乐资讯】栏目,于2016-11-12 21:01:27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纳西族春节习俗都有哪些,纳西族当地风俗习惯礼仪介绍。春节在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那么纳西族是怎么庆祝的呢?平时他们又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呢?
主要聚居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永胜、维西、中甸、德钦以及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量分布。纳西族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有渊源关系,古文献里记载的“牦牛夷”、“摩些旁”、“摩沙夷”指的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其自称叫“纳”、“纳西”、“摩梭”等。
纳西族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创造的象形文字和用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籍,使纳西族文化享誉世界。流传至今的两万余册“东巴”经典,记载了古代纳西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学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纳西族十分重视接受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今天们可以从纳西族的建筑、音乐、壁画等看到具有汉、藏、白、纳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
纳西族春节习俗:
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宗教信仰
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 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信众最多的是东巴教。东巴教对纳西族的社会生活、民族精神、文化习俗有重大影响,
东巴教是纳西族多元宗教信仰中的主干,是在纳西族处于氏族和部落联盟时期的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逐渐吸收了藏族的本教、藏传佛教等的一些内容,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它有自己的仪式系统,庞大的鬼神体系,与各种仪式相配套的经典。泛灵信仰,大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重卜,以及“大自然和人是兄弟”这一基本理念,是东巴教的主要特征。
藏传佛教是从元末开始,由西藏经川西传入纳西族地区的。清初以后,藏东巴传佛教在丽江、维西纳西族地区得到较快的发展。在清代初年之后。从康熙到道光年间的180多年中, 先后建起了有相当宗教势力和经济实力的噶玛噶举派(白教)十三大寺。
在清代,汉传佛教在丽江地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增建了60多个大小寺庙,分布在城乡各地。
道教在明代传到丽江,木氏土司从内地请来道士到丽江传播道教。清雍正元年(1723)丽江“改土归流”后,道教在丽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服饰
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宁蒗纳西族妇女穿短衫,下系长可及地的百褶裙,披羊皮,裹青布头巾,戴金、银、玉、石等制作的耳环和手镯,并喜欢束“羊皮带”或“围腰带”。羊皮带用棉布制成,每根长纳西族服饰约四尺半,宽 约二寸,使用时必须是成对的。围腰带非常精致,只有在节日才系。它是一对长约三尺、宽约两寸的棉布带子,上面绣有盆栽菊花、二龙戏珠等图案。永宁纳西族妇女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发辫,再在假发外边缠上一大圈蓝、黑两色丝线,并将丝线后垂至腰部。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一物两用。
以上是纳西族春节习俗都有哪些,纳西族当地风俗习惯礼仪介绍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