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婚嫁习俗有哪些,侗族结婚风俗黄道吉日介绍》是由大铁棍娱乐网(www.datiegun.com)编辑为你整理收集在【娱乐资讯】栏目,于2016-12-27 13:03:54整理发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及时向我们反馈。
侗族婚嫁习俗有哪些,侗族结婚风俗黄道吉日介绍。侗族婚姻多是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侗族择偶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有“姑表舅婚”、“姨表禁婚”的习俗。
侗族婚嫁习俗有哪些,侗族结婚风俗黄道吉日介绍
侗族婚俗简介:
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各地有不同形式。天柱、锦屏、剑河一带,青年男女在农闲或赶场路上,三五成群地约会于山坡上对情歌,倾吐爱慕之情,当地称“玩山”。盛大的赶歌坪集会,更是青年们选择伴侣的最佳时期,他们以歌为媒,从唱歌开始而相识、相爱,许许多多的情人就是在这种活动中结成了美满的姻缘。“行歌坐月”是黎平、从江、榕江、锦屏等地侗族青年自由交往的方式。晚上,几个要好的姑娘聚集在一家堂屋里纺纱、绣花,等待男青年的到来。有的后生虽不相识,但姑娘们总是脚手不停,一面纺纱绣花,一面热情接待,以歌相问,以歌相答,以歌传情,往往玩唱到深夜才离开。以后,经过多次接触、唱歌,相互了解,终成眷属。
榕江县七十二寨以及从江县六洞和黎平县一些地方的男女社交方式别具一格。青年男子架着木梯在闺房窗前和姑娘唱歌说爱,经过无数次的闺窗夜语和情歌对答,打下爱情基础,互订终身。
侗族婚姻,不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说合,都得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得到女方父母的应允,才择日完娶。也有些青年摒弃“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古规而自由结合,婚后,再给女方父母道歉认亲,个别甚至与家庭决裂。黎平、从江、榕江等县的侗族婚礼简朴。迎亲的傍晚,由“接亲婆”手提灯笼,背一床铺盖,把新娘接到郎家。新娘进门时,全家回避。新娘进门后,坐在火塘边的新凳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念新婚词,向新婚夫妇祝福。接着,新娘动手架锅作炊事仪式,表示她从此为这家主妇。只宰杀一两只鸭,合家吃饭。所请亲友最多十来个人。邻寨的新娘子,饭后即归,外村来的新媳妇,住上三天即回这种习俗,视夫妻感情和年龄大小而定。感情好年龄大的,一年半载即可到夫家落户,包办说合或年龄小者,两三年,甚至七八年才上夫家共同生活。
侗族大部分地区结婚多在春节期间举行。春节前后,许多新婚夫妇双方家庭都要举行隆重的婚庆活动。这种活动称为“吃糯米饭”。婚庆这天,男青年穿着一新,挑着青、红、黄、绿等各色糯米饭和猪肉、米酒,拥着新郎往岳父母家走去。途中,被新娘的同伴们拦住,以草标,用具或其他农作物为障碍,堵住路口,同人伙子对起《拦路歌》。一道道关卡靠唱歌打开。到了大门前,响起迎客礼炮,众亲友出门把新郎和同伴迎进房中,一起吃饭。饭毕,新郎一行在炮声中,担着新娘的衣服、头帕、侗锦和尖顶船形绣花鞋,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告辞。姑娘组织群送,依依而别。但是,新娘没有跟新郎走,只算举行了结婚仪式。以后逢年过节,才到夫家小住几天。
三穗、天柱、锦屏、剑河等县部分村寨的婚俗,无论是自由恋爱或父母包办均得请媒人说亲三次方成。婚姻的程序一般分放篮、订亲、结婚三个阶段。结婚时,新娘多“哭嫁”,女友“伴嫁”,并唱《伴嫁歌》。在新娘哭嫁时,男友悄悄送来礼物,新娘暗托女友代之哭嫁,自己溜出后门与情友话别。凌晨,新娘出嫁时,鞭炮响,唢呐吹,堂屋里摆起分离酒,合家同饮后,父母赠送嫁妆,新娘由亲兄弟或党兄弟背出大门。兄弟姐妹组成一支数十上百人的送亲队伍,浩浩荡荡地送到郎家。这批送亲客称为“皇客”。新娘由“引亲娘”领经堂屋时全家人回避不照面,然后把新娘引入洞房。“皇客”在新郎家住吃一至三天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
剑河县小广一带侗族婚礼统一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卯日集体举行,形成了“十月头卯迎新娘”的嫁女节。其婚庆与天柱、锦屏等地大体相同,但在迎亲时,要敲锣鼓,吹芦笙,放鞭炮,有着节日气氛。
夫妻不睦,感情破裂,提出离婚的,古俗非常简便。黎平、从江一带有些村寨,女方提出离婚,只要挑一挑水到夫家,对其父母说句“我今后不能来服侍您老人家了”之类的话,就算离婚了;男方要求离婚,则砍一挑柴到女家说句“望妹另找好人家”等语,从此算离婚。有些村寨搞象征性的离婚手续,媒人用男家的破饭篓装饭和鱼给女方吃后,将饭篓扔掉,表示各奔东西,不再往来了。但女子提出离婚的一般还得赔偿男方的彩礼钱。
侗族婚俗特色:
寨与坐妹
中国广西的侗族同胞,在择偶时有走寨与坐妹的婚俗。当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便会拿着风雨灯,弹着侗族琵琶,吹着侗族笛子,一路唱着侗族情歌,到别的寨子去。到了那个寨子,凡是有女青年的家庭就会亮起灯来,或者女青年从木楼里伸出头来看看。这时,这群男青年就以各种借口到某家去坐一会儿。如果女的看中了这群男青年中某一个的话。她也找出各种借口把这个男青年留下,比如说借他的灯笼用一下。这时其他在场的人,包括女方父母,都得统统回避,这就是走寨。接下来就是坐妹。在其他人走后,女的慢慢地向男方靠拢,最后一起坐在火塘边,一面低声地对唱情歌,一面闲谈,借以达到双方初步的了解。直到三更过后两人才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然后女的把灯笼送还男方。以后双方便设法了解,直到都认为情投意合了才到订婚阶段。
十二碗离娘粑
“粑粑传情”是中国侗族男女青年的独特婚俗方式。侗族姑娘和小伙子互相中意后,姑娘会背着父亲到土地婆(姑娘的嫂子或婶娘)家里去做粑粑。幽会时,姑娘唱完优美的情歌后,将12对雪白的粑粑送给男友,以表达她一年12个月对男友的相思之情。男友吃了姑娘的粑粑后,到下一次幽会时就要回送给姑娘12包糖作为酬谢。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寨上的姑娘和年轻妇女要连夜赶做12对碗口大的“离娘粑”,以表示新娘新郎年年12个月生活美满,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离娘粑被接亲人带到婆家,切成细片和油茶拌在一起,在婚礼的酒宴上吃,让每个人都分享幸福和快乐。
定情讨葱蒜在贵州镇远地区居住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他们通常是以讨葱蒜的形式定情的。每逢农历三月三的传统盛会,穿戴漂亮的姑娘们,便会手提装有葱蒜的竹篮来到小溪旁,她们以冲洗葱蒜为由,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在姑娘们洗葱蒜时,周围会有许多小伙子趁机寻找称心的姑娘。如果一旦看中了意中人,小伙子就会不失时机地上前,当着众人勇敢地对姑娘说:请把葱蒜送给我吧!如果姑娘觉得满意,姑娘便愉快地把葱蒜篮子交给他,反之,她绝不相送。接下来这对通过讨葱蒜建立了联系的男女青年,还要在单独约会和对歌中作进一步的了解,并约定送还篮子的时间,这才是恋爱成败的关键时刻。送还篮子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或农历六月六,到时姑娘若收下放有礼物的篮子,说明大事已定,否则就算完了。
踩脚后跟定情
居住在中国贵州东南天柱石洞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流行着一种“踩脚后跟”表达爱情的传统习俗。不管是小伙子还是姑娘,只要是一方看中了对方,就要在赶场的时候,想方设法与心上的人靠近,并悄悄地跟在他(她)的身后,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对方被踩后,回过头来,如果看到踩自己脚后跟的人是自己喜欢、中意的人,便会跟着专来踩脚后跟的有情人走出场坝。去讲日子(即约会)。如果被踩脚后跟的姑娘对来踩脚后跟的人不感兴趣,便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不予理睬。一般踩别人脚后跟的人,踩了之后便回身就走,走到场口时才回过头来,看那被踩的人是不是跟着来了,要是跟着来了,自然是有了情意,便高高兴兴地去讲日子;如果被踩的人没有跟着来,就说明对方另有心上人,不可勉强,于是便重新返回场坝去,另外寻找可踩的对象。
黎平岩侗的婚俗,青年男女在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晚上去行歌坐月,两个如果相互喜欢的话,就私下定好,然后就请媒婆去女方说媒,如果双方家长没有意见,那么就送点喜糖。到要结婚的时候,女方就要求对方送一只鸭子给娘家就可以了,女方晚上自己就到男方家里来。这样就完成了结婚。黎平有的地方侗族的婚俗,还先试婚,如果有了小孩后,一年后,就到男方家里来,一起白头到老。
食品传情
广西的侗族同胞中,在择偶时有走寨与坐妹的婚俗。吃完晚饭后,三五成群的小伙子便会拿着风雨灯,弹着侗族琵琶,吹着侗族笛子,一路唱着侗族情歌,到别的寨子去。到了那个寨子,凡是有女青年的家庭就会亮起灯来,或者女青年从木楼里伸出头来看看。这时,这群男青年就以各种借口到女家去坐一会儿。如果女青年看中了这群男青年中的某一个的话,她也找出各种借口把这个男青年留下,比如说借他的灯笼用一下。这时其他在场的人,包括女方父母,都得统统回避,这就是走寨。接下来就是坐妹。在其他人走后,女青年慢慢地向男青年靠拢,最后一起坐在火塘边,一面低声地对唱情歌,一面闲谈,借以达到双方初步的了解。直到三更过后两人才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然后女青年把灯笼送还男青年。以后双方便设法相互了解,直到都认为情投意合了才到订婚阶段。
侗族青年男女的相恋、成婚,往往是以粑粑(北方人叫“糕”)这种食品传情的。侗族姑娘和小伙子互相中意后,姑娘会背着父亲到土地婆(嫂子或婶婶)家里去做粑粑。幽会时,姑娘唱完优美的情歌后,将12对雪白的粑粑送给男友,以表达她一年12个月对男友的相思之情。男友吃了姑娘的粑粑后,到下一次幽会时就要回送姑娘12包糖作为酬谢。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晚上,寨上的姑娘和年轻妇女要连夜赶做12对碗口大的“离娘粑”,以表示新娘新郎年年12个月生活美满,并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离娘粑被接亲人带到婆家,切成细片和油茶拌在一起,在婚礼的酒宴上吃,让每个人都分享幸福和快乐。
在贵州镇远居住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是以讨葱蒜的形式定情的。每逢农历三月三的传统盛会,穿戴漂亮的姑娘们,便会手提装有葱蒜的竹篮,来到小溪旁,以冲洗葱蒜为由,等待心上人的到来。在姑娘们洗葱蒜时,周围会有许多小伙子趁机寻找称心的姑娘。一旦看中了意中人,小伙子就会不失时机地走上前去,当着众人勇敢地对姑娘说:“请把葱蒜送给我吧!”如果觉得满意,姑娘便愉快地把葱蒜篮子交给他,反之,她决不相送。接下来这对通过讨葱蒜建立了联系的男女青年,还要在单独约会和对歌中作进一步的了解,并约定送还篮子的时间,这才是恋爱成败的关键时刻。送还篮子通常是在农历四月初或六月六,到时姑娘若收下放有礼物的篮子,说明大事已定,否则就是姑娘不满意。
与侗歌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的毗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侗族喜欢聚族而居,大的村寨五六百户,小的村寨也有三五十户。侗家山寨依山傍水,寨前寨后绿树成荫,山间小溪潺潺流水,曲径幽林鸟语虫鸣。优美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侗族人甜美的歌喉,激发了他们创造美妙动听的侗歌,同时,也为青年男女谈恋爱提供了宽松和谐的自然环境。在侗家,青年男女选择情侣时,除了相貌、性格、情趣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共性是对方要有歌才,其歌才出众要比其是否漂亮、是否有钱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侗家,人人都会唱歌,处处有歌,事事都与歌紧密联系着,尤其是男女谈恋爱,更是以歌代言,互诉仰慕之心。
侗族的婚俗活动有传统歌会、行歌坐夜(南部地区)或玩山凉月(北部地区)、出嫁、结婚几个大的阶段。这些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歌,在传统歌会中的初相识唱的是“问姓氏歌”和“借贷歌”等;行歌坐夜或玩山凉月谈恋爱时,唱的是侗族情歌;出嫁时唱的是伴嫁、哭嫁歌;结婚时唱的是酒歌。
(一)、传统歌会中初相识
爱情在侗族人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生的一种最美好的情感来歌颂、来体验。他们的恋爱不是“谈”成的,而是“唱”成的。他们是在传统歌会的对歌活动中相识,并产生好感,从而选择自己的意中人。
侗族群众的传统歌会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挑选对象的主要形式。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中旬、八月十五等,都是侗族群众规定的传统歌会日期。每逢这一天,侗族的青年男女们都会精心收拾打扮一番,穿上盛装去参加歌会。按侗家习惯,歌会主要的形式是对歌,一般是两人一组,由歌喉圆润、声音清脆的人主唱.另一人伴唱。先唱“问姓氏歌”互相了解姓氏。如果没有姻亲血缘关系,方可唱“借带歌”,也就是小伙子向姑娘借“把凭”。如:(男)姣在一坡郎一坡,姣在山顶郎山脚。心想跟妹讨根带,可惜家贫钱不乖。(女)身上无衣难挡寒,郎要把凭理应当。有钱买得天王伞,无钱难上又加难。这是侗家小伙子向姑娘求爱的一种方式。这时,姑娘可以通过山歌提出许多问题,让小伙子回答,以了解小伙子的才学、智慧和真实感情。如若姑娘对小伙子有意,就将随身携带的手帕、手钏、带子一类的东西交给小伙子作为信物,这类信物叫做“把凭”。姑娘将“把凭”交给小伙子后,算是结为“朋友”,男女双方可以公开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和地点了。相反,若姑娘无意,便用委婉的山歌谢绝,并鼓励小伙子积极生产,努力工作。
从侗族的传统对歌活动中可以看出,侗族的对歌活动实际上是以婚恋为中心目的展开的。通过这些对歌活动来增强男女之间交流的机会,从而使更多的年轻人找到自己的恋爱对象。
(二)、自然浪漫的恋爱方式与情歌
侗族青年的恋爱方式较为多样,恋爱环境宽松自然。如:南部方言区有“行歌坐夜”;北部方言区有“玩山凉月”等。他们的恋爱活动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一般是三五成群相约而行。他们恋爱时所唱的情歌种类较多,有琵琶歌、牛腿琴歌、笛子歌、木叶情歌等。琵琶歌在侗语中称“嘎比巴”(al bic bac )。其曲调优美,抒情性强,从而备受侗族青年喜爱;牛腿琴歌,侗语称“嘎果吉”(al oh is),这种情歌速度徐缓,委婉缠绵,是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喜爱唱的情歌;笛子歌,侗语称“嘎笛”(gu di)。这种情歌旋律优美,技巧性强,多为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演唱;木叶情歌,侗语称“嘎罢每”( al dav meix) ,因用木叶伴奏而得名,其演奏简易,是恋爱中的青年上山耕种和幽会的最佳选择。美妙的情歌在侗乡终年飞扬,千里侗寨无不沉浸于歌的海洋之中。
1、行歌坐夜
“行歌坐夜”是侗族男女青年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活动是夜晚在室内进行的。每当夜幕降临,寨子里的男青年就三五结伴,一边弹琴,一边唱邀约歌,到自己喜欢的姑娘的木楼下邀约她上月堂对歌。夏天,他们就在干栏式房屋结构的走廊间“行歌”,冬天则在堂屋火塘边“坐夜”,后生们手抱琵琶、牛腿琴,弹唱琵琶歌,姑娘们则一边纺纱刺绣,一边与后生们对唱情歌。他们所唱的情歌都是即兴而编,脱口而出的,歌里充满着谦虚、礼貌和真诚。如:(女)小河的鱼难下江,田中的草难比秧,我妹难与哥相比,愚人难配聪明郎。(男)人在少年爱娱乐,莫比少来莫比多,金的钥匙金的锁,钥匙配锁恰恰合。
随着感情的交流,他们一步一步更深入地唱下去,在他们的歌里,绝对没有自夸自赞的狂妄语言,而是自己谦虚而尊重对方,用美好的语言赞美对方。他们就是在这种“行歌坐夜”的活动中加深了解,不断增进感情,直到双方都认为情投意合了,就可以订婚了。
2、玩山凉月
“玩山凉月”是北部方言区的男女青年在赶坳时结交朋友以后的恋爱活动,这个活动是侗族婚俗活动中时间最长和最重要的阶段。“玩山”通常是在野外进行,白天,男女青年相约到山野间谈惰说爱,对唱情歌。如果是初次相会,便唱“相会歌”。如;(男)初初来,牛会草场马会街,蜜蜂得会百花树,燕子得会高楼台。(女)初初会,好比鲤鱼会长江,鲤鱼得会长江水,鱼儿恩爱意情长。
如果是初恋,就唱“深情歌”、“成双歌”。如;(成双歌)一心一意一皮黄蔑吊千斤,永不悔改郎是跟娇说句真,我俩分散要等海干龙现爪,铁树开花鱼死同串鸟同林。如果是失恋时,则唱“伤心歌”。如:(伤心歌)金壶酌酒两手端,敬我同良两眼睁睁想着恩爱今日完(同良:即恋人),抛别情人细想肝肠断,藕断丝连往日恩爱不知想到哪日完?
玩山歌曲优美抒情,唱时常运用一种独特的装饰性颤音,使歌声独具风韵。“凉月”则是在晚上进行,每当到了晚上,男青年就相约到女方寨边或仓脚相会,谈情对歌。他们以歌述志,以歌传情。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多次“玩山凉月”活动,双方得到了进一步了解,感情进一步加深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双方才互订终身。
(三)、乡彩的婚嫁形式与婚嫁歌
1、伴嫁与伴嫁歌、哭嫁歌
在侗族的婚姻习俗中,如果女方对婚事表示同意后,男方就下聘礼定亲,并择定结婚日期。从订婚到结婚一般都有一到三个月或半年不等的时间。在这期间,嫁娘的同伴们每天晚上都要到她的房间来作伴,姑娘们一边同嫁娘做嫁妆,一边聊天谈心,并唱伴嫁歌。这时,它们唱的伴嫁歌都是诉说姊妹之间的情谊,如往日一起做伴,一起劳动时的点点滴滴。这种伴嫁歌曲调委婉,是嫁娘临嫁前与同伴们互相倾诉感情时所唱的歌。
临近出嫁了。这时嫁娘就要唱哭嫁歌,只要有人走进她的房间,她就哭谁,来陪伴的人也跟着一起哭。这种哭不是单纯的哭声,而是拉长声音的一种诉说,听起来像歌唱一般,因此叫哭嫁歌。这时,哭家中的亲人是必不可少的,哭的内容主要是诉说亲人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就要与亲人离别的难舍之情。每当这时,亲人们也用哭声劝慰。这样,一首接一首地哭嫁歌,声声动情,场面极为动人。在侗家,嫁娘的哭嫁歌唱得越好,就越能表现出她的聪明才智,明白事理,也就越能博得人们的称赞。
2、婚礼与酒歌
侗族举办婚礼一般进行三天.其活动内容丰富,场面热闹非凡。活动的进行都要唱歌,当然,主要是唱酒歌。酒歌,侗语称“嘎靠”,是喜宴筵席时唱。曲调丰富,内容广泛,有赞歌、感谢主人歌、相互问答斗智的盘歌等。用真假声结合的细声演唱。按侗家的习俗,第一天,首先是迎亲,也就是男家迎亲客到女家迎接新娘。迎亲是侗族婚俗中一个极富特色和有趣的环节。各地的迎亲方式不一,有“火把迎亲”、“抢新娘”等习俗。
在这些有趣的迎亲活动中,对歌是主要的活动内容,每一种迎亲方式都是围绕着对歌进行的。如在湖南靖县回乡,有“夜娶”“夜嫁”的习惯。当男家的迎亲队伍夜行十余里路来到了新娘的团寨时,团们紧闭(每个团有一张门),原来这里是不可以轻易进门。设有道道“歌卡”,迎亲队伍每经一道“歌卡”都要对歌。一盘一对答如流方许进去。进了团门,是否能接出新娘,还要突破最后一关。因为新娘屋里歌手云集,即兴盘问。例如:
女家歌手问:你从哪方哪路来?
哪方哪路上长岭?
长岭的树哪人栽?
江边的桥谁人架?
谁人打马踩桥来?
桥头有口什么井?
桥尾有块什么岩?
男家歌手答:我从江边小斗来
西边路上上长岭
长岭的树孟良袭
江上的桥鲁班架
六郎打马踩桥来
桥头有口仙鱼井
桥尾有块飞山岩
盘问对答完毕,女家才宣布发亲。
当迎亲的队伍把新娘及陪同新娘来的娘家客人接到男家门口是,男家迎亲婆一边热情地上前迎接,一边唱着《迎亲歌),娘家客人唱《答谢歌》,在歌声中,迎亲婆把客人迎进了家中。晚上,就是婚礼的正餐,各式酒菜非常丰盛。主客人席就餐,在就餐前,主人先唱《请客歌》,随之,客人唱《祝贺歌》、《赞歌》等。在席间,主客互相敬酒,这时主人唱《敬酒歌》,客人唱《谦让歌》。主人以歌献酒,而客人则以歌致谢,彼此你敬我让,你唱我答,哪方答不上歌就自觉喝酒,整个席间几乎没有语言交流,一切都是以歌代言。歌越对越精彩.酒越喝越尽兴。对歌喝酒,喝酒对歌,一直延至深夜,围观的人也济济一堂,整个侗寨的夜晚显得格外热闹。
这样的热闹气氛延至第二、第三天,如若有客人要走了,在酒席上,主人就要唱《留客歌》,客人则唱《感谢主人歌》,对主人的热情招待和挽留表示感谢。他们边喝酒边对歌,场面非常活跃。待时辰差不多,客人执意要走了,主人便鸣放鞭炮送客。在送客人出门的同时要唱《送客歌》,直至把客人送出寨门,整个婚礼算是结束。总而言之,侗族的婚俗与歌是结为一体的,侗族婚俗中每个阶段的活动的进行都要唱歌,其歌的内容和题材也随着活动的进行而变化。从初相会时的“问姓氏歌”到结婚时的“酒歌”,整个婚恋的过程均以歌代言、以歌来表达感情。侗族的婚俗离不开歌,侗歌也在婚俗中得到更充分的展示。
相关阅读
侗族婚俗形式
两头黑迎亲
迎娶新娘,不备花轿,只派引路郎和押礼公挑着礼物前往。入暮到大约半夜时 分,才将新娘接到男家,迎亲礼物也较简单,一般是三四十斤肉,二三十斤酒和一些菜肴。
定亲茶
龙胜县侗族婚俗。侗族青年情投意合、互赠信物,确定恋爱关系,送过订亲茶,才正式向社会公开。男方准备糯米粑、米花和酒菜,请舅爷或叔叔送至女家。酒席上,由男方亲人向女方父母介绍男青年的性格、人品等情况,女方家里人也介绍女青年的情况。此后,男女双方都要恪守诺言,不能随意悔婚。
引路郎
侗家特有婚俗。就是替新郎接引新娘的男子。由家庭四世同堂、人丁兴旺、被本寨乡亲公认为最幸运的人担任。婚期前一天,引路郎带上礼品前往女家。睡到鸡叫头遍,寨上姑娘把嫁娘闹醒,起来打粉肠油茶,姑娘们吃饱喝足,才放新娘出门。引路郎要机智灵敏,能说会道,不怕诘难。姑娘们越闹得欢,越证明新娘最合群,新娘的亲属就越高兴。喝粉肠油茶,寓意新娘出家,姐妹们牵肠挂肚,心连着心。
换灯带
新娘出嫁前夕,鸡叫第3遍,引路郎将新郎家的灯笼挂在新娘房门上,连催3次,新娘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门。随引路郎上路前,新娘剪下灯笼的草绳,掏出早已编好的花丝带系上,表示她的心和新郎已经相连。
侗族婚俗特点
“买美打油茶”:
“买美”是侗语汉译音,即新娘之意。侗族婚礼举行当天,新娘要打一次油茶,故得名。晚上,新郎寨上的后生们聚到新郎家就闹吃新娘油茶。新郎家非但不阻止,反而认为是吉祥如意。后生们使出浑身解数,“闹”得新娘非出来打油茶不可,否则就不罢休。新娘在打油茶和敬油茶时,如果把一碗盛有用细线串起糍粑、猪肠的滚烫油茶敬给哪位后生,他就是最“幸运”者,当他左思右想怎样喝完这碗油茶时,新娘却偏偏先到他的面前来收碗,且一个劲儿地催快喝,此时,一屋人的视线全集中到他身上,羞得后生像大姑难似的。新娘油茶浪漫而风趣,给婚礼增添了喜庆欢乐。
抢鸭子:
侗族姑娘朴实又勤快,善良又不乏智慧。在龙胜侗族地区,姑娘出嫁前,男方都要提鸭子到女方家征求结婚的意愿,并且要去三次以上。如果不吃拿去的鸭子表示还不愿结婚,吃了后才表示可以定下良辰吉日结婚办酒席。第一次拿鸭子去女方家,即使女方家父母对男方非常中意,也会是委婉拒绝的,表示不舍得将爱女嫁出去,第二次男方提鸭子去时,姑娘会巧妙地把鸭子收藏起来,全力保住鸭子不被宰杀,表示留恋父母不舍出嫁,待男方出门时悄悄把鸭子塞给男方带回去,仿佛在告诉男方,好事要多磨。只有到了第三次以后,姑娘和父母意见统一后,姑娘才半推半就并显得无奈地让鸭子被宰杀,这个时候,男方心里会美滋滋的,恨不得赶紧奔回去把喜讯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如果第一次女方家把鸭子宰杀吃了,会被人认为不值钱,会被人家看不起。
跨扁担穿草鞋:
新娘进入夫家火塘屋,是侗族婚俗中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在这之前,必须通过两道“关”:第一“关”是跨扁担,即新娘在良辰吉日进入夫家火塘屋时,夫家把一根系着红绸的挑水扁担,横放在火塘屋的进门的楼板上,让新娘跨过。新娘跨过后,就预示新娘“已属于夫家的一员,扁担永远不离肩,一年忙里又忙外,挑水干活不偷闲。”第二“关”为穿草鞋。事前夫家备好一双新草鞋,置于火塘屋门外。新娘进屋时,必须自觉又愉快穿上新草鞋,在跨过门槛,进入火塘屋。设置这一道“关”是让新娘知道:新娘入夫家,劳动是本行,脚下穿草鞋,肩上横扁担,艰苦创业绩,节俭把家当。
“挑金水”:
新娘进入夫家的第二天,便由一男童和两位伴娘陪从新娘。此时新娘穿着民族盛装,戴上银饰。当铁炮三响,新娘挑着水桶出门了。男童吹起欢乐的芦笙曲在前头引路,两位伴娘各在新娘的前后朝着寨边水井走去。寨上人听铁炮一响,正当吃饭的赶忙丢下碗筷,干农活的立即丢下工具,蜂涌到各个巷道路口,饱览新娘美丽的容颜及风姿。这时的新娘,是她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寨上的人们借机观赏新娘的服饰、面容、风度等等。此时此刻,寨上女人交头接耳观赏新娘的刺绣,评析其技艺是否精湛,布局是否得体和大方‘从中可窥见其技艺的精美与粗劣,勤快或懒惰。男人则观赏新娘走路的步履及其风度,洞察出新娘内心的涵养及其对待劳动的态度。
以上是侗族婚嫁习俗有哪些,侗族结婚风俗黄道吉日介绍正文。