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城票房破8亿,成2016年贺岁档票房最高影片

发布时间:2016-12-26 13:40:54 来源:大铁棍娱乐网

《电影长城票房破8亿,成2016年贺岁档票房最高影片》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娱乐资讯】栏目,于2016-12-26 13:40:5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电影长城票房破8亿,成2016年贺岁档票房最高影片,一起来看看。

  12月25日讯 饕餮来捣“诞”了!12月25日圣诞节当日下午2点26分,由张艺谋执导的贺岁饕餮巨制《长城》敲“罗”打“摆”票房破8亿,这是2016年贺岁档票房最高的影片。

  但是,与高票房相对的,是多位影评人针对电影和张艺谋的各种“犀利”负评,从批判电影剧情不足到批评演员选择再到批判“张艺谋已死”,各种恶评颠覆人的认知。颇具讽刺的是,一边是恶评,一边是票房的不断大涨。上映当天,票房破亿,上映六天,票房破6亿元,今天,票房破8亿。同期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目前票房1.04亿,而因为有梁朝伟、王家卫这样的大咖备受期待的《摆渡人》目前票房2.33亿,不想妄加评论,只是有个段子刷爆了朋友圈:阿里人不好好的拍阿里人,拍人家《摆渡(百度)人》能拍好才怪!

  张艺谋表示:你评价《长城》,你就要在好莱坞的工业体制上的这种标准产品,在这个大片的类型上去评价它,看它有没有特色?故事讲得怎么样?有没有意思?视觉上有没有特点等等。你不能站在一个文艺片的角度去评价它………电影评论要有内行眼光,我是绝对听进去的。


  前几天,高晓松写了一条微博让所有人都开始审视《长城》和张艺谋的价值:这是“第一部电影工业意义上的中国好莱坞合拍大片”,并赞扬了张艺谋三十年来与时俱进的电影工匠精神,为中国电影打开三扇大门,“《红高粱》打开了中国艺术片获奖之门,《英雄》打开了中国商业片票房之门,《长城》打开了中国好莱坞合拍大片之门。”有评论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做一次创举尚且难于登天,更何况张艺谋做了三次这样的事情,人们欠他一个道歉,更欠《长城》一个道歉。

  于是,后来一大波自媒体人纷纷发文致歉《长城》,比如娱乐大号严肃八卦撰文称《看了摆渡人,想跟长城道歉,张艺谋的片子还是很好看的》,想当初,严肃八卦可不是样的口气,一篇文章从演员到细节可是喷得够呛,现在重新审视并且道歉,一定是真正进了影院看完了片子。

  还有给《长城》打出较低分数的豆瓣八组也开始审视自己并公开道歉——

  能让这些以客观与毒舌行走江湖的媒体发出如此声音,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他们认认真真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前是否道听途说或者是断章取义就不好说了;第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通过对比2016年电影市场的其他片子,他们认为确实欠《长城》一个道歉。

  这里要交代一个背景,2016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告别了一路高歌的状态,开始企稳并回归本来的面貌,承接着2015年资本和电影市场的热度,《美人鱼》创下了33.9亿的票房奇迹,但是从这部影片以后,电影市场一蹶不振。截至11月8日,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仅为388.6亿元——今年电影市场600亿的“小目标”如何实现?

  我们指望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但影片的表达方式观众不买账,加上影片还未上映冯小刚自掀骂战,引火上身,截至目前票房不到5亿;我们指望李安,他拍出了多少经典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但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除了“120帧”人们似乎没有记住什么。

  人们只好指望张艺谋。这就是为什么影片刚上映就有一些负面,因为期待太高,有期待就会有失望,所以中国观众和影评人的那颗心,是十分值得理解的。

  但是,这世界就是如此,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当你真正走进影院,吃着爆米花,看着饕餮向你袭来时,你才发现,老谋子人家这次就是要玩爆米花,不玩深度,你就释然了,觉得好看了,对不对?

  从备受争议到被人重新发现价值,《长城》这部电影里到底哪里打动人、吸引人,其实很难说,趁着饕餮都在捣“诞”,不妨去影院活捉一下饕餮,一起圣诞。

  相关阅读

  “《长城》是彻头彻尾的文化灾难!”为什么中美合拍电影不招人待见?

  惨不忍睹的评论和吐槽,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嘲笑,《长城》的票房前景暗淡无光

  好莱坞应在中国创建一个国际工作室,培养年轻的中国电影制作人和剧作者

  对电影大亨来说,这个构想可能实在太诱人:好莱坞明星和中国最知名的导演凑一块儿,配一个怪物袭击中国最著名地标的荒诞剧本,再投上1.5亿美元——嘿,魔法产生了!产物就是《长城》,好莱坞和中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一次合作,也是彻头彻尾的文化灾难。

  尽管有中国最大的院线运营商提供资金支持(可能是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营销活动)和节假日周末的黄金档期,《长城》的首映票房在2016年内地排行榜上也不过第三,不及国产爱情片《美人鱼》和美国视频游戏电影《魔兽》;6700万美元的首周末票房甚至赶不上2015年圣诞节上映的《寻龙诀》。惨不忍睹的评论和吐槽,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嘲笑,《长城》的票房前景暗淡无光。

  就连这部电影的大明星马特?达蒙(Matt Damon)也无力回天。某在线票务网站的明星票房榜(根据粉丝购票数量排名)显示,达蒙目前排在第六位,本片配角鹿晗的粉丝购票量是他的五倍。

  这还不足以说明《长城》有多么令人失望。本片制作方和那些希望在以后项目中效而仿之的企业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们希望这部电影成为跨文化合作在中国(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缔造票房荣耀的榜样。万达老板王健林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元素越多,利润越大。”万达旗下公司参与了《长城》制作。

  而这种方法的问题是,“中国元素”很容易让人产生流于表面和逢迎市场的印象。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观众和新闻媒体嘲笑好莱坞一心抢占市场,在植入中国元素(中国演员和产品)方面用力过猛。《变型金刚4:绝迹重生》(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和《独立日2:卷土重来》(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就是例证。

  这就是为什么中美合拍电影不招人待见的原因。2011年,《长城》导演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中启用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 Bale)担任男主角。尽管政府强力支持,但这部电影在中国勉强混了个不亏不赢,在国外则一塌糊涂,票房甚至没有挤进华语榜前50,被几部美国超级英雄电影和中国喜剧远远甩在身后。

  《长城》遭到了类似的批评。片中女兵击鼓的片段和拙劣的秦腔让一些影评人士气恼不已。某评论人士抱怨,这部电影的“中国内容源于灯笼、中式盔甲、长城等常见符号。”另一位评论者则说,“张艺谋已死”。对于这位备受尊敬的中国大导演来说,这可是相当不留情面的评语。

  讽刺的是,外国大片在中国依然卖的很好。2015年外国大片占到中国票房的38%,而且这还是中国每年只允许引进34部好莱坞影片的情况。近来中国本土创作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特别是符合本地口味的匪徒电影、历史史诗和喜剧。和所有有眼光、有内涵的观众一样,中国电影观众也喜欢优秀的中国电影或美国电影。他们可不想看到“中国元素”被生搬硬套地嫁接在西方惊险动作电影上。

  如果好莱坞想与中国电影人合作,那就得放弃联合制作这种既尴尬又优越感十足的方式。更好的办法是在中国创建一个国际工作室,培养年轻的中国电影制作人和剧作者,帮他们创作出吸引中国观众的电影。梦工厂动画(DreamWorks Animation) 2012年与中国合作伙伴创立东方梦工厂(Oriental DreamWorks)就是走的这个路子,他们包括《功夫熊猫3》(Kung Fu Panda 3)在内的早期成果既叫座又叫好。这才是打造火爆电影的持久配方,无论中外,概莫如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